单位名称 | 西安体育学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高等学历体育人才,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经济学科大专、本科、研究班、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相关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 | |
住所 | 西安市碑林区含光北路65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子实 | |
开办资金 | 70209.7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0412万元 | 97544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体育学院.公益 | 从业人数 8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省委人事任命,原学校法人朱元利变更为刘子实。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陕西承办全运之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虽然前一时期西安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疫情大考,但我们坚定与党和祖国同行,与时代和创新同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秉持“123510”发展思路,攻坚克难,斗志昂扬,收获了累累硕果,实现了学校“十四五”顺利开局。一是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持续加强。提高政治站位,召开党委会34次、中心组学习会23次,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重点学习了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来陕重要讲话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做到学思用结合,知信行统一。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召开动员会、研讨会和推进会,开展了学术报告、党课学习、唱红歌、参观调研、讲红色故事、看红色影片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为师生办实事60余件。积极配合省委第二巡视组开展政治巡视,自觉把巡视作为对标对表、寻找差距、改进工作的重要契机,以巡促改,立行立改。建立党委班子带头抓思政教育、意识形态工作机制,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一岗双责”。制定“三全育人”实施方案,召开工作推进会,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1门课程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个教学团队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坚持文化引领,弘扬体育精神,修订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纲要》,打造红色体育研究、“三下乡”等优秀校园文化品牌。制定、修订《意识形态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校园网页管理办法(草案)》等10多项制度,调整了统战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完成了自媒体普查报备,加强了对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新华网、人民网、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等主流社会媒体报道我校各类新闻近150条。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修订9项规章制度,完成新一届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换届工作,为全校117名党支部书记和离退休党支部委员发放岗位津贴,2个支部被推荐参加教育部样板支部评选。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完成部分处科级干部调整选任工作,开展中层以上干部、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经过承办十四运会赛事、疫情防控等工作历练,干部作风、履职能力有明显提升。获评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优秀共产党员2人、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校级“两优一先”60人。推动统战和群团工作,召开了学代会和研究生代表大会,完成了换届,审议出台相关章程决议。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强化对政治、信息、暴恐、卫生、交通等方面风险防范,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确保校园稳定安全。不断拓展宣传思想工作阵地,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官方微信微博、易班建设富有特色。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聘请专家讲授专题党课,组织500余名党员参加党纪党规知识测试,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以及“四个领域”腐败风险专项清理整顿等专项整治,持续推动“八项规定”落地生根。全年函询4人,下发监察建议书1份。给予1人党内警告处分,2人谈话提醒,3人责令检查。二是疫情防控有力有效。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校领导落实“一岗三责”,实施每日重点事项研判、推进机制,科学研判、统一指挥、精准施策、问责问效。专项工作组各司其职,各二级学院实行“包干制”“下沉服务管理”,党员干部、辅导员、志愿者冲锋在前,筑牢了疫情防控“防火墙”,实现校园零疫情、师生零感染的防疫抗疫成绩,实现了史上最难研考应考尽考、圆满顺利。平稳有序做好9200余名学生寒假返乡工作,增强了师生爱校荣校自豪感。30余名师生制作发布了包括武术太极、八段锦、足球、啦啦操等10多个视频教程,被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媒体转发,点击量合计超20万人次,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学校共收到社会各界和校友捐赠物资价值约150余万元。三是圆满完成十四运会办赛、参赛、保赛光荣使命。牢记总书记“精彩圆满”的殷切期望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校领导靠前指挥,手、曲、棒、垒、橄及地掷球“5+1”竞委会各司其职的工作体系,抽调专家、干部、教师150多人任竞委会各职能处室负责人和主要成员,选拔900余名师生作为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参与了服务保障和执教执裁工作,派出700余名师生、志愿者参加了十四运开闭幕式演出和志愿服务工作。选送运动员代表陕西、云南、浙江等代表团共获得7金5银15铜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办赛精彩、参赛出彩、发展添彩。学校及足球学院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十四运组委会、省委省政府等上级领导、各参赛省市队伍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评。四是首批学生顺利入住鄠邑校区。发扬西体人不畏艰难、敢打硬仗的良好作风,克服资金、疫情等困难,坚决打赢十四运会手、曲、棒、垒、橄“一馆四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攻坚战。完成十四运会办赛任务后不到两周,10月8日鄠邑校区迎来了首批2500名学生顺利入住。场馆设施的充分有效利用,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全运会场馆的开发运营探索和积累了经验。五是科学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经过全校上下的集思广益、调研论证,经过教代会讨论审议,通过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理念、发展路径、战略举措,全校上下团结一致向前进的凝聚力显著增强。制定完善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完善教师评价和职称评审制度,健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评价制度,克服“五唯”倾向。六是全力推进教学科研训练等工作上水平。召开年度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会议,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机制,强化本科教学的主体地位,锚定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创新目标,树立科研工作的“四个面向”,出台了相关配套制度,2021年教改、教学成果奖、重大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等成绩喜人。公共管理专业、运动康复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体育赛事管理》《足球规则与裁判法》《运动生理学》等11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出台《高质量成果奖励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科研制度,科研共立项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35项,5项成果获2021年度陕西高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黄谦教授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积极组织科研力量,对接秦创原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学生集体早操、早功、早读、晚自习等蔚然成风,学风校风持续好转,就业率比往年提升17%。1人获得全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大学生代表队全年共获得41金28银20铜。七是理清理顺学科建设思路。坚持扶优、扶强、扶特的学科建设思路,出台了《关于加强体育学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遴选与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建设目标、保障经费,“资源跟人走,人跟学科走,学科实体化”,彰显效益评价,促进良性发展。目前,突出体育学特色,凝练了19个学科学术方向,选拔了学科学术带头人,学术团队组建基本完成,同时着力改善办公科研环境,让带头人能够潜心、静心、安心治学,无后顾之忧。八是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将2021年确定为人才工作年,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成立“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设立1500万元人才工作基金,出台了以人才建设为中心的9项重大改革制度,迈出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坚定步伐。不断优化“平台+领军人才+团队+成果”人才成长模式,大力改善人才工作环境,加快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引进高水平大学(学科)毕业博士4名,内部培养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8名。九是持续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修订“一章八制”以及相关制度,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议事规则,不断提升学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积极稳妥调研推进“一院一策”改革。顺利推进新一轮岗位设置和绩效改革,强化分类考核,体现优劳优酬。强化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建立项目预审入库制度并有序实施。理顺学术管理机制,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报编辑委员会等顺利换届。按规定向教代会报告学校工作。建立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十是提高学校贡献力和影响力。面向体育强国、教育强国战略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和陕西省体育产业研发中心、全民健身与健康研究院等智库平台,主动服务国家、地方和行业需求,赢得发展机遇。创新推进中体公司体制改革。科学论证,系统谋划三校区资源整合。筹备成立校友会、教育基金会。召开丝绸之路体育教育联盟大会,扩大对外办学影响力。挖掘优势资源,彰显体育特色,帮扶延安黄龙县、安康汉滨区谢坝村,年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学校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十一是坚持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安全稳定工作。想方设法、积极谋划教职工住宅建设方案,为老旧住宅改造加装电梯,改造学生宿舍电路设施,检修保障教室多媒体设备,及时足额发放教职工相关待遇,坚持为离退休老同志送温暖、过生日,为退休教职工举行座谈会,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大学文化。统筹落实好疫情防控、学生教育、平安校园、招生就业、化解矛盾等各个方面的稳定安全责任。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省委、省政府以及相关厅局政策支持,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了工程建设总体顺利,维护了安全稳定大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组织机构代码证,编号12610000435231668C有效期:2021年3月16日—2026年3月16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