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数字经济发展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保障。数字经济发展方针政策和规划贯彻落实;数字经济产业项目规划包装、推介宣传、招商引资;数字港建设发展中企业落地、政企合作、资金落实、产业扶持等问题研究解决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正阳路9号铜川市人民政府3号楼4楼 | |
法定代表人 | 白玮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铜川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71万元 | 4.4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围绕项目建设,精细管理抓调度。系统调研区县园区,印发年度计划实施项目清单,每月梳理汇总投资建设进度,每季走访区县盘点项目、交流意见、解决问题。协调市区(县)两级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打通招商引资项目库,联动财政、行政审批建立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库。通过专题项目库、谋划储备库、招商引资库、政务信息化库等“四库”建设,持续精细项目管理调度。全市年度谋划数字经济项目89个,纳入全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库项目26个,计划实施数字经济项目32个,实际实施项目43个,完成投资17.97亿元。牵头负责的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完成主体验收,室外配套、内部装修加快实施,部分企业正在有序入驻;智慧型静态交通服务平台7月1日建成运营,截止目前管理泊位4798个,服务次数151万余次,有效解决了僵尸车、停车难等问题,项目建设运营成效被省委深改办专题刊发交流。(二)围绕基础建设,集约创新抓示范。加强与运营商、数字经济重点企业联系,持续深化5G光网双千兆商用城市建设,年度完成投资1.16亿元,新建开通5G基站333个(累计开通1233个)。持续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化集约建设,牵头制定印发《铜川市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全年审查项目13个,7家单位10个系统入驻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累计25家单位86个系统),节约财政资金1500余万元。工业互联网平台、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等22个重点5G+应用示范场景先后部署实施,数字化水泥生产线、5G智能矿山、绿色智慧医院等多个场景先后获得国家部委表彰通报。“铜城办”APP服务事项累计343项,新型智慧城市全省年度测评连续三年位居第四,是全省仅有的四个三星+地市之一,被工信部评为2022数字政府典型案例。(三)围绕招商引资,统筹兼顾抓落地。建立资源优势统一共享、产业需求差异化导入的全市数字经济园区统一招商机制,坚持线上线下同步走、外出请进一起推,积极组织区县园区数字经济企业参与丝博会、数博会、长三角、大湾区等招商活动,全市全年数字经济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8个。丝博会期间在西安组织承办铜川市数字经济产业招商引资暨企业恳谈会,签约数字经济项目9个,涉及金额5.25亿元。把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招商引资工作与建设运营同步安排、同步实施,指导园区制定招商引资手册、梳理政策汇总清单、制作宣传招引海报等,陆续对接企业60余家,目前已达成入园协议20余家。(四)围绕职能定位,积极主动抓成效。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印发《铜川市“十四五”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起草《铜川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厘清产业发展脉络。履行专班职能,组建数据应用创新实验室,累计梳理汇总15大类80万余条重点领域数据,为疫情防控、人员流调、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提供数据支撑和硬件保障。加强协同配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创建中,牵头完成我委负责部分工作的梳理汇总和举证自评,协助配合市营商办主动承担考核任务中73项职能不明晰、举证难度较大事项的迎考迎检。重视答复办理,全年办结市政府主要领导、常务副市长督办的代表建议2件,政协提案4件,答复市长信箱、12345事件28项,代表委员及群众满意率均为100%。持续加强宣传,累计完成调研3篇,信息宣传27篇,《关于以智慧建设为抓手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调研报告获得市委主要领导肯定及批示。(五)围绕企业发展,突出重点抓监管。认真履行监管职能,指导铜川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制定年度发展计划、目标任务,完成内控制度、绩效制度建设,深入开展清廉企业建设,企业经营平稳。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疫情防控预案制度完善落实、企业年度目标任务回头看三项重点活动。紧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内控制度健全完善等重点,截止目前,公司资产负债率67.93%。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报告,规范公司董事会议事流程及“三重一大”事项报告程序,开展国有企业三年专项审计、年度审计。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制定印发《清廉企业建设工作方案》,指导公司组建内控监督部,常态化开展绩效考核、纪律检查、制度完善,形成法律审查意见书35件。二、产生的经济效益(一)围绕发展指标,谋实去虚抓监测。制定印发年度工作要点,清单化落实任务责任,坚持月统计、季通报、年总结。主动与统计、税务、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市级部门对接,建立常态化数字经济指标采集机制。结合发展实际加强实体经济及产值营收统计,弱化轻资产依赖税收政策类产业占比,数字经济去虚向实成效明显,全市全年培育新增数字经济主体119户(企业52户),产值(营收/交易额)101.9亿元,24户规上数字经济企业产值12.8亿元,同比增长15.6%,纳税1540万元。(二)围绕重点园区,协调联动抓发展。搭建数字经济政企交流平台,系统梳理“十四五”以来中省数字经济相关政策131项,通过上门拜访、专题座谈、项目策划等形式,定期不定期交流信息、宣贯政策、纾解难题、汇聚建议。以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建设为聚焦点,配合市区(县)两级数字经济园区运营主体策划项目、招引企业、申报资金荣誉。全市已建成运营的5个数字经济园区全年完成产值(营收/交易额)80.9亿元,缴纳税收5520万元,其中,省级示范园耀州区大数据产业园66.8亿元;市级示范园京东智联云(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王益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印台数字经济双创园分别完成3.1亿、7.2亿、4.7亿元。三、存在问题(一)项目招引方面有盲点。干部学政策文件、策划包装项目能力不够,面对政策机遇和新业态发展,主观能动性不足,围绕落地企业上下游产业及细分领域招商引资不精准、不主动。(二)公司监管方面有死角。对公司监管不够全面、严格,内控建设中需要持续完善的地方依然存在,干部职工主动研究、勤于思考的能力缺少,招商引资和发展产业的能力不足。(三)资金人才方面有短板。财政资金在招商引资、合作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支持不足,影响部分工作进度及质量。承担数字经济及大数据双重工作,工作量大,近多半在编人员分别抽调于兄弟科室及单位工作,导致部分工作推进精力不足。四、改进措施一是加强人才招引。借助市级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围绕重点数字经济企业人才缺口,加大对相关领域的人才招引。同时积极调配单位内部人员,加强业务素养培养,提高工作进度及质量。二是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围绕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借助京津冀、丝博会及粤港澳等重大招商活动,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推介宣传活动,提升产业园的影响力,营造高效高质的数字经济招商氛围。三是紧抓国有企业发展。加强党纪党规学习教育,做好以案促改相关工作。指导企业全面拓展业务,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公司及子公司营收再上台阶。持续深入开展党建工作,创建“五星级支部”,打造园区建设、营商环境、作风建设“两目录五清单”特色品牌和试点创建。五、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围绕委“三个年”活动安排,抓好数字经济提级赋能、数字产业提量扩容、数字治理提质增效、数字生态提优促活四方面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快全市数字化转型及数实融合。一是加强产业发展引导。力争全年新增培育数字经济市场主体100户,规上数字经济企业产值增长10%以上。二是稳步推进项目建设。计划全年实施数字经济项目30个以上,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项目比重不低于60%。三是加快重点园区发展。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开园运营,年度入驻率40%以上。四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铜城办”APP完成优化改版,新增服务事项50个以上。继续实施5G+应用示范试点创建,全年新增试点10个以上。五是推动项目集约管理。组织全市年度政务信息化项目申报,健全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库,进一步节约财政资金,扩大应用实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