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救助管理站(汉中市未年成人保护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促进救助管理事业健康发展。业务范围:云、贵、川、广西,重庆西南五省市和本省流浪乞讨人员的中转护送;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性救助;困境未成年人救助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康复路8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磊 | |
开办资金 | 106.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22.79万元 | 2741.3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站在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聚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认真履行机构职能,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不断提升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及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水平,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业务开展状况(一)做好专项救助工作我站严格按照民政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2022年7月版)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要求,坚持底线思维,不断完善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保障站内救助对象安全。在“夏季送清凉”和“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中,根据天气变化加大巡查救助力度,提高救助响应速度,做到应救尽救。强化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依法依规处置违反治安和城市管理的流动人员,本年度街头职业乞讨、传销被骗人员明显减少。加强对医疗救助和托养机构监管,实时掌握托养机构安全管理和送托人员的健康状况。积极推行“互联网+寻亲”服务模式,结合新闻媒体、今日头条等渠道发布寻亲信息,扩大寻亲工作覆盖面,并将救助对象信息及时录入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和推送到全国救助寻亲网,寻亲网发布率100%。对1名滞留超过3个月的救助人员及时报请安置,实现了“高周转率、低滞留率”的目标。与各县区联动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台账和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及时掌握返乡人员生活状况,推动源头治理和回归稳固端口前移,有效减少重复流浪情况的发生。为进一步加强救助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整理《救助管理重点工作政策法规文件及内控制度汇编》,制定《关于防范和打击救助管理工作中骗取救助行为的十条措施》和《开展救助管理机构“三落实、一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各项救助规章制度,实行痕迹管理,推进工作有档可查、有据可依。并组织全站职工积极参加全国全省救助管理业务线上培训,重点对救助管理政策法规、风险防范、重点难点问题处置、“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等方面进行培训,职工救助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本年度我站多措并举,织密筑牢全市儿童关爱保护网,全方位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社会组织驻站服务。全年为临时监护儿童开展社会融入性活动12次,受益儿童72人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12次,受益儿童60人次;开展文化课辅导273次。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南郑区、略阳县、洋县多个乡镇开展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业务培训,帮助打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全年累计开展17场业务培训,参会儿童督导、儿童主任超过3700人次。面向全市9县2区重点开展了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入户核查专项行动,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对全市500余名困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监护保障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核实并全部建立档案,全年入户走访73次,电话回访460人次。前往汉台、西乡等地对上报的困境儿童开展走访评估,了解其家庭状况、监护情况,累计走访调查3人,撰写3份评估报告提交市民政局并落实关爱帮扶措施。利用“六一”儿童节等时间节点,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困境儿童。积极走进校园开展“增强法制意识、抵制校园欺凌”,“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等安全培训,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等各类儿童公益性活动近20余场,受益儿童达6800余人次。做好疫情防控及安全管理我站严格按照民政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2022年7月版)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要求,加强应急值守,落实防控纪律,采购配备防疫物资,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求助人员入站前进行身体检视,设置隔离观察室,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求助人员实施差异化精准防控,核酸检测阴性后再按规程进行救助。站内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和每日消毒工作,随时保持办公区、救助区干燥通风整洁。同时认真做好受助人员饮食、饮水等安全保障工作,膳食安排科学合理,食物安全卫生,居住环境干净整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站内水、电、气和消防设施进行详细排查,对有隐患的地方立即整改。同时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做到逢会必讲安全、逢重要活动必强调安全,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2年,我站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树牢兜底线、保民生的作用。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和困境儿童286人次,其中成年人273人次,未成年人13人次,医疗救治67人次,未保中心内临时照料监护困境儿童5名,护送返乡47人次。共发布寻亲公告12条,成功为8名走失人员找到家人,帮助其回归家庭,落户安置1人。在“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中,开展街面巡查210车次,840人次,街头劝导20人次,成功引导来站接受救助人员12人次,发放食品饮品等各类物资170份,发放《致市民的一封信》、爱心救助卡5000余份。还将救助管理和未成年保护工作主动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领域。通过“社工日”、6.1儿童节、6.19开放日等时间节点全方位向社会宣传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法规,全面展示党委、政府对流浪乞讨人员及未成年人的重视和关心关爱。同时积极向中国社会报、中国儿童福利、陕西法制网、汉中日报、省市民政信息网、市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积极投稿,宣传报道工作成效和典型事例79篇,其中被中央和我省媒体刊登35篇,市级媒体刊登44篇,有效提升了救助管理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知晓度。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数量下降了57%,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打造了良好的民政工作形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我站2022年度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职工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的要求,工作创新力度不够,队伍中还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2023年度我站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巩固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成果在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持续做好极端天气下“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行动,探索多种甄别寻亲方法,帮助特殊受助人员寻亲回家和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大力开展救助返乡人员回访、源头治理工作。健全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机制加大对全市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尤其是因疫情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无人监护的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力度,完善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和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教育矫治、预防干预、服务保障措施。在全市构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搭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四梁八柱”,形成市级统筹、县区干预、镇村监管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体系,前端依托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铁脚板”工作网络,主动发现、精准排摸;后端依托未保专业力量对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等进行调查评估,及时介入、精准干预,有效预防困境产生,建立未成年人综合动态监测、发现、报告、评估、救助、帮扶“一体化”监管系统。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3年,我站将进一步增强认识、创新工作思路,聚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救助管理最新规程,提高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并不断健全机构制度化与精细化管理,努力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让救助管理工作迈向新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