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发展。全省教育科学发展的指导、评估和管理;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的政策研究,为教育决策服务;指导全省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在全省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领域开展学术交流、资源开发、成果推广、教育评价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 | |
住所 | 西安市莲湖区药王洞155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杨晓研 | |
开办资金 | 54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24.55万元 | 908.38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从业人数 5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变更登记执行良好,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注重思想铸魂,把牢教科研“政治关”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了“推动发展,我当先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二是制定了《省教科院纪律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把作风建设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并在重要时间节点、重要节日开展廉洁过节警示提醒;分析廉政风险点,重点把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学术报告、教学指导、教师培训和参与教材编写的政治审查,严格落实合同等重大事项纪检审查;主动进行财务内审。三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不断加强党建及工作动态宣传,全年共报道各类信息200余条,上报教育厅重大活动信息10件。四是加强网络安全,建成院数字化教科研中心,做好节假日及中考网络舆情监控。2022年共形成网络安全及信息化总结报告5份。五是制定了《省教科院教科研成果奖励若干规定》,组织职工申报各级规划、教学指导委、课程教材科研课题,立项数量为历年最多一次。据统计,全院主持或参与课题4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10多部,撰写调研报告20多份,起草政策文件30多份,开展教科研活动100多次,学术讲座200多场,指导学校600多所,获奖成果5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二、注重全国影响,发出陕西“好声音”一是组织全省高校、教科研机构、中小学幼儿园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课题,获准立项15项国家级课题,资助经费285万元,课题立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并首次获国家级重点课题立项。二是《文正教育——基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五育并举育人方案》《有效教学理念下中职“行动体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被评为全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标准贯通校企融通中高职衔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被评为一等奖,并通过遴选冲刺国家教学成果奖。三是高质量完成国务院决策、委厅安排的《陕西省志·教育志(1991—2010)》编纂出版工作,总字数达250余万字。四是联合重庆、四川教科院共同举办第三届西部职业教育论坛,分享了陕西职业教育教科研的创新成果。五是主编的《中职数学--对口升学考试教程》在线开放课程,获教育部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六是组织办好职业教育各类教学比赛活动,我省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中职组继2015年以来首次夺得2个一等奖,高职组取得10个一等奖,在全国排位较2021年提升2位次。组织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评审工作,并遴选推荐29支参赛队代表陕西冲刺国家级奖项,比赛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获奖率55.17%。三、注重服务决策,当好委厅“好助手”基础教育方面,配合委厅持续推进172项“陕西省2021年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课题”研究工作;完成《陕西省义务教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文件草拟工作;负责修订《陕西省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评估与管理办法》《陕西省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评估标准》等制度标准;完成《陕西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讨论稿)》审读;完成《关于征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点难点问题》调研;承办陕西省2022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视频会、“陕西省高中教研员培训会”“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完成教育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小学英语》教材视频课录制。职业教育方面,承担的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教育重大问题研究重点课题《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标准研究》顺利结题,发挥委厅职业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试点项目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组织9个市和57所职业院校承担职业教育评价改革试点任务,完成了中职6门公共基础课和6个专业类的专业课程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研制,形成考试标准及考试大纲初稿,为填补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空白做好了准备。四、注重科研引领,扮好政策“解读官”基础教育方面,创新开展陕西省第一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审,105件成果获奖。组织对43项陕西省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项目进行结项鉴定。组织2022年省级规划课题申报工作,共计申报4354项,正式立项2245项。组织全省教科研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工作,共评选出先进单位43个、先进个人225名。举办劳动教育小学校长论坛,主编《中小学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丛书计16册。联合华商传媒,推出2022年版新课标解读系列报道,积极参与新高考方案校园解读会,参与策划央视网有关新高考新课程校长论坛方案,为各市区县学校做新高考相关报告10场次,新课程培训报告6场次。职业教育方面,加强中职班主任能力建设及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改革,举行了中职教学能力比赛及班主任能力比赛经验分享和现场展示研讨会,专题解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及学校德育工作新政策,解读修订落实专业教学标准和思政课程标准,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政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标准及政策。首次举办全省中职学校说专业说课程展示交流活动。五、注重考试评价,实现学考“零失误”一是实现学考第21年零失误。2022年是我省实施“双减”政策后第一次学考。该考试是目前陕西规模最大、考生人数最多(2022年全省初二、初三年级参考人数共计78万余人)、考试科目最多(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共9科,英语含听力测试)且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考试。据统计,命制各科试题(含正、副试题)共计18套,印制试卷350余万份,印制答题卡350余万份,装试卷和答题卡袋11万多个,涉及考点322个,考场26976个。经过周密部署,无一差错,取得命题制卷质量和安全保密零失误,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二是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对教育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关于体育美育的中考定位(征求意见稿)》;省教育厅《陕西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征求意见稿)》《陕西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陕西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征求意见稿)》《陕西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细则(征求意见稿)》等提出了修改建议。六、注重制度建设,做好教师“指导官”一是协助省教育厅、省人社厅持续加强“三级三类”制度体系建设。修订并印发《陕西省特级教师评选、培养与管理办法》《新时代陕西省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学能手培养工作方案》,开展了第七批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中期汇报工作,第八批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遴选工作,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站长的授牌以及首次集中研修活动。完成全省幼儿园、小学和特殊教育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二是开展了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项目,送教163节,完成70项精准帮扶专项课题研究。三是加强STEM教育实验学校规范化建设,组织全省首届STEM教育教学竞赛活动,研发编写了一套C-STEM实验课程,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打造陕西师资建设品牌新亮点。2023年,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立足新时代、面对新要求、站位新高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奋发有为的工作姿态,全力提升教科研工作的贡献度,奋力谱写教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