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合阳县> 合阳县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合阳县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18 14:27
单位名称 合阳县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国家防汛抗旱工作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负责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以及防汛抗旱经费和物资的筹措与储备;承担全县防洪抗旱工程建设应急预案审编工作;协调统计全县水旱灾害调查上报工作和机动抢险抗旱服务队的建设管理。
住所 合阳县西大街
法定代表人 孙玉龙
开办资金 1.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财政
举办单位 合阳县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74万元 15.48万元
网上名称 合阳县防汛抗旱保障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登记变革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全面安排部署,夯实工作任务。2022年4月25日,召开了全县防汛工作会议,对今年防汛备汛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结合部门职能职责,聘请专业机构,对《防汛应急预案》《抗旱应急预案》《森林防灭火应急预案》重新进行了修编,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求自然资源局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水务局对《山洪灾害预案》进行核查修编。2、主动担当,勇抗防汛责任大旗。立足我县防汛抗旱工作实际,全面落实省市各项防汛抗旱工作任务,坚持全方位、全链条防控;按照把情况考虑得再复杂一些、困难估计得再充分一些,立足最坏的打算、做最充分的准备,坚定“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底线思维,以“宁可听骂声,不可听哭声”的担当精神,时时刻刻严阵以待,全力保障全县防汛安全。4月28日召开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对全年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汛期召开视频调度会议3次,全力应对极端天气;先后3次在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汇报防汛形式及工作开展情况。3、突出重点,加快防汛信息化建设。随着近年来防汛形势的不断转换,一方面县防汛办聘请专业团队,立足实际,对全县防汛应急预案进行了完善修编,将暴雨防御纳入防汛应急响应体系;另一方面按照预案,加快预警平台建设,通过多方衔接协调,初步建立黄河、库坝、暴雨等综合性信息平台,强化预警监测,严格按照预案科学精准防御,全年累计防御突发暴雨、持续性强降雨17场,黄河低流量、高水位洪水3次,启动暴雨山洪灾害应急响应1次,全年累计撤迁人员5400余人次,全县因汛未出现人员伤亡。4、强化演练,提升应急抢险能力。2022年6月16日,在我县百良镇榆林村榆林工区承办了渭南市2022年防汛应急抢险救援演练,共设置了人员撤迁安置、浮桥拆除、水上救生、应急调度、工程抢险等5个科目,15个单位500余人参加了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了全市应急指挥调度机制,提升了我县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受到了省市观摩领导的一致好评。5、加强督察,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县防汛办先后5次联合政府督查室、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对各镇街值班值守以及人员撤迁、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检查。及时衔接气象局,会商研判,发布预警信息,安排部署各镇街及时撤迁危险区域群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6、积极响应,确保人畜饮水安全。面对7、8月持续性高温天,始终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摆在当前抗旱工作首位,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原则,实行节约用水,留足生活用水。积极衔接省市争取抗旱资金80万元,用于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优化成员组成,明确职责分工,保障了指挥体系体制运行顺畅。2、强化预警监测,加强巡查,消除隐患,确保汛期安全。3、通过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抢险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同时对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进行了实战检验,进一步提高了全县防灾减灾应急能力。4、强化物料队伍,保障防汛需要,组建了9支750人专业防汛抢险队伍。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高。重点防洪区域监测设施安装密度较小,山洪来水情况主要依靠人工监测。二是防汛隐患依然突出。城关街道办、同家庄等镇地质灾害点治理不到位,灾害隐患点有群众长期居住。部分淤地坝带病运行。三是应急值守还不到位。汛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电话督察,个别镇街值班电话还存在无人接听的现象。四是各应急救援队伍均未接受过专业救援培训,应急救援能力有待加强。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强防汛抗旱指挥体制机制建设(1)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成人员。明晰坐镇指挥与靠前指挥的关系,防汛抗旱关键期有党政负责同志在指挥机构坐镇指挥,统筹协调,把握全局,处理好全面组织与重点部位防控的关系。(2)强化部门协同。充分发挥各级防指牵头抓总作用和组织协调、指挥调度职能,健全防汛抗旱指挥协调体系,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各自责任,无缝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要明确部门责任界限和配合衔接,防止组织指挥缺位,工作责任落空,工作任务脱节,贻误防汛抗旱战机。(3)完善指挥体制。强化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上下基本对应的原则,持续推进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和办事机构的调整磨合,全面形成统一指挥、上下对应贯通、部门纵横联动、权责明确、权威高效的防汛抗旱指挥体制。(4)推进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协助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16条措施落地,增加乡镇、村组防汛物资储备,掌握辖区抢险力量和物资分布,发生极端暴雨洪涝灾害时能第一时间就近开展自救互救,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先期果断处置突发险情灾情。2、多措并举开展防汛抗旱准备工作(5)提早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及时组织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和组织动员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全面梳理今年防汛抗旱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精准会商分析汛旱情形势,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6)持续压实防汛抗旱责任。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各项责任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及时公布各级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推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7)健全防汛抗旱预案与演练机制。按照应修尽修、注重实用的原则,要加快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修订,指导督促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将极端暴雨作为预案启动的必要条件。抗旱应急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具备相关的水情、农情、人畜饮水基本情况、旱情应对措施等要素。组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尤其要加强山洪地质灾害人员转移避险、河道洪水围困人员救援演练。加强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行业生命线部门防汛预案编制,各类专业防汛预案要向各级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报备。(8)加大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积极争取财政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经费投入,落实度汛准备、预警监测、预案演练、人员转移避险安置、抢险救援、抗旱减灾等资金。有针对性的进行物资储备。要加强基层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对防汛抗旱重点地市、重点区域、重点镇村制定物资储备限额分类标准,明确镇村储备防汛抗旱物资清单。3、积极做好防汛风险隐患排查(9)全面开展度汛安全检查。在汛前组织各级防汛安全隐患大排查,严格检查暴雨预警“叫应”机制及应对极端暴雨洪水县乡基层山洪应急抢险的盲点和漏洞,重点检查基层防灾避险“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去哪里、管得住”责任链条,建立检查工作台帐,加强洪涝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实行清单式督办,落实闭环式整改措施,督促安全度汛隐患整改治理到位,促进抗洪措施落地落实见效。4、全力应对暴雨洪涝灾害(10)落实暴雨预警“叫应”机制。建立面向公众和面向防范应对责任人两条预警主线,进一步强化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主导的暴雨应急联动机制,健全完善极端暴雨(暴雨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预警信息向社会发布制度,引导公众远离危险区域,主动转移避险,确保防汛信息交互传递千家万户。(11)精准监测预报预警。坚持“人防”+“技防”,健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灾害事故分类监测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实现监测数据多部门、多层级互通,推动形成灾害事故风险感知合力。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会商研判、预警发布机制,强化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精准发布能力,保证预报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有效衔接,坚决打通监测预警“最后一公里”的末端关键环节。(12)加强城市防汛工作。充分认识城市防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严格落实城市防汛责任制,建立党政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负责,上下协同联动的防汛应急机制。(13)抓实群众转移避险。广泛宣传《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坚决贯彻执行防灾避险规定。细化完善转移避险预案,坚持生命至上、避险为要,持续推广“人盯人”撤离避险机制,明确组织转移责任人、包保对象、转移路线、避险场所、生活物资保障和安置区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人员及时转出,妥善安置,有序管理。(14)做好冬春季凌汛防御。做好今年开河期防凌工作和冬季防凌工作,夯实各部门防凌责任,完善防凌抢险预案,加强防凌应急值守值班,做好凌情监测预报预警和防凌重点部位防守,落实防凌应急抢险队伍,储足防凌应急抢险物资,清除各种防凌行洪障碍,提前做好防凌应急抢险准备,确保黄河防凌安全。5、积极做好抗旱减灾工作(15)切实做好农业抗旱工作。要完善抗旱预案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对接,提高旱情监测预警能力和抗旱应对能力。密切关注不同时段旱情发展的动态规律,不失时机组织好农业抗旱减灾工作。水利部门要及时开动各类灌溉设施,保障作物用水需求,气象部门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农业部门要时刻关注土壤墒情和苗情动态。各级各有关部门尽最大可能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