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林业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促进林业发展提供服务。林业站建设指导;飞播造林和成效调查;林业技术指导、质量检验、林业统计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林业科研、技术推广;参与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有关工作。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虎头园小区15号楼B座 | |
法定代表人 | 王涛 | |
开办资金 | 5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万元 | 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林业工作站.公益 | 从业人数 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站坚持以林业科技示范推广工程、林业产业发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各项年度计划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一、年度工作开展情况(一)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全面完成。1.今年省站下达我市“521”科技示范工程的计划任务为:科技示范点23个,推广示范面积7万亩,培养林农业务能手13人。开展核桃抗冻害、花椒低产改造、红枣防裂果、文冠果水肥管理等技术推广,加强仁用杏、鲜食枣、鲜桃等特色干果经济林丰产栽培、设施栽培技术应用和示范园建设。2.科技示范推广项目有序开展。今年,我站按计划任务认真完成2019年中央财政《宜川花椒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项目验收和成果申报工作,并以项目为载体延安花椒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成果荣获陕西林业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二)林业产业发展持续推进。1.产业规模和品牌建设不断增强。“延川红枣”“黄龙核桃”已成为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牌。“黄龙核桃”和“延川红枣”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中国驰名商标”, 延川“狗头枣”和“黄龙核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黄龙县2013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县”。2010年“宜川花椒”被国家工商局批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干果加工企业达到1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年加工量达到4万吨,产品20多种,产值2亿多元。2.林产品安全监测工作成效显著。按照中省市关于切实做好2022年省食品安全监测和评议考核工作要求,我站与省林业局林产品质检与产业服务保障中心联合分别于4月、8月、9月对黄龙、延川、宜川林地土壤及林产品进行随机采样,共抽检380批次,其中抽检林地土壤190批次,红枣70批次、花椒55批次、核桃65批次,检测结果均为合格。3.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初具规模。全市现有森林公园8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2个,公园总面积52895.27公顷,目前运营的有延安国家森林公园、劳山国家森林公园、吴起退耕还林森林公园、黄龙国家森林公园和桥山国家森林公园。因受今年疫情影响,全年接待游客65.6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77.24万元。同时,我站借鉴国际国内森林体验、森林养生和森林探险先进理念,依照我市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建设了十大森林生态旅游基地,其中:森林养生基地4个(轩辕养生谷基地、劳山森林养生基地、洛川厢寺川森林养生基地、宝塔区翠泉山庄森林养生基地),森林体验基地4个(黄陵国家森林公园森林体验基地、劳山国家森林公园体验基地、陕西黄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体验基地、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体验基地),森林探险基地2个(桥北柴松省级保护区秦直道探险基地、宜川蟒头山森林探险基地)。(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深入推进。1.配套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指导发展集体林业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配合农业部门完成国家级、省级专业合作组织申报、考核等工作。全市累计建立涉林企业63家,林业专业合作社117个,家庭林场5个。其中涉林农民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7个,总占地面积15.74万亩,产值1.17亿元。2.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现有序开展。配合省市对全市2021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付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并督导县区完成问题整改工作。2022年累计共下达我市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717.42万亩,计划资金10930.2万元,落实兑现面积671.1万亩,兑现资金10189.08万元,占计划任务的93%。目前,未兑付县区正积极协调财政、乡镇组织开展资料申报、资金拨付等工作。(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落实专人负责,明确职能职责,按时高效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一是加强督导,细化措施,健全完善生态护林员工作管理机制。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站积极指导延川、延长、宜川3县认真开展2021年下达计划629名,各县区结合实际选聘83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聘用合同及考核管理工作,严格生态护林员职责,进一步完善县级生态护林员管理机制。二是夯实责任,深入推进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付工作。按照省、市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付工作要求,市林业站配合省林改处和市生态脱贫办开展补偿资金专项督导2次,积极推进各县区认真组织开展资金兑付工作。三是林业技术扶贫培训工作。今年,我站共开展各类宣传培训活动13次,其中大型科普宣传5次,实用技术培训4次。组织参与活动的技术专家、业务人员283人次,参与科普宣传活动群众316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科普书籍、图册等1.8万余册(份)。(五)基层林业站建设有序推进。一是积极争取中省标准化基层林业站建设任务。今年,我站配合省市完成富县、甘泉、黄陵、洛川、宜川等县林业站基层标准化建设验收工作,协调争取12个基层站,400万元建设指标;二是按照省市批复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科技推广站建设项目,采购电脑、技术设备,不断提升科技推广工作硬件设施设备水平。三是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林业站管理水平,提升林业工作站人员素质和履职能力。今年,我站分别在延川县、子长县、宜川县开展科技推广业务培训3次,培训林农362余人次。培训内容涉及: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讲座;花椒优质丰产栽培规范化管理技术;红枣病虫害防治及鲜食枣设施栽培技术;解读《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等。(六)认真开展科普学习宣传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邀请省市核桃、红枣、花椒产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专家服务基层”送科技下基层技术服务工作,印制的林业科技、生态扶贫“小册子”通俗易懂,制作的手提袋、纪念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二、社会经济效益1.“521”科技示范工程超额完成。截止目前,我市建立科技示范点28个,占计划任务的127%,完成推广辐射示范面积7.9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32%,培养技术能手26人,占计划任务的260%,培训农民实用技术人员1533人。我市吴起县被评为全省“521”科技示范工程先进集体,黄陵县隆坊镇林业站、安塞区坪桥镇林业站被评为先进乡镇林业站,5人被评为先进个人。2.干果经济林产业效益明显。全市主要干果经济林面积57.67万亩,其中核桃30.44万亩、红枣17.45万亩、花椒9.52万亩,板栗0.26万亩,完成干果经济林改造面积4万亩。全市干果产量5.12万吨、产值5.02亿元。以红枣、核桃为主的干杂果基地已初步形成,核桃、红枣已成为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林区群众通过采收野生山桃、山杏及各类中药材收益可观,已成为林区群众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全市林产品加工企业和干果专业合作社在做好常规产品加工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研发新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3.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稳步发展。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和市直国有林管理局,结合实际,依托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新路子,林下经济产业持续发展。全市从事林下经济种养殖业6630户,养殖森林猪、森林鸡、梅花鹿、珍珠鸡、肉牛等共计12.5万头(只),养殖繁育中蜂达17.93万箱,种植食用菌534万棒,中药材农作物等158.33万亩,实现总产值3.75亿元。三、存在的问题今年,我站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在涉及林农服务和政策掌握不透彻,技术服务还不到位,技术推广成效和服务质量还需不断提高;二是技术推广和产业发展工作方法措施单一,服务群众辐射面不广。三是多数县区基层林业站机构不健全,乡镇林业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四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严重影响工作成效;五是党建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落实的不扎实,作风建设仍需改进。四、下一年工作计划1.坚持以党建为统揽,加强完善党支部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继续抓好单位工作纪律、作风建设、工作质量和效能提升。2.认真开展2023年省级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工程和《2021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组织实施工作,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兑现工作督导力度,积极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健全林产品监测监管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强在红枣防雨季裂果、核桃冻害防治、花椒提质增效和科技服务林农等方面的探索研究。3.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有关工作。不断完善生态护林员管理机制,强力推进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付进度,确保及时兑付到户。扩大林业技术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质量和成效,有效助推林农群众产业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陕西省林学会关于2022年度陕西林业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励的通报》(陕林会发〔2022〕25号)文件,延安市林业工作站荣获陕西林业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