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农村能源建设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村能源建设提供管理和服务。农村能源应用技术开发、推广及技术培训;沼气应用技术调研、统计上报;沼气技术推广网络建设。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马家湾农牧局办公楼405室 | |
法定代表人 | 谢志优 | |
开办资金 | 34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7万元 | 3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在市农业农村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单位职责,重点做以下工作: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一)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根据《陕西省2022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2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延安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印发<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2年工作(三张)清单>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延安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延安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重点任务分工的通知》《关于调整延安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细化了任务,夯实了责任,按月调度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二)深入开展沼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农业安全生产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时刻把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管理放在工作首位。一是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沼气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全面摸清我市农村沼气设施现存底数和运行现状。目前,在小程序填报户用沼气20438口,排查沼气工程69座。二是开展农业安全生产调研督导活动。在农村能源领域,重点检查了沼气安全生产情况,发现问题要求现场立即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问题,确定专人限期整改,确保排查工作取得实效。下发整改通知书,及时提供安全生产措施建议。三是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6月份,开展了2022年农村能源“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在农村沼气设施安全隐患排查的基础上,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沼气安全管理常识的宣传,普及沼气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广大农村沼气用户的安全使用意识。(三)全面推进农膜清理回收综合利用。一是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根据《陕西省2022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印发了《延安市2022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年农膜回收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措施,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开展生物降解膜示范推广。今年全市示范推广生物降解膜面积4900亩,其中:黄陵2600亩、富县2000亩、子长300亩、安塞300亩。三是开展农膜回收活动。印发了《关于做好秋冬期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紧盯时间节点,全面启动农膜回收工作,采取“以旧换新、经营主体上交、专业化组织回收”等方式,组织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回售企业积极开展农膜捡拾清理活动。全市建立农膜回收网点226个,专业从业人员544人,场地面积8.8万平方米,配置打捆设备197台、磅秤107台、运输工具97台、清洗设备6台,财政补贴补贴资金206.77万元,捡拾回收农膜6707.86吨,反光膜7731.29吨,回收率分别达到90.95%和93.17%。四是积极开展残膜监测。今年,我市共承担省级农膜残留监测点位29个、市级监测点位5个,共计34个。为了确保监测质量,组织市、县业务人员积极参加了省厅举办的农膜残留监测技术视频培训会,严格按照《陕西省地膜监测技术规程》要求,对玉米、红薯等地膜使用量大的34个农作物地位残膜情况进行了踏堪选点、取样、去渣、洗涤称重、分析评价工作。五是加强督导检查。11月9日-26日,分2个组对全市13县(市、区)农膜回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重点检查回收网点建设、回收台账建设情况及田间地头农膜清理程度,有力的促进了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开展。(四)扎实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台帐建设。按照中省统一安排部署要求,今年4月份,我们组织各县区农机、能源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对典型地块区域内每县区120户农民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面积、产量、秸秆收割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按统一设定格式进行录入填报,确定专人对各县区上报数据进行了严格审核把关,圆满地完成了秸秆资源调查和市、县两级秸秆资源台账建设任务。(五)认真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强化耕地土壤环境质量预测预警,继续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防止重金属污染。今年,我办共承担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省控点2个县8个点。按照省耕保站统一安排,6月份,我们组织业务骨干对各监测点农作物种植情况进行了现场踏堪,9月份开始,根据作物的成熟时间阶段,对各监测点土壤及农产品进行了协同采样,利用手持终端对样品标签、样品重量、样品数量、样品包装容器、样品目的地、样品应送达时限等逐一核对签字确认,按要求报送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化验,分析评价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初步建立起市级耕地土壤环境监测点,及时掌握全市范围及重点区域农产品产地环境总体质量状况、潜在风险及变化趋势,形成耕地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提升耕地土壤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六)稳步推进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根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办及时安排部署全市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于6月份、7月份分别召开了全市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技术培训会及现场技术指导会议,邀请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和西安坐标原点空间研究技术人员,现场解读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程序、质量控制、农业外来入侵植物识别、普查面上调查技术指导等内容,为全面掌握我市农作物外来入侵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程度等基本情况,有效保护我市农业生产、农业生态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共完成踏查线路89条,踏查点761个,标准样地调查190个,普查范围涉及十三个县(市、区)的所有乡镇街道,涵盖沟渠、水田、旱地等16种生境类型,目前发现反枝苋、白花草木樨、绣球小冠花、曼陀罗、小蓬草、秋英、菊芋等56种农业外来入侵植物。二、存在的问题(一)重视程度不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已成为农业农村部门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是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县区仍然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认识不清,协调统筹力度不够,工作安排部署不到位、不及时、不主动、不创新,存在“上热下凉”现象。(二)项目资金短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包括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的回收利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及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的非规点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等许多方面,工作面宽量大,资金需求较大。目前,中、省财政资金投入有限,市县财政资金投资很少或基本不投资,对高质量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造成很大阻力。(三)沼气发展陷瓶颈。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人口持续减少,留守老弱人员因年龄、资金等原因无能力和技术养殖家畜、维护沼气池正常运行,大部分沼气池常年处于闲置或带“病”运行状态,管线老化严重。加之各县区能源办先后裁撤,专业技术人员分流安置,财政资金投入减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三、整改措施及下一步打算一是加大农环保护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广播、自媒体、宣传栏、横幅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宣传农业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农环工作深入人心,大众主动参与保护。二是争取农环资金投入。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有机肥替代、畜禽粪污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建设等项目,加大争取资金力度。三是加大专业知识培训。聘请省、市各级专家,开展农业环保知识专项培训,提高理论水平,提升专业素质。四是加大沼气隐患整治。结合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中改厕环节,将现有农村沼气池进行升级改造再利用,加大病、旧池进行维修保养,对因灾害、建设年限较长等原因需报废池体及时进行报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