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科学技术馆

陕西科学技术馆

发布时间: 2023-04-18 09:53
单位名称 陕西科学技术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提供服务,促进全省科普事业发展。科普展览、学术交流、科技信息交流、科技教育培训。
住所 西安市新城广场东南侧
法定代表人 王晓东
开办资金 2305.3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12.6万元 1475.43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科学技术馆,公益 从业人数  9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工作总结2022年,科技馆在省科协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馆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馆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奋楫笃行,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基本完成了既定任务。先后被陕西省科协评为2021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被中国科协科普部评为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优秀单位。多项重点工作被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1.抓好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2.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价值引领,全面推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实体馆的引领支撑作用发挥明显1.展教设施全面升级。因地制宜实现三层“多功能综合展区”和四层“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公众参观体验感、获得感。同时在展厅改造中申请科普展品专利6项,全年展厅展品及其他展教设施完好率稳定保持在97.12%以上。2.展教服务效果突出。受到疫情影响,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常设科普展厅全年努力对外开放156天,通过不断加大特色活动的频次,开展72场“科学分享会”,16场“科学表演展演”,215场特色主题科普课程,10余次科普研学活动等方式,全年共计接待观众8万余人次。3.科普能力持续加强。全年不断提升科普能力,积极参加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完成2022年“同上一堂科学课”资源申报工作。完成了3项“陕西省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计划项目”的课题研究,陕西科技馆馆刊组稿、编辑、设计及印发工作3期。撰写2篇“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年会”学术论坛及“第十四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的相关论文。4.人才队伍建设稳步发展。全年面向社会招录了7名高层次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以赛促训,组织了陕西省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并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的历史最佳好成绩。以学促能,全年累计开展培训60场,“科学思维课”线上培训18期,组织同行交流学习2场,完成馆校结合科技制作课程教案编写19份,全面提高辅导员科普专业技能。流动科普服务锦上添花“中国流动科技馆”陕西巡展活动不断扩大县域巡展范围,依托3套展品,每套80余件,全年巡展10站,每站为期2个月,直接服务公众15万余人次;科普大篷车充分发挥“科普轻骑兵”作用,深入偏远乡村、学校开展教育活动,通过7辆搭载展品的车辆,全年共计开展巡展活动178场,服务公众近12万人次(其中自主运行36场活动,服务公众近5万人次;社会化试点运行142场,服务公众7万余人次)。数字科普工作走出新路径持续推进数字科技馆建设,开展了相关课题设立与研究工作,制定数字科技馆项目实施规划内容。结合现有常设科普展厅展品,积极打造数字“云展馆”。不断优化数字科普内容推送,全年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视频和文章197篇,今日头条43篇,科普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3、被中国科协科普部评为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优秀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