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中药材产业化办公室

铜川市中药材产业化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3-04-17 15:15
单位名称 铜川市中药材产业化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中药材产业化提供服务保障。中药材产业规划建议、制定;中药材品种引进、种苗繁育、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生栽培、质量控制、产业扶贫技术服务;省级道地药材良种繁育推广、试验示范;中药材市场建设,供求信息收集、预测、发布,产销对接
住所 铜川市新区朝阳路铜川政务11楼
法定代表人 高印奇
开办资金 3.2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29万元 2.71万元
网上名称 铜川市中药材产业化办公室.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3月,办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主要工作1.种植面积稳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我市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积极探索黄芩地膜覆盖、丹参垄作栽培、粮药套种、林下种植等新技术、新模式,建成具有铜川特色的黄芩、柴胡、苍术、连翘等道地特色药材基地。2.有的放矢,分层次,多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及服务。一是市区两级管理部门结合重点农时季节分别于春季开展了以草害防治及旱作栽培技术为主的技术培训,秋季以病虫害防治和冬前中药材栽培技术为主的培训。二是为提高主栽药材品种的管理水平,先后开展了黄芩地膜栽培及连翘、苍术、黄精等药材品种栽培、管理技术培训。三是分别在中药材重点乡镇,结合当地生产区域实际及生产中存在问题,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全年开展现场技术培训12期,培训1500余人次。3.强化技术研究,助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一是为解决我市丹参种苗混乱、栽培技术水平低问题,我们编制了《丹参种子育苗技术规范》和《丹参垄作栽培技术规范》铜川地方标准,完善了丹参种子育苗技术及垄作栽培技术体系,为提高种苗质量水平、提升田间管理技术提供了依据,也为铜川市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两个标准得到了省、市市场监管部门的高度肯定,也填补了我市没有中药材种植地方标准的空白。二是为解决我市常年春季干旱少雨,黄芩播种出苗率低,生产水平不高的难题,不断探索研究黄芩春季地膜栽培技术。三是从河南引进大颗粒连翘品种开展品种试验示范,筛选出高产高效的连翘品种,并掌握其生长发育特点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规模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放线菌剂在丹参垄作栽培中试验示范。4.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做好中药材全产业链培育,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印发了《铜川市中药材产业链2022年工作方案》,在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础上,不断探索建设初加工基地,目前已建成投产富秦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丰金银花合作社、陕西药王故里艾叶有限公司、陕西宜上丰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宜君县国彪农场、耀州平信中药材加工厂等产地初加工基地15个,有效解决了产地晾晒、烘干、贮藏及后续整理等问题。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开展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与推广、技术探索与培训、制定中药材种植标准等工作,截止2022年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30.53万亩,较上年基本持平,产量7.79万吨,产值3.6亿元。三、存在问题:一是中药材面积总量扩张的难度很大。二是效益优势不明显。三是技能型人才与产业需求不均衡。四、整改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以荒山、荒坡为产业发展区域,挖掘生产潜力,大力发展生态种植、粮药套种、林下种植及黄芩地膜覆盖、丹参垄作栽培技术推广,稳定黄芩等大宗药材面积,积极发展苍术、黄精等高效药材和连翘、金银花等一年种多年采的高产药材,确保增量与增收并重发展,同时利用好各类人才培育平台,开展多层次、多样化技术培训。五、下年工作计划:一是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抓好中药材生产。二是做好中药材产地加工,延长产业链。三是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支持,加强技能型人才培训。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