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延安市妇女儿童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妇女儿童身体健康提供保健服务。依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执业许可范围开展业务;妇科、产科、儿科等临床诊疗服务;保健及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与指导。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双拥大道 | |
法定代表人 | 韩世峰 | |
开办资金 | 60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712.33万元 | 4774.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延安市妇女儿童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9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医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院干部职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全力保障妇女儿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团结奋斗,勇于担当,昼夜奋战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一线全年共完成疫苗接种25953剂次,完成集中外采核酸任务300余次,累计完成标本采集共计1140186份,实验室核酸检测547016人次,派出医护人员1755人次参与相关工作,救治新冠阳性产妇150余例、新冠阳性患儿34例。抽调17名骨干精英,驰援西安、上海、海南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圆满完成支援工作。二、补短板,强特色,奋力开启护佑妇儿新篇章(一)深化党建引领,实事求是树正气,团结向上聚合力组织开展了2次谈心谈话活动,收到8个类别有效意见建议20余条;查摆专项治理作风重点问题8项。全年召开支委会会议25次,研究解决了政治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发展、疫情防控等突出问题30余件。全年学习传达各类重要会议、讲话、文件精神58次。全年在市级媒体发布稿件7篇、新闻简讯6条、人物专访1期,向市卫健委报送工作动态76条,医院微信平台发布稿件222篇,包括“两学一做”学习专栏15期、纪律教育学习专栏7期和健康科普短视频15期。“七一”期间举办了“微党课+政治生日+廉政教育”等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赴枣园革命旧址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主题党日1次,开展廉政教育专题党课2次,集中观看3次警示教育片。完成走基层、健康教育、法治宣传等义诊宣教志愿服务活动30场。年内吸收新党员3名、发展对象9名、入党积极分子15名、入党申请人10名。(二)同心共谋发展,聚焦妇幼保健工作,奋楫笃行共绘画卷1.托管帮扶见成效,发展催生新动力。妇保科、儿保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等7名专家先后进驻我院开展长期帮扶工作,年内专家帮扶期间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6项,实施三、四级手术113例,开展微创手术177例,抢救危重患者11次,指导妇、产、儿科急救演练6次,为医院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和澎湃动力。2.业务培训夯基础,多措并举助提升。全年共组织开展了各类技能培训73次,参训1036人次;组织开展各类业务考核14次,考核683人次,合格率97%。成功举办“县域医院妇科宫腔镜培训班”,全市各级医院50余名妇科医师参加培训;举办盆底超声临床应用培训和业务指导;组织参加了全市临床输血培训、母婴保健技术及燕园医院管理培训中心课程。3.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强能力。医院年内审核通过15项新业务、新技术,其中9项已在临床中实施;医院职工全年发表论文22篇,其中国家级期刊12篇,省级期刊10篇。生殖医学科主任白红艳获评陕西省先进工作者荣誉,超声科冯莉获评全市优秀医师,儿科田艳华荣获全市首届儿科案例比赛优秀奖,产科、儿科荣获市直卫健系统优秀护理单元。4.人才引进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通过公开招聘吸纳临床医学、中医学、医学影像学等6个专业14名卫生技术人员。确立了《延安市妇幼保健院章程》,以《章程》为发展引领,修订或新增了《院长查房制度》《业务查房制度》《药事管理制度》《医保管理规定》《医院职工工伤管理办法》《岗前培训制度》等制度70余项,制订了《党政领导班子集中理论学习制度》《督查督办制度》。5.开展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落实妇幼健康民生实事。制定下发《2022年度妇幼健康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妇幼项目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完成延安市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移交。严格执行孕产妇“五色”管理制度,提高免费产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全市苯丙酮尿症患儿建立档案并提供特食指导,保障特食供应,满足患儿治疗需求。规范开展出生医学证明签发工作,医院荣获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先进单位;医务科马艳华、门诊部杨亚洁获评宝塔区妇幼健康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孕产妇三病检测率90%;年内开展产前血清筛查257人次,筛查率63%;产前超声筛查503人次,筛查率122.6%;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413人次,筛查率99.6%;新生儿听力筛查365人次,筛查率90%;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405人次,筛查率98%,各项指标均保持全市前列。6.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行风建设持续向好。修订了《文明服务规范与管理实施方案》及满意度调查方案。年内收到患者感谢锦旗5面,拒收患者家属500元红包一次。2022年度门诊满意度≥97.02%、医护工作满意度≥98.4%,均保持较高水平。产房护士长陈晓珍获评陕西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产科护士李秋梅获评第六届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马莉、冯黎、张涛、冯玉获评市直卫健系统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7.提升妇幼保健服务品质,不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妇科手术从传统的不插管静脉麻醉发展到更加舒适化的全程无痛全麻;妇保科关注女性健康,打造中医特色康复诊疗优势项目,新增疤痕松解治疗以及新开展埋线减肥,效果良好,受到患者好评;发热门诊安装多功能自助终端和自助发药机;积极落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并在门诊大厅公布互认项目;积极对医保系统进行升级改造。8.持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进程。制定了《落实五项质控工作实施方案》,调整了全面质量管理考核人员、部分工作委员会及分工;印发了《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对12个临床科主任、7个护士长组织实施考核共4次;制定了《市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绩效考核指标均纳入医院日常考核监测,圆满完成市卫健委对我院2021年度的市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任务,医院取得良好等次。9.加强医疗安全监管,安全生产警钟长鸣。严格执行十八项核心制度,加强危重病人救治管理,组织全院临床医师参加《医师法》线上培训。修订《延安市妇幼保健院医疗急救抢险应急预案》,制定《延安市妇幼保健院安全生产百日活动方案》,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应急演练、消防安全应急演练等,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对患者投诉的问题妥善处理并及时答复,全年未发生医疗纠纷。对各重点要害部位、院区加强巡查守护、昼夜值班巡查,全年未发生治安事件。全年门急诊55086人次,同比下降6.68%;出院1956人次,同比减少7.3%,手术528台次,同比增加95.6%%,出生人数414,同比下降19.3%;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25.33%,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6.25,病床使用率22.77%。2023年工作要点(一)党建领航医院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人才工作有关部署,增强忧患意识,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医院发展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度重视和积极倡导医院文化建设,持续深入扎实开展“妇儿健康先锋”党建品牌创建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二)坚持“四个聚焦”,实现“四个提高”发展方式聚焦内涵建设,实现新的体系构建,不断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质量;管理方式聚焦精准高效,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资源配置聚焦人才技术要素,激发新活力,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待遇;文化建设聚焦妇幼健康特色,团结一心凝聚共识,不断提高使命感、信念感、荣誉感。(三)打好“七场战役”1.理论提升“持久战”。要在深入推进妇幼卫生相关政策学习,为医院新发展阶段奠定理论基础;要推出妇幼特色健康教育品牌,将健康教育指标纳入医院重点指标管理。2.职能转变“总体战”。加快制定医院发展的3-5年规划,申请将我院纳入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省考与国考系列;成立延安市妇幼健康联盟,进一步加强妇幼项目规范管理和基层的妇幼健康服务技能培训,履行妇幼公共卫生服务职能。3.改貌赋能“升级战”。以建设标准化妇幼保健机构为目标,以专科发展促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积极提供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提升管理能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础建设和装备配置,促进预防保健与临床医疗融合发展,使覆盖生育全程妇幼健康服务更加丰富、更加友好、更加广泛。4.形象展示“突围战”。通过医院硬件氛围营造、业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媒体矩阵宣传,打造现代、舒适、智能和人文的诊疗流程和赏心悦目、温馨融洽的就医环境,向社会全方位展示医院新形象,提升患者信任感和安全感。5.人才建设“主动战”。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妇幼健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安排专业技能培训和团队急救演练,提升诊疗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与高校合作,带动医教研发展,逐步提升科研教学水平。完善医务人员评价机制,激发医院内生动力。6.信息化建设“攻坚战”。推进“互联网+妇幼健康”,紧跟“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信息化建设步伐,着力建设“智慧妇幼保健院”,实现电子票据管理、统一支付平台、医疗耗材物流管理(SPD),完善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场景,为群众提供预约挂号、就医诊疗、支付结算、检查检验结果查询、信息共享等服务。(四)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增强职工归属感、认同感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要求,推动硬件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医务人员工作条件;重新规划设计医院绩效分配方案,稳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加强人文关怀,创造公平公正的职业环境;进一步健全医务人员卫生职称评价办法,激发医务人员干事创业活力;建立医护员工定期体检制度,并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放松身心的同时展现职工风采,增强医院发展活力和动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卫生执业许可证有效期自2022年3月2日至2027年3月2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