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果业研究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果业研究,促进科技发展。果业发展重大技术课题研究;果业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引进、试验示范、研究开发及科技培训、示范和推广;指导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生产基地建设和果业贮藏营销。 | |
住所 | 延安市洛川县凤栖镇西井村 | |
法定代表人 | 安金海 | |
开办资金 | 4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22.45万元 | 800.3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果业研究发展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在延安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业务登记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效益或成效。(一)国家苹果种质资源圃建设高标准运行。全年征集、保存苹果种质资源778份,嫁接繁育更新种质908份,6694株;完成种质资源植物学性状调查546份、栽培品种农业性状调查与鉴定342份、栽培品种品质评价312份;创制新种质10份、收集杂交种子629粒,开发利用特异资源55份,嫁接1374株,培养盆栽苹果376盆。采集了1200个苹果样品,4月21日中央电视台十三套“延安老区发展节目”组把部分苹果种质样品在央视进行了展示与介绍,全国多家单位580余人次来单位检查指导、交流探讨。延安苹果种质资源圃已广为人知,苹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鉴定等工作得到社会各方高度认可。(二)“延安苹果”中国驰名商标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完成“延安苹果”品牌使用授权58家,累计授权337家。“延安苹果”品牌价值达到76.48亿元,跨入全国苹果类第二位。驰名商标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延安苹果”成功申报并认定为陕西省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定为“消费者喜爱果品品牌”。积极参加“延安苹果”品牌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和“陕西好商标”评选活动。先后参加了中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建立的第一个中国地标产品数字馆、陕西省和延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的地标产品展示展销会、陕西省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宣传会、29届杨凌农高会、第十五届中国(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等,《中国市场监督管理》杂志进行了专版宣传,为农业农村部提供了“延安苹果”品牌农业典型案例材料,延安苹果3次作为航天员的营养补给品被送上太空,通过大量的宣传报道,“延安苹果”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三)延安特色农产品后整理创新联盟桥梁纽带作用显著。联盟成员单位18家,覆盖全市13个县区和涉农产业;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对全市13个县区果业中心(局)业务骨干、联盟成员单位、“延安苹果”品牌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线上和线下技术培训。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简化修剪、化学疏花疏果、配方施肥、铺设反光膜等配套技术的研究与集成,为大面积推广苹果免套袋提供了技术支撑。苹果酒系列(白兰地、高度酒、中度酒、冰酒)产品研制成功,苹果醋、梨膏等新产品技术研发进展顺利;继续实施技术创新后补助,通过现场调研和考核,对陕西顶端果业、志丹厚德农机公司等9家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的企业补助创新资金52万元,增强其创新发展潜能,充分发挥联盟组织创新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四)科研工作全产业链推进。一是苹果全产业链研究内涵更加丰富。围绕苹果生产、加工、经营开展全产业链研究。通过自设课题,申报省市重点课题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免套袋试验、狙逆生态膜应用试验、无人机绿色防控、化学疏果试验、光能膜应用试验、光碳源肥在果树上的应用试验研究等研究课题和省市科研项目24项。全方位研究制约延安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为延安现代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渭北北部成龄乔化提质增效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超任务完成。在延安南部富县、宜川、洛川、黄陵、黄龙5县14个乡镇完成苹果核心示范区建设4620亩,超任务15.2%。完成乔化郁闭果园改形技术及树体指标评价,针对果树生长开展季节培训和全年督导检查。指导铺设防雹网2.6万亩,落实防冻果园70万亩,基地辐射带动效果明显。三是《苹果优质新品种选育及新优品种示范应用》项目进展顺利。完成9亩秦脆不同砧木试验园建设及管理工作,引进新品种10个,栽植770株,成活率92.59%;完成22个引进新品种的储藏试验观察鉴定、物候期观察、品质测试鉴定等工作。四是《延安苹果花期冻害综合防控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初见成效。在志丹、洛川、黄陵三县选取花期低温冻害发生程度严重,发生频率高的示范园6个,开展果园种草、搭建遮阳网、露底防冻药剂等试验。筛选出防冻药剂2个,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合理化建议措施一条,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效。五是延安市科技重大专项《延安苹果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成效明显。总结集成老果园土壤改良关键技术6项,苹果重建园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1个,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六是院士工作站工作高标准推进。与宋宝安院士科技研发专家团队合作,围绕延安100万亩绿色苹果生产基地项目开展科研攻关,设立了“延安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课题研究13项,试验筛选苹果绿色防控生物药剂配方1项,集成配套技术6项。组织专家团队为宝塔区万庄村建立苹果科技示范园3个,开展苹果技术培训、指导4次,培训干部和果农220多人次,投资13.28万元,给示范园提供配方肥料,搭建防雹网,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七是苹果智能化项目有序推进。与中化现代农业(甘肃)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苹果智能化创新,集约化生产模式研发与示范,整合先进智能技术与农业资源,形成苹果种植综合技术解决方案与展示平台。八是完成洛川、宜川两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督导工作。洛川县计划种植8100亩,实际完成8945亩,超额完成10.43%;宜川计划种植6100亩,实际完成8275亩,超额完成35.66%,基本达到了玉米不减产,增收一料豆的预期效果。(五)扎实做实乡村振兴。中心领导多次深入到旧县镇姚苌村调研,制定了具体工作措施,助推乡村振兴。今年单位为该村提供价值5万元的优质苹果新品种大苗1200株,提供价值12.8万元的果树有机微生物肥30吨,提供价值5.6万元的有机水溶肥3.3吨。调配电脑2台,打印机1台,支持办公资金2万元,全面引领和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年来,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科研人员年龄偏大,人才断层,科研能力和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全市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二是科研经费不足。苹果种质资源圃种质资源引进和运行管理资金不足,实验室建成因资金短缺还未启用。三是基础设施老化,特别是专家楼年久失修,管道不畅,内外墙皮脱落渗水。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职工思想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形成合力,推动工作。二是加快人才引进,构建合理的科研团队。三是争取项目资金,为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持续强化国家种质资源圃管理和项目争取工作,继续加大资源收集保护力度和种质资源评价利用,完善相关配套建设,充分发挥种质资源圃建设功能。二是抓好其他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特别是果园节水、全程机械化应用、基础设施完善维修等项目,促进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抓好科技人员优化、职称岗位设置及职工福利争取工作。四是抓好灾后重建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