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延安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学历教育。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北关街 | |
法定代表人 | 贺建旗 | |
开办资金 | 2635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3754.03万元 | 32102.5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延安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50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延安中学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工作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来校考察指示精神,科学谋划学校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学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来校考察指示精神,作为今后学校工作的鲜明主题和贯彻始终的突出主线,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一是深化学习教育。全校上下通过党委中心组、“三会一课”,采取集中学习、交流研讨、观看视频、撰写感悟等多种形式,坚持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持续掀起学习宣传热潮。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先后对习近平来校考察和广大师生热学热议习近平指示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的火热氛围进行专题报道、系列报道、新闻报道达20多次,增强师生贯彻落实习近平讲话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三是深入贯彻落实。坚持以习近平指示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发展顶层设计,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以红色基因培根铸魂,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积极探索把延安精神教育融入新课程改革的新路径,努力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延安中学。2.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积极探索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了党委会、办公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加强党支部建设工作,坚持把党总支建在年级部,党支部设在学科和处室,完成了党支部书记换届、党小组创建及和组长选举工作,促进学校党组织建设和年级管理、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举办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活动。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以“三会一课”为抓手,以“微课堂、微互动、微管理”为载体,深入开展党史教育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先后开展中心组学习5次、专题党课6次、专题学习班3次。11月17日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举办了“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与第一所大学联学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活动,联合启动首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项目。不断健全“双培养”“双带头”机制,持续推进“党员先锋号”“党员示范岗”创建工作。共创建市级五星级支部1个、市级党员先锋号3个、党员示范岗3个,校级党员先锋号15个、党员示范岗15个,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学校改革发展。学校党委被延安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工会被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3.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德育工作品质。坚持“严管是厚爱、精细出成绩”的理念,按照“反复抓、抓反复”的常规管理要求,认真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落实“五项管理”,促进德育管理制度化和精细化。加强学校“中省市延安精神践行基地”建设,创新教育形式,用活延安精神教育资源,从创新模式、丰富载体和提升质量入手,进一步提升了特色班会课、阳光大课间、延安精神讲习社、红色远足和延安精神主题教育活动质量,增强延安精神教育实效性。11月20日学校与全国十所国家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共同举办了《发扬延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书育人》专题研讨会。12月14日,新华社以“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延安中学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探索思政‘金课’范本”为题对学校思政课程进行专题报道,点击量达百万人次。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陕西电视台等20多家中、省、市媒体先后来校采访并对学校办学实践作了专题报道,学校办学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学校被中国人民大学确定为“延河讲师团”共建基地和“红色育人实践基地”,被南开大学确定为“爱国三问”育人实践基地。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有效率有灵魂的课堂。坚守质量立校之本,积极应对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快新高考制度下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进度。学校成立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专班和新高考学科研究小组,开展“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学习研讨和全员培训,做好新旧高考体制变化下的教法学法指导和策略应对工作。科学把握新高考模式下的教学方向,以学科大教研推进、大单元整体教学探索为重点,积极践行基于真实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开展验证性、探究性实验教学。本学期先后组织智慧课堂研磨课23节、示范课30节、大教研活动10次、推出典型课例展示课7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紧紧围绕“学科育人”目标,不断渗透智慧课堂理念,创设有效率有灵魂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5.强化校本研修,提升教科研工作实效。按照“立足实际,探索规律、破解难题、指导教学、引领创新”的思路,切实转变教研方式,精要务实开展校本研修。一年来,完成省级规划课题4项、市级课题5项,新申报立项省级规划课题13项、市级课题4项、微课题11项,命制试题100多套,先后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学校语文、数学、地理学科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基础学科。刘颖蕊、白轶斐的精品课被评为省级优秀精品课,徐芳、王俞敏荣获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姚乐乐荣获延安市思政课大练兵第一名;先后有18位教师在陕西省第二届中小学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奖,有16位教师荣获省、市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教学案例等荣誉。学校被北京师范大学确定为数学建模教育基地。6.落实教育合作共建,推动初中部高质量发展。学校认真落实教育合作共建协议精神,加强与人大附中合作,全面学习人大附中的先进办学经验,精心组建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严格执行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认真落实“双减”政策,持续加强“五项管理”,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不断规范课后服务管理,全面实施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学、立体化育人。初中部开办至今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在延安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初2023届学生张力文同学被评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初2024届秦泽轩同学荣获延安市首届“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初2023届刘洋、陈泰安、王析瑞三名同学在第18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初中部参演的心理剧、参展的心理漫画和手抄报分别荣获陕西省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展演一等奖。7.坚持开放办学,深化教育交流合作。按照“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拓展教育合作空间,深化教育交流合作。一是加强与市内学校的友好协作。先后与富县高级中学、黄陵高级中学等十余所学校建立友好协作关系,积极发挥省级示范高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延安市高中教育的快速发展。二是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合作。一年来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10余所著名高校先后来校举行优质生源基地授牌仪式,通过签订优秀生源基地协议,开展名师讲座、自主招生培训和志愿填报辅导等活动,有力提升办学社会影响力。三是拓宽教育交流平台。先后承办了第四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所实验基地交流研讨会、新时代“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研讨会和全国中学德育工作现场会,应邀参加全国中小学党建暨德育工作会、中国教育学会第32次学术年会、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区红色教育现场会”并作了办学经验交流,学校“用延安精神立德树人”的办学实践受到与会专家一致认可,办学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8.实施卓越教师培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认真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全面落实常态化全员培训,有计划、分层次选派教师赴人大附中、高新一中等校进行跟岗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坚持办好“延中大讲堂”,先后邀请中科院院士马志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金灿荣教授等10位专家来校讲学,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职业素养专业化;认真实施“名师工程”,完成了新一轮课改骨干体系评选工作,树立一批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一年来,教师蔺治萍入选首批“圣地英才计划”,张均平等3名教师获评正高级职称,高鸿翔等2名教师获评省级教学名师,贺清等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卜晶等5名教师荣获省级教学能手称号,闫聪利等3名教师荣评延安市教学名师,阮海霞等3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刘晓茹等4名教师荣获省级以上荣誉,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被确定为陕西省基础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基地。9.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了北关校区行知楼、图书楼、暖气管网改造、校园后山护坡加固工程和造园校区后山石崖山体灾后重建工程,新建初中部校园电视台、远程互动教室2间、社团活动室8间,更换智慧黑板60个,新购图书3.85万册,持续改善初中办学条件。完成了学校资产清查,实现校产管理信息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以节能、节水、节电和节约公用经费为抓手,形成创建节约型学校新常态。二、存在问题及2023年工作设想1.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来校考察指示精神,亟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学校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教育建设新蓝图。二是打造红色德育品牌,创新育人方式仍需作进一步探索。三是适应新高考、推行选课走班制还需下更大功夫。四是建设智慧校园,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已成大势所趋。2.2023年工作总体设想:1.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来校考察指示精神。把习近平指示精神与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学校办学目标、育人目标结合起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指示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学校发展目标任务上来,开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2.创新育人方式。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健全“五育并举”育人机制,打造全面多元的新时代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3.深化课程改革。统筹谋划,认真落实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积极探索推行选课走班制,加快新高考制度下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进度。4.构建智慧校园。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