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安塞区水旱灾害防治监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水旱灾害防御规划、防御工程建设、物资储备、山洪灾害防治;编制洪水风险图、全区水旱灾害防御预案、全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水旱情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督查检查、宣传;水库移民后期规划、人口核减、直补资金发放等。 | |
住所 | 延安市安塞区水务综合楼5楼 | |
法定代表人 | 雷兴国 | |
开办资金 | 431.9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安塞区水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17万元 | 40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安塞区水旱灾害防治监测中心 | 从业人数 2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严格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和市水务局的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防汛工作安排部署,狠抓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责任落实,强化工作措施,多措并举,较好地完成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目标任务,确保了安全度汛。现将我区2022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总结如下。一、水旱灾害防御基本情况1、雨情。今年以来,全区累计降雨量608.7mm,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8月份,分别为303.9mm和129.1mm,其中最大降雨量出现在7月份,为303.9mm,最大日降雨量出现在7月15日至15日,为151.6mm。降雨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41.4mm,但1月至6月中旬我区累计降水113.5mm,较正常年份偏少1成左右,对我区部分农作物播种、生长略有影响,未出现灾情,也未出现城乡群众饮水困难问题。2、水情:河道最大洪峰出现在8月10日延河安塞段,安塞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455立方米/秒。3、灾情。入汛以来,我区累计出现7轮强降雨过程,其中最大降雨出现在7月14日至15日,安塞城区降雨151.6毫米;延河7月15日、8月10日出现两次较大洪水过程,安塞水文站实测流量分别为307立方米/秒、455立方米/秒,均未达到警戒流量,其余河流未出现较大洪水;在应对汛期强降雨过程中,我区按照早安排部署、早预报预警、早避险撤离的原则,精心组织、科学调度,累计撤离危险区群众217户623人次,实现平稳度汛,未出现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累计发生洪涝灾害两次,受灾4871户,17859人,直接经济损失3333.39万元。二、应对措施与成效(一)防御应对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全面加强防汛抗旱组织领导、谋划部署和推进落实。先后12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和指挥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防汛减灾工作。与11个镇(街道)和15个重点责任部门签订防汛减灾目标责任书,调整优化各类防汛应急减灾预案,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力做好防抢撤。建立区、镇、村三级包联机制(区级领导包联镇(街道)、部门单位和镇(街道)包联村(社区)、各级干部包联户防汛工作机制),确定11名区级领导包联11个镇(街道),226个部门单位包联117个村,2763名第一书记、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包联25136户73500人,向全区11个镇(街)、117个政村、11个社区累计发放明白卡3500余份。做到责任到岗到人、措施到户到人,确保群众度汛安全。建立企业防范应急极端天气工作机制,确定43名行业部门领导包抓82家重点企业防汛工作责任,督促全面落实防汛措施,确保企业度汛安全。抽调区委办、政府办、水务、应急、防汛、自然资源等部门单位组成5个专项督查组,常态化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2、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应对处置。常态化开展防汛排查整治工作,成立由区水务、应急、住建、城管、自然资源等部门分别牵头负责的8个行业排查整治组和11个镇(街道)排查整治组,重点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病险库坝和拦河建筑物、城市排水设施、校舍和危窑危房等重点部位进行了动态排查整治,切实做到“人员、责任、措施、预案、信息”五到位。全区46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汛期全部落实日常监测责任人,其中有人居住的26处、99户269人落实了撤离和安置责任人;20处危险路段隐患点逐一细化实化整治措施,严格实行24小时专人监管监测;三座水库、681座淤地坝(骨干坝150座、中型坝320座、小型坝211座)全部落实了“三个责任人”责任;对362个过水桥(涵洞)全面落实了监管领导和责任人员,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全力保障通行安全。3、部门联动会商,适时预警预报。建立应急、水利、水文、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会商研判机制,针对雨情、水情发展趋势,气象、水文、防汛等部门及时研判,做出预警预报,为防指科学精准指挥调度提供依据,汛期组织联合会商5次,发布各类预警信息28期,发布预警短信7428条,电话点对点提醒预警46次,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一次,为全区各级组织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留足了提前量,确保了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4、强化预案管理,开展应急演练。在总结往年防汛抗旱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区、镇、村三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一库一坝度汛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为检验预案可操作性、提高抢险队伍实战能力,6月27日我区与王瑶水库管理处联合开展了防洪抢险调度指挥演练,区政府主管领导、联防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镇街主要领导、抢险队伍全程参与,通过实战演练,达到了检验预案、查找问题、锻炼队伍的目的。各镇街、部门也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淤地坝抢险,危险区群众转移撤离,危险路段管控等多种形式的演练,有效提高了应对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能力。5、加强物资储备,提升应急能力。区财政筹资450余万元,全面加强防汛应急物资保障,先后储备抢险救灾帐篷1000顶、棉被褥400床、棉衣裤1000套、折叠床400张、编织袋25万个、铅丝100吨、救生衣救生圈500套、应急灯125只、冲锋舟4艘,各类发电机、水泵20台(套),雨衣、雨鞋、雨伞500套。同时,组建4支183人的综合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4支367人的部门单位专业抢险队伍、11支399人的镇(街道)应急抢修队伍,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24小时随时待命,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二)防御工作取得成效2022年我区成功防御山洪5次,减少和避免伤亡623人,未发生因水旱灾害导致的死亡和失踪事件,于往年相比,我区群众有了很大的自身防御意识和自救能力。三、存在问题(一)水旱灾害防治项目建设方面1、水旱灾害预警设备监测区域偏大。我区镰刀湾、坪桥、化子坪等镇行政区域面积大,受区域气候变化影响大,但监测站点只能保证1站/镇。2、水旱灾害防御防灾避险常识宣传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宣传工作的投入,但面对日趋复杂的防汛工作形势,还需要坚持加力。(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方面1、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短缺,业务培训少,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水旱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成以来,懂设备操作的人员少,没能达到熟练掌握。2、视频会商系统应用保障不足。部分镇街视频会商系统应用不足,加之人员转换频繁,实操能力低,会议得不到可靠保障。四、下步工作安排针对以上问题,我区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将抓住今冬明春这个有利时机,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我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整体水平。一是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及时将监测站点监测范围不足问题向市水务局、区委区政府反映,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项目支持,扩大自动监测站点的有效监测范围。二是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动员单位所有年轻干部积极参与业务培训工作,全面做好水旱灾害防御业务知识更新和提高,强化设备实操,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持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根据新形势下的防灾减灾工作要求,针对新时期的洪涝灾害险情汛情,有针对性地强化干部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提高防灾避灾能力。四是加强视频会商系统运行调试。定期与镇街进行视频会商系统的运行调适,强化管理人员的维护管理意识,提升运行调试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