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安康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严格规范文明公正执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承担市本级工商、质监、食品、药品、反垄断、物价、盐业、商标、专利等领域执法职责,组织协调查处市辖区及辖区内跨区域和具有全市影响的复杂案件,监督指导全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执法工作。 | |
住所 | 安康市汉滨区黄沟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胡高黎 | |
开办资金 | 27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安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8.52万元 | 88.5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强化案件查办,震慑违法行为。一是深入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紧盯食品药品安全和假冒伪劣商品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与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持续开展了民生领域“铁拳”行动。针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涉企乱收费等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开展了执法一号、执法二号、执法三号、执法四号4个执法专项行动,形成了大行动与小特专结合的联合打击态势,有效的震慑、化解、防范市场安全风险,净化市场营商环境的作用。二是曝光典型震慑违法。联合公安、检察机关等部门发布执法通告3期,向社会曝光典型案例49批(次),累计曝光典型案例131件,其中,市级发布典型案例3期28件。市局组织查办的华某某严重违法犯罪禁止从业案被《人民日报》、中央政法委长安剑等多家重点媒体刊载。三是“双打”工作成效显著。发挥双打办的牵头作用,集中开展“铁拳”“昆仑”等专项整治行动。“3.15”期间,对查获的8大类176个品种、货值63万余元的假劣商品进行了集中环保销毁。下半年联合公安、环保等单位组织开展侵权假冒伪劣商品集中统一销毁行动,侵权假冒伪劣商品涉案价值共计18.77余万元。(二)强化商品抽检,净化市场环境。一是食品药品抽检超额完成。按照抽检任务,以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等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抽检,结合安康本地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产品,有针对性的开展重点品种、重点时段、重点领域的专项抽检,提高抽检的靶向性和精准性。全市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样检验8354批次,完成率为111.68%,检出不合格食品281批次,不合格率3.36%。处置率100%。共完成药品抽样591批次,抽样完成率100.17%,检出不合格1批次。共完成医疗器械抽样81批次,完成率108%,药械共计检验合格669批次,合格率99.40%。二是“你点我检”活动深入人心。组织开展八期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共开展专项抽检755批。(三)强化队伍建设,建设“五好”铁军。一是党建引领执法工作。2022年共组织集中学习21期,党支部党员“说办案”培训8期,开办学习园地4期。二是作风建设提升效能。印发了《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召开了2次作风建设专项落实会议,并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式。本年共组织集中警示教育学习21次。在全市执法稽查系统开展以案学法、以案促改活动。采取自己找、领导点、互相评、集体议、群众提等方式,共列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问题整改台账和承诺书26份。三是强化信息宣传。全年共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新闻稿件62篇。(四)创新执法机制,打造安康品牌。探索出“三五三四”执法稽查工作机制。一是“三化”练兵强技能。制定印发了《全市执法办案岗位技能大练兵工作方案》,采取举办“执法办案大讲堂”“科队长上讲堂”“党员干部说办案”“优秀案件分享会”“跟班学习”“下派包联”“同堂培训”等方式,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培训。针对疫情给练兵带来的影响,采用“钉钉视频”系统,邀请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检察院等单位专家及全市执法稽查骨干线上授课,全年举办培训20余期2000余人次。二是“五联”协同聚合力。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实施联合部署、联合培训、联合执法、联合督导、联合激励的“五联”协同工作机制,出台了《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工作职责》等制度,完善了案件移送、审查、法律监督、涉案物品认定、调查取证、协作配合、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定期牵头召开行刑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共同研判市场违法案件的侦察方向。设立了市公安局驻市场监管局警务室,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确定专人驻守,对发现的重大案件线索和涉嫌犯罪案件提前介入、联合查办。探索建立了涵盖卫健、司法、安康学院等领域的评审专家库。全年召开行刑衔接座谈会66次;组织召开专家评审认定会议5次,出具评审认定意见5份;开展联合执法108家次,联合组织督导1次,联合下发表彰通报1期。三是“三单”督办提质效。为确保市县镇三级上下贯通,构建了“案源登记台账、工作进展台账、目标任务台账、醒函、交办函、督办函、信息快报”的“三账三函一快报”的“三单”督办工作机制。针对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有快有慢、执法水平有高有低、重视程度有强有弱的实际,采取下发“提醒函”的方式进行预警。对日常督查中发现的案源线索和县区局想办能办的案件线索,使用“交办函”移转案件管辖权,市本级做好检查指导。对案情复杂或涉案主体情况特殊、基层办案顾虑大的案件,使用“督办函”提级督办,集中全市执法资源成立工作专班,帮助基层查办案件。同时把市场监管和公检法在打击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工作经验、典型案件、不合格药品抽检信息、监管风险等情况用“快报”的形式书面通报相关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引领基层执法。全年下发提醒函7件,交办函79件,督办函5件。四是“四防”教育守底线。先后制定出台了《案件线索管理制度》《案件法制审核制度》等8项规章制度。本系统中建成首个行政执法询问室,制定下发了规范食品涉刑案件《办案指引》《食品抽样操作规程》,实现了统一执法司法办案理念、统一事实证据的认定标准、统一法律政策的理解和适用的“三个统一”。对重大复杂案件创新开展办案小组商议、法制员初审、支队案审会合议、局法制科核审、法律顾问审查、局案审会审定的“六级联审”的审核模式,确保把每一件案件都办成“铁案”。结合关键岗位,强化风险防控,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了查思想,比作风,看精神风貌;查办案,比质量,看办案水平;查风险,比担当,看底线坚守的“三查三比三看”活动。(五)围绕中心工作,圆满完成任务。一是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店子沟村与安康悠源食品公司深度合作发展魔芋产业链条,建立魔芋育种推广基地;依托本村重晶石矿带动运输从业人员、青壮年外出务工1000余人;投入经费4万元,扶助该村发展产业、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路已完成路基修整。组织干部职工和27家爱心企业为店子沟村筹助学善款等共计8.41万元,陕西禹金洲餐饮集团与店子沟村签订农副产品购销、劳务技能培训协议。二是全力做好创文及疫情防控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694余人次,检查食品餐饮经营户、药店等共计2828户,检查中发现问题共计2532个,现场督促整改到位2198个,督促限时整改问题331个,移交案件线索3个。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2年度,全市查办各类市场违法案件1969件,涉案货值301.8万元,罚没款589.1万元,案件查办数量较2021年增长了26.32%。我队被司法部表彰为“依法行政先进集体”;办理的案件列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挂牌督办案件1件、全省典型案件8件,移送公安机关10件;华向勇违法犯罪从业禁止案被人民日报、中央政法委微信公众号长安剑、最高人民法院官网等主流媒体报道;“铁拳”行动成绩突出3个集体、5名个人受到省市场监管局通报表扬;药械化案件查办受到省药监局通报表扬。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抽检经费不足。本年度既要完成省级下达的抽检任务数的抽检,又要满足行政执法抽检、临时性抽检、阶段性抽检,财政预算抽检专项经费不足,只能从行政经费中弥补部分抽检费用,从而导致财务紧张。二是执法装备落后。支队现有执法装备均为机构改革前国家和省上配发或者自行购置,配置较为落后,比如执法记录仪存在画面不清晰、内存小等问题,便捷式打印机存在体积大外出携带不方便等问题。(二)改进措施:一是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协调财政部门落实抽检经费,确保抽检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积极向同级财政增加执法装备采购专项经费,统一配备一批适用性强的执法装备,推动改善执法装备差现状。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进一步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持续开展以执法办案为主题的专项稽查行动,加大对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查处,提高全市稽查办案数量和质量。强化行刑衔接工作,及时将涉刑市场监管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二)进一步加强商品质量的抽检。组织好抽检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监督性抽检,提高抽检和快检的靶向性。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要强化后处理工作,确保处理率100%。(三)进一步加强对县区的指导。强化县区的督办和指导,促推县区案件查办工作。探索重大案件专案组机制、案件巡回指导督办机制,形成全市稽查办案一盘棋的格局。定期组织全市稽查执法办案交流培训,开展交叉执法检查,提升一线稽查执法人员的综合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