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提高政务水平,监督审批行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业务范围:进驻事项办理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进驻部门人员日常考核;重大项目审批牵头协调;行政审批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制定和实施行政服务相关管理制度。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65号 | |
法定代表人 | 肖红江 | |
开办资金 | 83.1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5.49万元 | 93.1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突出重点,完善服务模式。一是落实“中心之外无审批”。采取“一局一策”方式,积极推动部门进驻和事项授权工作,市本级部门和事项进驻率分别达到100%、96%,全面实现“应进必进”。同时,采取线上和线下模拟办理方式对进驻部门的事项运转情况进行抽检和测试,确保进驻事项能够真实办理。二是深入推行“一窗受理”运行模式。依托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和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调整更新相关部门事项办理流程,持续规范事项上网、数据过网、监控用网。三是拓展异地代收代办服务模式。与西安、铜川等地市建立“异地通办”工作机制,实现62项事项异地通办和省级300项行政许可事项在汉中收件转办;指导市级各分中心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区通办”,截止目前,各分中心共办理“省内跨市通办”业务3.6万件,“跨省通办”业务324件,办结率达100%。四是持续开展“不打烊”延时服务。根据企业群众预约时间全方位提供政务服务,将工作日延时服务与双休日服务相结合,打造“5+2”全天候常态化服务机制。(二)扩容增效,完善功能布局。一是优化窗口设置。在政务大厅二楼开设“亲商惠企窗口”,落实专人负责,规范标识标牌,建立了亲商惠企政策咨询和投诉处理台账,实行“一站式”办理服务。二是优化专区建设。规范完善市级政务大厅政务公开专区建设,督促指导各县区中心和市级分中心,规范建设集政府信息查询、信息公开申请、办事咨询答复、政策宣传解读等功能于一体的政务公开专区,畅通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三是优化志愿者服务。将志愿者服务岗前移,在大厅一楼公共通道处设置志愿者服务台,更新志愿者服务站标识标牌,配备志愿者服务引导员,切实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三)严管实督,优化服务效能。一是按照市局党组“作风能力建设年”实施方案要求,中心扎实开展“人人讲业务、岗位大练兵”活动,组织27个进驻部门58人开展审批服务业务知识测试、实践操作技能比武,开展32期“人人讲业务”活动,7名优秀业务骨干进行了竞赛评比,通过活动找差距、学经验,在分享交流中取长补短、提优补差,互相学习,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二是加大效能督查力度,对各进驻部门事项办理、工作纪律、“好差评”等情况实行月通报制度,切实提高审批质量和服务水平。编发11期《工作月报》,“办不成事”专窗协调解决咨询问题10件,满意率100%;“好差评”网上评价非常满意18171件,无不满意;电话回访企业及个人185人均为满意;收到群众满意度测评卡279张,好评(满意)279张。(四)多措并举,优化政务服务。扎实开展规范网上中介服务行为,组织开展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梳理,明确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条件、流程、时限和收费标准等要素,累计完善市级中介服务事项办事指南89项,在征求市级有关部门意见后,对市级89项中介服务事项办事公示;制定了《邀请中介服务机构入驻汉中市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的通告》,面向全国邀请满足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免费报名入驻“汉中市政务服务网中介服务超市”,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五)紧跟进度,完善平台建设。一是组织召开市政务服务平台重点工作第八次协调会,专题研究省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通报反馈问题整改有关事宜,积极与省政银合作专班进行对接,并会同平台建设公司对反馈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和整改。二是加快推进市级政务服务平台优化提升项目进度,结合省级部署、各地市建设情况和我市实际,配合市智慧局完善升级方案;按优化升级评审意见和实施计划,完善43个市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流程设置,已对政务服务网进行优化升级,基本完成政务数据资源中心基本数据库搭建,部署了业务办理系统、综合受理系统、综合调度系统、电子证照系统,全面完成与省级平台统一身份认证、事项库、办件信息库、电子监察、电子证照系统的对接,同步完成版式文件OFD、电子印章的部署,极大地完善了线上线下安全可靠的一网通办系统,优化拓展了市级政务服务应用场景。三是会同市人社局,对人社业务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开展系统对接,目前已完成对接并进行试运行,待运行顺利,即可将对接经验复制推广至各县区。四是在已上线至“秦务员”APP汉中事项255项的基础上,又梳理推出55项,持续更新市级“秦务员”事项。(六)统筹兼顾,配合全局工作富有成效。一是扎实开展“双体验”活动。已组织开展“局长体验审批服务”活动9次,共173人参加,体验审批服务事项161项,发现问题48项,落实整改措施46项;“审批人员同事项不同环节相互体验”活动,发现问题28个,落实整改措施81条,切实推进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不断提升。二是扎实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指标。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围绕评价指标和评价办法进行分解和明确,要求市级各部门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面总结我市优化营商环境亮点工作和典型案例,为营商环境评价取得好成绩提供必要素材;认真组织政务服务指标填报,收集整理印证资料,推广复制指标典型经验做法,建立指标落实台账,督促各级各部门推进指标任务落实。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中心坚持以企业、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精简办事流程,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着力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努力为群众和企业提供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完成“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二期优化升级,部署业务办理、综合受理、综合调度、电子证照等系统,优化拓展政务服务应用场景,极大完善线上线下安全可靠的一网通办系统,推动人社业务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对接,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事项办理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77.1%,“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3.34%。二是企业群众办事便捷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坚持因地制宜、便民利民,指导督促县区结合自身情况,推动政务服务下沉,全市178个镇(街道)、2187个村(社区)已实现事项100%全覆盖,其中累计延伸至镇(街道)事项35919项、村(社区)事项22076项。召开全市基层政务服务“镇街村居联审联办”工作推进会,在全市总结推广略阳县镇街村居联审联办模式,打破服务地域限制,推动群众经常办理、基层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延伸下沉到镇村,实现办事主体在县域内任意镇街村居均可就近异地申请办理相关政务服务事项,畅通服务企业和群众微循环,打造家门口政务服务。三是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事项106项,审批时限、申报材料均平均压减60%以上,全年办件量达1.5万余件,实现“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链审批、一次办结”。推出“一业一证”改革行业50个,推动从多部门审批到“一链办理”,从多项许可到“一证准营、一码亮证”,审批时限、申报材料、流程环节分别平均压减70%、60%、70%,全年办件量88件,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已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及7个分中心部门40个、部门进驻授权事项1125项,部门和事项进驻率分别为100%、95.53%,基本实现“应进必进”,确保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全市共受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334.36万件,办结334.27万件,办结率99.97%。市级大厅及分中心共受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01.84万件,办结101.83万件,办结率99.99%。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对标政务服务“三化”标准,便民利企服务举措还需创新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信息化、痕迹化机制还不健全,“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还需优化提升,真正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还需持续努力。2.改进措施一是扎实推进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升级。完成“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二期优化升级,增加“审管联动”、“一件事一次办”“一业一证”等功能模块,加大“秦务员”APP推广应用力度,积极探索推进政务服网与部门专网融合,不断完善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网络体系,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二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下沉。围绕打造“家门口”政务服务,加大复制推广汉台、略阳、留坝等县区政务服务事项下沉的经验做法力度,提升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服务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着力完善审批中介服务。全面推广市级网上中介超市,提升网上“中介超市”的服务水平,中介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为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更多的便利。(二)持续推进“中心之外无审批”。坚持“应进全进”原则,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高效集中办理,依托实体大厅和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行“一窗受理”,切实提升窗口运行质量和水平。(三)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积极拓展线上评价方便服务对象的评价方式,加快推进评价和回复公开,健全“差评”问题和投诉问题调查核实、督促整改和反馈机制。(四)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功能。在完成市级政务服务网二期优化的基础上,推动市、县、镇、村四级核心业务办理系统统一,实现业务跨层级流转办理,构建四级一体化政务服务网络体系,为“市域通办”提供系统支撑,为企业群众“就近办理”打下坚实基础。(五)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探索“政务直通车”服务,推动政务服务由“群众跑”向“工作人员跑”转变,以全市政务服务平台为后台支撑,以企业集中地和产业园区为核心,实现现场受理与办理,用实效推动政务服务达到新高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