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陕西省第三人民医院)

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陕西省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 2023-04-11 16:00
单位名称 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陕西省第三人民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外科、肿瘤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妇科(肿瘤)、肿瘤放射治疗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肿瘤急诊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核医学、超声诊断科、介入放射治疗科、内窥镜科、重症医学科、临终关怀科、临床心理科、疼痛科。
住所 西安市雁塔西路309号
法定代表人 张一力
开办资金 72119.35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补助
举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2119.35万元 76373.69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陕西省第三人民医院) 从业人数  107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陕西省肿瘤医院2020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一、2022年工作回顾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对医院发展而言也是很不平凡、极其不易的一年。这一年,我院在省卫健委正确领导下,以党的二十大为指引,以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为主线,在主抓医疗业务工作同时不断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工作,全院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团结奋进,较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任务。医院被省卫健委评为2021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一年来,始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严格按照省卫健委指示要求,加强预检分诊管理,强化首诊负责制;做好院感防控,加强感控专业人员配备、队伍建设、能力培训;加强医废处置等薄弱环节管控;做好就诊患者、陪人排查、核酸检测和流调溯源;做好病区闭环管理,严格落实不探视、非必要不陪护,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确保就诊安全;做好工作人员外出报备、疫苗接种应接尽接、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工作;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工作;做好防控预案完善工作、疫情督导检查工作,加强能力建设和预案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从“动态清零”到“保健康、防重症”,再到“乙类乙管”,我们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全年累计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12次;组织多部门疫情突发应急演练6次;组织感控知识培训12次;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督导检查院级12次,部门96次,完成反馈整改报告231份。西安疫情暴发期间,紧急抽调101名护理人员、20名医技人员组建应急医疗队,坚守疫情防控一线20余天,参加潘家庄、东仪小区、翠华路瑞禾社区核酸采集39534人次、标本录入89427人次。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共派出护理人员74人次支援雁塔区疫苗接种机动任务,执行疫苗注射5114支;派遣护理人员38次,执行采样任务148天,2106人次参加雁塔区核酸采样任务,核酸采集3666658人次。此外,积极落实上级要求,抽调14人在医院核酸监测点进行核酸检测任务,抽调4人支援西藏、1人支援定点医院重症医学科,抽调49人支援榆林,另抽调42人组建2支省级方舱预备队。12月7日疫情政策放开后,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建发热门诊、缓冲区,积极收治病人。疫情面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一年来,始终坚持以“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线,以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以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为抓手,狠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一是加强人员培训。全年组织开展病历书写等相关知识培训12次。通过开展高频次、高质量的培训,全院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二是强化日常督导检查。全年共组织查房12次,对疫情防控、危急值、18项核心制度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检查,达到临床科室督导检查全覆盖;签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目标责任书”,向各科室反馈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重点监控药物不合理用药216次,收集整改报告103份,相关指标持续改善。三是做好多学科诊疗工作。在医院原有多学科团队的基础上,开展肺癌和肝癌单病种多学科试点工作,筹备门诊多学科诊疗工作,上线多学科诊疗软件系统,全年共举办92场MDT,458例患者纳入讨论,其中包括首诊首治、疑难危重以及单病种多学科讨论,有力推进了肿瘤规范化诊疗活动。四是重视不良事件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培训,提高不良事件识别能力,建立并落实不良事件上报激励机制,提高人员上报积极性。2022年共上报不良事件202例,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对主要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不断完善相关工作管理制度,优化相关工作流程,降低潜在的医疗风险。五是加强院感防控。院感是医院不可突破的底线和红线,也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院感染控制部不断完善三级感控质量管理体系,修订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质量检查标准和操作流程,持续强化感染监测、感控质量督导、追踪与改进,加强人员感控知识培训考核与应急预案演练。每月对全院重点部门、临床及医技科室进行感染管理质量督导检查、考核。2022年医院感染率0.23%,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17%,均处于较低发病率水平。六是加强护理管理。通过实施护理质量目标管理,加强护理质量三级质控、护理安全管理、人员分级培训、应急演练,开展磁性护理团队建设、质量持续改进活动,举办世界患者安全日活动,开展护士长夜查房、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加强对护理单元检查、追踪、评价等措施,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保障患者安全。全年共组织对20个病区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病房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安全配药、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围手术期管理、患者预防压力性损伤措施执行情况等护理三级质控110余次;组织护士长夜查房80余次;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203例(Ⅱ级3例,Ⅲ级99例,Ⅳ级101例);召开护士长会议及专项会议18次,对疫情防控要求、质控、护理不良事件分析结果进行反馈。一年来,始终坚持将患者放在最重要位置,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切为了患者,一切为了临床一线”服务理念。认真组织“质量服务环境作风”专项活动,用心解决好患者“急难愁盼”,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互联网线上诊疗平台建成,使患者享受到从挂号问诊到出院病案邮寄一站式服务。智慧病区医保结算系统上线,让患者“最多跑一次”变成现实。MDT多学科会诊平台完成验收,进一步提高诊治质量,大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日间手术、日间化疗开展,让患者享受到更加便捷医疗服务。为给患者提供持续优质医疗服务,组织医护人员对困难家庭、行动不便老年患者进行“家访”活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让出院患者在家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疫情期间,积极开展线上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获得一片好评。一年来,紧紧围绕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DRGS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狠抓内功: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定期分析、细化整改措施,在病案首页书写培训、四级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费用控制、合理用药、满意度提升、科研项目申报、财务运营等方面持续进行改进。一年来,全力全速推进疑难病症(肿瘤)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今年以来,主要是项目收尾工作。9大建安工程项目全部完工并达到验收标准;设备采购方面:SPECT-CT、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高端数字化血管造影机已投入使用,PET-CT设备主机调试完成,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完成技术测试。肿瘤基础科研平台和医学转化中心基础建设完成,设备安装到位,运行正常,实验室现已开始试运行。信息化建设所有项目全部完成并达到验收条件。第三方审计公司全程跟踪审计,对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定期通报专项资金执行进度,确保国家项目资金规范使用。随着疑难病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全部投入使用,医院疑难病症诊治能力,学科建设、科研、教学水平将大大提升,更好地满足群众对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助推健康陕西建设。一年来,在科研、教学上持续发力,科研、教学能力不断提升。2022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其中青年项目7项、面上项目2项)、申报2023年度陕西省科技厅项目55项(其中自然项目23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20项),社发领域一般项目32项)、陕西省卫健委卫生健康创新能力提升项目1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秦创原转化项目3项、留学归国人员择优项目1项、西安市科技局项目8项、西安交通大学自由探索与创新(教师类)项目2项,院内国科金孵育项目18项。陕西省科技新星申报2人,第七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申报1人。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标1项,项目经费30万元;陕西省科技厅项目中标15项,其中省级自然项目3项,省级社会领域项目一般项目12项,项目经费共计82万元;陕西省卫健委项目中标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项目经费共计26万元;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秦创原转化项目中标1项,项目经费8万元;西安市科技局项目中标5项,项目经费15万元;横向课题中标8项,项目经费60万元;院内国科金孵育项目18项,项目经费110万元。科研立项3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6项。发表论文75篇,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肿瘤相关SCI论文32篇。获批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出版专著3部。2022年,为打造成长性高、创新潜能大的多学科科研团队,科研教学部以亚专业为方向,面向全院征集了16个科研创新团队(涵盖12个专业方向)。一年来,狠抓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大建强。一年来,时刻不忘公益事业,职能业务有效拓展。一年来,不断强化医院管理,推动医院科学发展。一是把党建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上级要求,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科学研判风险底数,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实施动态监管,加强跟踪管控;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坚决防范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四是规范财务运营管理和物资后勤保障。积极组织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专项活动以及“政府采购三年专项行动”;加强政府财政支出项目管理,确保专项预算经费执行。加强物价、收费、成本、资产管理和审计监督,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固定资产处置。规范医学装备和高值医用耗材采购管理,持续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工作。努力提升后勤服务质量,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后勤服务,后勤保障安全有序。此外,援外援藏、平安医院建设、法治建设、行风建设、新闻宣传、信访维稳、离退休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内科/外科/妇科专业/精神科/肿瘤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门诊)/临终关怀科/麻醉科/疼痛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