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高陵区> 西安市高陵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西安市高陵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11 15:01
单位名称 西安市高陵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全区畜牧技术推广、应用、牧草品种引进和资源保护,畜牧品种引进和品种资源保护,畜牧经济运行分析,畜产品质量安全认定。
住所 西安市高陵区北关
法定代表人 聂永东
开办资金 5.2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高陵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22万元 3.94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高陵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业务活动开展情况紧密围绕2022年工作总体思路,以加快养殖业模式转型,加大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畜禽养殖业稳定发展,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服务工作效能,确保本年度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加快我区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的正确领导下,保障了我区畜牧业健康发展。现将全年主要业务工作汇报如下:1.畜牧生产指标完成情况,全区生猪存栏39407头,累计出栏48758头;牛存栏3913头,其中包括肉牛2751头、奶牛1162头;羊18451只,其中奶山羊16413只、肉羊2038只;禽类40.56万羽,其中蛋鸡35.19万余、肉鸡5.18万羽。肉类产量达到4988吨,其中猪肉4207吨、牛肉150吨、羊肉53吨、禽肉578吨。禽蛋产量4529吨,鲜奶(牛羊乳)产量8709吨。生猪、肉牛数量较去年趋于平稳,羊乳价格前期偏高,奶畜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高,奶羊养殖数量增长明显。2.多措并举,组织开展各类养殖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召开全区畜禽标准化创建技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乳品质量提升培训会。培训采用课堂+入户的培训方式,主要培训非洲猪瘟流行现状、生物安全、猪病综合防控及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今年上半年,我中心积极与各街道村组对接,及时组织辖区奶畜养殖场户开展布病防控知识讲座专题培训,开展集中培训16场次,并通过电视媒体、手机公众平台、设立宣传专栏、发放宣传手册、防护口诀等向广大农户宣传布病防控工作和个人防护知识,共计发放宣传手册1100份、医用口罩15000只、防护手套20000双、消毒液(过氧乙酸、戊二醛、碘伏)2200瓶,积极配合做好采样抽血工作。全年累计业务培训人数1350余人次,重点培训畜禽标准化养殖模式、标准化示范场的创建、布病防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3.开展畜禽粪污治理专项行动,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对直联直报系统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再次进行养殖废弃物处理大检查,入户进行政策宣传,开展技术指导,并进行全面告知责任承诺,落实主体责任。一是加大畜禽粪污治理宣传力度,张贴《畜禽养殖治污减霾告知书》、《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告知书》于场区醒目处;二是夯实主体责任,签订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户签署《畜禽养殖治污减霾承诺书》,学法懂法守法,;三是对畜粪污治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养殖场户,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到位。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4.加强生产安全和养殖过程检查指导。全年以做好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检查为重点,对辖区畜禽养殖场(户)按照检查内容逐一排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发现一家,查处一家,整改一家,与养殖场(户)签订《高陵区安全生产检查隐患告知单》,要求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加强做好养殖过程跟踪检查;春季正是畜禽补栏旺季,调运频繁,流动性大,全力做好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宣传,积极组织开展场区环境“大清洗、大消毒”,强化防范意识,保证从源头杜绝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夏季高温汛期期间及时印发《做好夏季高温强降雨天气畜牧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指导做好场区消防设备、场区水电路安全(是否有漏电保护装置、电路老化等)、场区排水通畅、围墙顶棚圈舍等关键部位的安全监管。要求各养殖场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兽药管理条例》等畜禽养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养殖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增强安全生产主体意识。全年共排查养殖场户130余家,未发现违规使用饲料兽药和非法添加剂,全区养殖场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5.加强畜牧监测信息预警,及时准确完成系统信息上报。一是承担全区部分规模养殖场户养殖监测信息的上报工作,要求信息上报人员进场入户,深入市场,做到监测数据真实有效,上报及时准确。二是国家农业农村部自开通掌上牧云信息上报系统,本系统对全国生猪规模场进行生猪生产监测,分析国内生猪生产恢复情况。适时组织全区生猪规模场开展填报培训,如实填报生产和价格变化情况,引导养殖户理性做好出栏补栏,不盲目压栏。6.助力乡村振兴,科技扶贫“回头望”。召开帮扶工作专题会议,周密安排、责任落实,每人固定帮扶对象。本着“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原则,鼓励其脱贫致富奔小康,每月落实“面对面、一对一”实用性的技术服务指导,实行防疫物资入户。指导做好养殖生物安全,加强日常管理,尽量降低养殖过程饲养成本,适时出栏,力求养殖效益最大化。7.落实基层农技推广项目,提质增效,共同富裕。召开专题会议,成立6人联包小组,制定工作计划。一是与示范主体积极对接,了解场户明细信息,指导帮助产业提质增效;二是明确重点,做好畜禽标准化创建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工作,要及时将创建标准要求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传授给示范主体,提高技术入户率和时效性;三是做好宣传培训,主推品种:生猪外三元、蛋鸡海兰褐,根据各主体对畜牧业技术的需求,加大培训力度,及时把急需的技术、政策、信息给予传授,确保示范主体参训率90%以上。使其真正做到学科技、用科技、使科技示范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达到科技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致富20户以上。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和畜牧关键技术培训,畜禽生产性能明显提高,有力提升全区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1.组织开展各类养殖技术培训和入户服务指导,全年累计培训人数1350余人,有效解决畜牧业实际生产难题。2.规模以上养殖场均已建成与畜种、规模配套的粪污堆肥场、沼气池等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3.实现养殖书屋开放,累计科普书籍1300余册,为业务人员和养殖户提供有力技术支撑。4.科技下乡扶贫。提升了养殖户养殖水平,提高了养殖效益。5.畜禽标准化建设。以全区现有的部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场为样板,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标准化创建主要内容,增强示范场辐射带动,促进全区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三、存在问题及改正措施:存在问题:1.畜牧技术推广手段单一,经费不足,制约着畜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2.畜牧养殖标准化水平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3.畜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匮乏,现代化畜牧推广受到制约4畜牧从业人员环保意识不足,继续加大畜禽粪污宣传和治理,多部门紧密联动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改正措施:1.提高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积极创建更多的省部级标准化示范场。2.申请技术推广经费,实现技术推广工作多途径、多措施,加大培训业务和实践能力,让新理念、新技术更好服务于实际生产。3.争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建设项目资金申报,提高养殖场户改善设施积极性,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资源化。4.加快畜牧兽医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满足新时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3年,我中心将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服务水平,为全区畜牧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重点做好以下几点的工作:1.立足本职,分批次定期组织召开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2.继续做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加强畜牧养殖过程跟踪检查指导,确保畜牧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3.继续加快养殖场部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进场入户做好指导。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工作,打造环保绿色的现代化畜牧业。4.做好畜牧信息监测、直联直报和掌上牧云数据填报,为上级决策提供一手资料信息。5.积极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增强畜牧服务意识,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