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档案馆

汉中市档案馆

发布时间: 2023-04-11 14:46
单位名称 汉中市档案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业务范围:负责全市市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收集、管理、编研和开发利用,为社会利用档案资源提供服务。  
住所 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43号
法定代表人 侯富乐
开办资金 700.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国共产党汉中市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07.29万元 1151.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市档案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档案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有力助推汉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档案馆命名为全国首批“节约型机关”,评为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和全市保密工作、“七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一)聚焦中心,充分发挥档案助力作用。一是积极参加和支持重大经济社会建设活动。举办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培训班,编发《汉中档案工作手册》1000余本,培训市直部门、中省驻汉单位、工业园区项目档案管理人员200余人。建立汉中市交通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专家库,完成市公路局G316国道西乡段、G108国道汉台段和南郑区交通局S211省道南郑至青树段3个改扩建项目档案验收。深入市园区投资集团、市城投公司、市水利投资集团、市交通投资集团等4个重大项目投资和建设单位开展档案业务指导。二是全面完成疫情防控和疫情档案处置任务。指导县区和市直疫情防控部门按照规定收存疫情防控档案,确保重大事件档案完整。省档案局发来《慰问函》表扬了汉中档案部门疫情防控工作。三是充分发挥档案部门在城市创建中的作用。走访群众76户、企业8家,发放棉背心、日历200余份和政策宣传资料300份,协调解决了一批困难和问题,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企业发展。(二)夯实基础,不断加强档案体系建设。一是推进县区档案馆项目建设进度。2022年,佛坪、勉县、洋县、城固、镇巴5个县档案馆建成投用,全市累计达到9个县,汉台、南郑完成档案馆主体建设。汉中档案馆建设进度走在全省前列,受到省档案局充分肯定。二是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水平。“数字档案”纳入汉中市“数字政府”建设规划,汉中市档案馆专网项目建成投用,与全市OA协同办公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率先在全省建成党政机关在线整理、归档、利用、移交档案管理模式,打通市县两级档案馆“互联互通”通道。汉中市档案馆列为全省数字档案馆建设创新试点单位,《基于自主可控环境下汉中市区域民生档案资源共享利用模式研究》课题被省档案局立项为科技项目,馆藏的2141块清末民初木刻板成功入选2022年陕西省档案文献遗产项目库。三是丰富档案资源征集内容和种类。接收22个部门纸质文书档案1185卷47031卷件、数字档案20万页,超额7.8倍完成目标任务。《南郑青山沟袁氏族谱》《汉中三堰史话》《回望西北联大》《汉中记忆》等汉中地方文史资料、《汉中日报》高级摄影记者胡迪生拍摄的3900余张汉中七十年代老照片、著名作家王蓬等16名汉中文化学者编著的10册400万字市政协“汉中文史丛书”、市中级人民法院“扫黑除恶”重大案件审理判决资料、略阳县文联6名作家创作的“郙阁文集”乡土文学作品、上海收藏家协会会员罗东平收藏的1978年汉中地区地质图等资料,先后以征集、捐赠方式接收进馆保存。(三)加强指导,有效提升档案工作质量。一是依法开展档案指导和检查。对11个县区、70个市直部门单位、31个中省驻汉单位、6个园区档案工作进行全面考核。按照档案年检和“双随机”办法对36个单位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和年度考核。二是稳慎推进档案鉴定和开放。逐条逐页完成1989年至1996年66个全宗档案“三审三校”鉴定,按期向社会开放第13批89365件到期档案。三是逐级完成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对11个县区档案馆三年来43项档案业务建设工作进行了综合评价,检验了县区档案工作水平,促进了新时期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省档案局对汉中市档案馆三年业务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和综合评价,汉中市档案馆业务建设排名居全省中上。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是创新档案利用服务模式。全年接待查档单位和人员950余人次,调阅档案10200卷件、资料600余册。与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签订《异地跨馆查阅承诺书》,让查档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查到异地档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水平。陕西师范大学编撰《汉中通史》教授和南京大学研究生向市档案馆赠送了锦旗。二是加大档案宣传工作力度。《红色档案征集利用要做到“四个强化”》理论研讨文章和《建军96年,汉中发生哪些重大军事活动》《红色经典歌曲〈十送红军〉与汉中的渊源》《档案体系建设这十年》档案解读文章被《陕西档案》《各界》等报刊登载。《汉中档案》《汉中大事记》简报成为市际交流、县区工作的窗口。汉中档案信息网开办的“汉中百年老照片”“陕南区革命历史”线上展览深受社会好评。“天汉档案”微信公众号全年刊稿143期183篇,《陈赓兵团与西北民主联军创建陕南革命根据地拉开解放汉中序幕》《新中国成立后汉中首个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纪实》等文章被“学习强国”“天汉先锋”等媒体转发,开辟的“奋进新征程·兰台建新功”栏目,成为畅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论坛。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市发改委、市编办、河东店镇中心小学、中国移动等50家单位3000余人进馆开展研学活动,被市委宣传部、共青团市委等五部门命名为“汉中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三是发挥档案编研资政作用。完成全市红色档案资料摸底、著录和数据库建立工作,向省档案馆报送红色档案目录3600余条,省档案局推广了汉中经验。查阅馆藏档案史料编写的《汉中市委机关大院区域的历史演变》资政参考,受到市委办公室领导肯定。征集选送的《红军长征一家人》等档案微视频作品,参加了全省红色档案故事视频线上展播。汉中市档案馆(局)在全省编研工作会上做了经验介绍。三、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县区和部门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高,档案保管、利用和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二是档案征集缺乏有效手段,一些珍贵档案资料散落在外,存在灭失风险。整改措施:一是加强档案工作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研究改进征集方式,把散落的珍贵档案征集进馆,得到保护利用,助推汉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四、2023年工作打算(一)依法治档,提升档案部门行政治理效能。全面推进档案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大“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推动档案行政执法规范有序开展。(二)广征博集,优化馆藏档案资源种类结构。加强全市重点领域档案收集工作,全方位收集反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档案材料。(三)创新驱动,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指导市直部门、县区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开展数字档案馆(室)创建工作。加大机关数字化档案服务力度,推动电子档案跨馆查阅和利用服务,实现档案信息共享利用“一网通办”。(四)抓好阵地,发挥档案编研利用服务作用。挖掘档案资源,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优化档案利用环境,简化档案利用程序,满足人民群众档案信息需求。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2年1月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评为全国首批“节约型机关”;2022年2月被汉中市委办公室表彰为全市保密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8月被陕西省档案局表彰为全省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2月被汉中市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全市“七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