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安塞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教学改革研究;中小学、幼教方法探索;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检查、教学质量、办学水平评估;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检查和指导;勤工俭学安排、检查及校办产业管理;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工作指导。 | |
住所 | 延安市安塞区文化艺术中心大楼1210室 | |
法定代表人 | 刘学红 | |
开办资金 | 18.2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安塞区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49万元 | 20.3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安塞区教育教学研究室.公益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工作成效(一)室内室外人员培训两不误、两促进1.组织教研员集中专题学习12场次。2.外派省、市业务培训10人次。3.新聘用室外教研员33名。4.组织名优教师送教下乡6次65校,受训教师达1600人次。5.组建“名师领航”导师团队,开展行动计划4次18校,涵盖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二)教育教学研究再启航、再跨越十三·五以来国家、省、市、区级课题申报、立项、结题情况(Ⅰ)申报1.市级微型课题申报703项。2.市级规划课题申报87项。3.省级规划课题申报24项。4.国家级规划课题申报7项。(Ⅱ)立项1.市级微型课题立项652项。2.市级规划课题立项83项。3.省级规划课题立项21项。4.国家级课题立项6项。(Ⅲ)结题1.市级微型课题结题641项。2.市级规划课题结题79项。3.省级规划课题结题19项。4.国家级课题结题6项。2022年课题申报、立项、结题情况(Ⅰ)申报省级规划课题4项,市级规划课题申报14项,微型课题申报86项,区级规划课题14项。(Ⅱ)立项省级规划课题立项3项,市级规划课题立项14项,微型课题立项85项,区级规划课题14项。(Ⅲ)结题1.微型课题结题84项。2.区级规划课题结题8项。(三)队伍建设再规划、再建设续“3421”名师工程之后,全面启动“鼓乡名师”工程第一批评选认定工作。1.评选认定40名区级教学能手;2.评选认定20名区级学科带头人;3.评选认定10名区教学名师;4.全面启动“鼓乡名师”工程60名教学能手评选工作。(四)校本研修工作再夯实,再研讨1.开展校际交流5次,实现教师结对帮扶26对。2.深入学校指导26次,进行观课议课54节,座谈交流54场次,参与教师1400多人次。3.召开专题辅导24场次,培训教师800多人次。4.开展中青年教师专题培训2场次,受训教师200多人次。5.成立了理化、英语、数学和语文4个理事会,建立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英语和初中语文4个工作坊,组建了区第二小学、延安保小和沿河湾镇中心小学、安塞区初级中学等4个名师工作室,打造区第一小学、建华镇中心学校2个教科研基地校。(五)其他工作1.编撰2022年度《安塞教育》4期。2.评选奖励20名延安市安塞区“新时代好少年”。3.评选出765篇件基础教育文本类成果。4.成功开展三个片区语文、数学、英语“名师领航”行动一轮计划。5.开展2022版语文、数学、英语课标专题学习6次,组织培训2次,送培送辅3次。6.开展常态化乡村振兴计划12次。7.开展线上教学督查2次,召开线上教学研讨2次。二、存在问题一是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特别是高中教育、学前教育水平不高,与安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不协调,与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二是虽然我区广大教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确立,但和教育发达地区仍然有一定差距,课堂中教师讲授的多,学生自主的少,教师点拨的多,学生探究的少,知识记忆的多,体验的少等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学校精细化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层布置多,检查少,说的多,做的少等现象普遍存在。四是室内教研员人员不足,学科不全,指导教师水平有限。三、今后工作打算(一)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一是进一步夯实过程管理。继续深入开展“双常规调研检查”和“过程督查”,抓细抓实检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指导学校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二是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三是加强两支队伍建设。继续完善校长的选聘、培训、管理和评估考核,落实好校长“五个一”工程,努力提高校长指导教学、研究教学的水平;大力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加强骨干体系建设,强化师德师风教育,逐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四是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保障机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加强对全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检测评估,确保新课程质量目标的全面落实。(二)加强队伍建设,全力打造高效课堂。一是降低教学重心,准确教学定位,低起点严要求,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持不懈,应该明白早改革早受益。二是以人为本,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参与意识、情感意识和效率意识。(三)强化五种意识,倡导零距离管理。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要强化五种管理意识,即质量首位意识、细节管理意识、群体合作意识、责任至高意识、和谐发展意识。倡导零距离过程管理。学校要发展,教学质量是首位,要把教学质量抓上去,就要在管理上实行精细化管理,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在教学的细节上要下功夫,和管理对象的零距离接触提高管理的灵活性和实效性。管理过程中,立足细微,形成“布置、检查、反馈、通报、整改”的细节化管理流程。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