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宁强县分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通过广播电视为成人提供中专学历教育服务。业务范围:农业技术学科中等专业学历教育和相关专业培训;农民技术教育,短期培训,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宁强县城羌州路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张守勇 | |
开办资金 | 29.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1万元 | 29.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1、做好县培育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一是推荐汤伟为被省农培中心聘用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名师。二是安排专兼职教师、乡土专家和职业农民7人次参加省市组织的师资培训并参与授课等教学活动,1人被市农广校聘任为乡土专家。三是推荐认定2人为全省第七批高级职业农民,并发放了资格证书。四是推荐7名高素质农民到梁家河村基地参加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2022年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创业富民培训班学习。五是将省级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邱林军的典型事迹在市农技推广与培训中心网站宣传报道。六是组织全县高素质农民参加全省职业农民社会责任担当及社会认可情况调研问卷。七是推荐16名种植养殖户参加汉中市农技推广与培训中心组织的2022年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训班。八是推荐8名高素质农民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参加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组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实施项目培训。九是高级职业农民资格复审34人,通过复审29人。十是月推荐认定高素质农民王永定等4人为汉中市第三批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推荐认定高素质农民王安军为汉中市2022年度优秀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2、全面完成了上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一是全面完成宁强县52名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任务。二是从县中药材中心、县中药材学会、县天麻研究所等单位遴选9名专业技术员对上年度52名新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进行“一对多”的帮扶指导。三是根据《宁强县初级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县培育办组织考核组从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经营规模、生产效益和职业道德等五个方面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价、量化打分,成绩达到80分以上的52人进行公示,高素质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县农业农村局发放了初级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建立了专门的电子和纸质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3、实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开展了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摸底、课程设置、乡土教材编印、农民田间学校调研、外聘师资等工作。结合我县主导产业、稳粮扩油和“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村组高素质农民覆盖情况,招收2022年种养加能手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150人,受疫情影响,目前开展了30学时云上智农网上课堂学习。学员参与培育工作的评价率99%,满意度100%。4、开展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跟踪回访。对上年度及以前年度部分职业农民学员进行了跟踪回访,了解就业、创业现状及需求。5、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果评价工作。开展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果评价工作,对近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进行自评,上报了自评报告、自评评分表和印证资料,对我校的培育工作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总结了工作的成效、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二)产业帮扶工作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扣乡村产业振兴目标,在全县16个镇(街道)认定三类(家庭农场人员或种养大户,创办、领办各类农民合作社人员,创办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企业或服务组织人员)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55人,并做好建档、信息录入上报、后续跟踪服务工作。(三)一村一品及休闲农业工作1、按照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标准,上报了玉皇观千亩休闲观光茶园、青木川古镇、宁强羌族文化博览园、汉江源景区、宁强县三产融合示范园等为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春、夏、秋、冬四季线路)。2、完成全国一村一品村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宁强县高寨子街道办肖家坝村)上年度信息填报工作。3、上报了本县重要节点休闲农业情况调度工作及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青木川镇青木川村2022年全年基本情况统计表。4、推荐千山茶业有限公司和致良田草莓园工作人员参加了汉中市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培训。学员赴铜川、宝鸡考察学习,为以点带面提升我县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推动休闲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5、完成“全国乡村产业监测与管理系统”填报工作及2022年度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报告。(四)定点帮扶村工作1、将定点帮扶村胡家坝镇许家坝村1名中药材种植户纳入上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2022年经过培育取得培训结业证书和初级职业农民证书,为“智志”双扶增添了新措施。2、每月安排帮扶干部核算包联户收入,全力配合镇村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调查研判脱贫户2022年度收入。3、帮扶干部克服人少事多、身体病痛等困难,按照县镇统一安排布署,积极进村入户,对许家坝村20户脱贫户全面开展了帮扶指导。帮扶干部结合“进知解”活动,到许家坝村开展入户走访、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20多次。对上级历次安排的工作落实到位,对历次检查反馈的问题举一反三,积极整改到位。4、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抓重点,谋发展。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持续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支援阳平关镇回民沟村疫情防控工作和人居环境整治。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菌果药粮油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做好凤凰寨滑坡受损农户安置转移、财产损失赔付为主的社会维稳工作。5、做好关心关爱工作。三家帮扶单位为驻村工作队聘请了炊事员,及时发放驻村工作队员生活、通讯、交通等补贴和炊事员工资;组织慰问许家坝村和汪家坝村干部各1次。为帮扶干部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在职职工住院医疗综合互助保障保险和安排体检。(五)疫情防控工作根据上级安排到黄坝驿健康服务点值班,在除夕、正月初一、清明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放弃休息,值班59天。11.16疫情期间在第12封控点值班3天。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酒店值班25天。经常到金家坪村20网格、许家坝村开展疫情防控排查、动员或上门做核酸。在城区内开展次密接人员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工作。(六)其他工作1、按照“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要求,找差距、抓整改、见成效,强化了“靠作风吃饭、凭实绩说话”的鲜明导向。2、认真做好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党风廉政会议,结合当前形势安排布置党风廉政工作,查找单位和个人廉政风险点,并采取了防范措施。在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发布“庆丰收、感党恩、多彩金秋迎盛会”陕西秋季休闲农业和乡村游精品线路1条(汉源街道办二道河村汉江源景区至高寨子街道办高寨子村三产融合示范园)。组织干部职工和高素质农民收看党的二十大会议直播,收看分享党的二十大代表、宝鸡市凤翔区陈村镇槐北村党支部书记、高级职业农民张凌云参加二十大感受、畅谈现代农业发展新梦视频。开展撰写学习党的二十大心得体会,干好本职工作活动。3、加强安全生产。参与铁锁关镇高铁沿线外勤应急演练。做好党的二十大维稳及节假日值班值守。严格单位及个人用火、用电、交通、防汛、防盗、防诈骗等生产生活安全教育。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4、及时宣传工作亮点。在宁强农业公众号宣传本校工作4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1、更新了职业农民数据库;完成了上年度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资料档案归档、发放证件等工作;推荐16名种植养殖户参加汉中市农技推广与培训中心组织的2022年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训班;推荐8名高素质农民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参加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组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实施项目培训;高级职业农民资格复审34人,通过复审29人;推荐认定高素质农民王永定等4人为汉中市第三批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推荐认定高素质农民王安军为汉中市2022年度优秀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2、帮扶干部克服人少事多、身体病痛等困难,按照县镇统一安排布署,积极进村入户,对许家坝村20户脱贫户全面开展了帮扶指导。帮扶干部结合“进知解”活动,到许家坝村开展入户走访、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20多次。对上级历次安排的工作落实到位,对历次检查反馈的问题举一反三,积极整改到位。3、及时宣传工作亮点。在宁强农业公众号宣传本校工作4篇。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单位人少事多,不能够完全适应工作需要。二是随着工作不断拓宽,工作业务对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三是宣传亮点工作欠缺。2、改进措施:一是合力优化资源配置,责任到人任务到人。二是不断加强干部培训,提升干部的理念、见识和业务能力,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三是以高素质农民培育为抓手,继续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和认定,发挥种植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抓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指导好一村一品及休闲农业,以点带面,推动三产融合。五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继续做好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工作,以产业脱贫为目标,让农民稳定增收奔小康。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培育高素质农民100人,争取资金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2、加强一村一品及休闲农业指导工作。走出去,引进来,树立几个发展典型、亮点。3、认真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做到“四个不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扶持带动村民稳定增收。4、打造一支学习型干部队伍,加强干部思想教育,提升岗位技能。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