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神木市> 神木市自然资源规划和测绘中心

神木市自然资源规划和测绘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06 09:15
单位名称 神木市自然资源规划和测绘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国土空间规划和耕地保护等相关政策法规,协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相关专项规划的实施、违反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特殊用地调查;组织建设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提供信息共享。
住所 神木市麟州街道神华路63号511室
法定代表人 张旭明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神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59万元 74.5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1月以来,在局领导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扎实工作,积极主动服务。2022年全年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业务工作情况1、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成型。一是持续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了“三区三线”划定工作,9月30日,自然资源部已批复,下一步将“三线”划定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做到“数、线、图”一致。同步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功能,确保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等目标能落地、可考核、可追责。二是完成国土空间规划文本图件专题编制,经征集意见后修改完善,现《神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文本、图纸、说明书及专题研究报告已全面完成,相关的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布局图已经完成,正在按照最新城镇开发边界进行调整。2、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总体完成。根据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2〕47号)文件要求,2021年6月已上报国务院的生态保护红线方案总体保持稳定,原则上不再调整,因国家重大项目等确需调整的,要依据已有规则举证说明。为保障我市省级以上(含省级)重大项目的实施,上报符合调整要求的4个,共计6.1443公顷,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6.1007公顷,调整后我市最终生态红线面积1601.999平方公里。3、过渡期国土空间规划持续保障。我局牵头编制的神木市过渡期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备案以来,重点保障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矿山等基础设施,以及重大产业、民生工程、乡村振兴等项目,在充分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城市发展方向、产业功能布局及土地相关指标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空间规划方案,不断提升规划的战略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效性。要全面梳理优势资源,科学研判未来发展路径,着力拓展市域发展空间,用更高水平的规划成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4、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总体成型。根据自然资源部下发《关于在全国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2〕47号)文件要求,城镇开发边界一般按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1-1.3倍控制。神木市城镇建设用地面积97.36平方公里,科学编制规划,留足发展空间。其中,榆神工业园11.53平方千米。神木实际城镇建设用地为85.83平方公里。其增量0.3倍为25.75平方公里,(1)城镇集建区用地14.44平方公里,占56.08%。其中衡阳新区新增建设用地2.08平方公里,滨河东区0.7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4.41,中心城区总计7.24平方公里,占城镇总量的50%。(2)园区集建区用地11.31平方公里(1.70万亩),占43.92%。其中经开区新增1.97平方公里,锦界高新区新增7.73平方公里,兰炭工业园(柠条塔、燕家塔)新增1.19平方公里,上榆树峁新增0.15平方公里,何家塔0.06平方公里、乌兰色太新增0.21平方公里。5、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分级分类。神木市村庄规划编制分级分类工作已完,将全市326个村庄划分为四大类,其中集聚提升类127个,城郊融合类91个,特色保护类7个,拆迁撤并类101个。6、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完美收官。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已全面完成,2022年10月31日完成备案。2021年度变更调查工作与2022年10月3日通过部质检,验收合格。目前,按部、省实施方案要求开展2022年度变更调查工作。7、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成果启用。自然资源部2022年9月30日批复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我市划定耕地保护面积130.1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08.97万亩,已完成上级下达目标耕地保护面积130.14万亩,基本农田108.97万亩。数据库已全面启用。8、“三个”专项调查有序开展。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按部、省要求已初步选定8.48万亩未利用地作为耕地后备资源。下一步落实经费,落实作业单位进行数据库建设。2、耕地调查监测工作,省级已下达监测点等数据,我市结合实际已开展前期工作,下一步落实经费,落实第三方服务单位进行取样数据库建设。3、园林草分等调查监测工作,按部、省进度要求,已初步选取205个监测点,上报省厅97个进行调查监测,其中外业核查点97个(园地9个,林地47个,草地41个),补充调查样点108个(园地19个,林地42个,草地47个)。9、勘测定界据实审查。勘界成果现场踏勘方面,至目前截止日期共审核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成果121个批次(主要是批次重新编制),其中省级上报批次63个,临时用地15个项目,报神木市市政府审批6个批次。并针对建设项目勘界范围、权属、地类及面积情况等出具体验收意见。确保了报件中项目占地权属清楚、准确,界限清楚,勘界成果与实地位置、地类相一致,无争议。二、取得的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统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全面整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各类空间规划,立足实际,结合市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合发展实际,在开展国土空间发展战略及目标、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发展和布局等一批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推进县、乡(镇)《规划》同步启动,动态对接。夯实“双评价”和“三调”这个基础,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切实体现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加强协调性。三、存在问题(一)欠缺对理论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平时较多的工作加以延误,产生了“学不学不是很重要,做到工作才重要”的以干代学的思想,没有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二)工作方法不够灵活。自己认准的事理,就抓住不放,甚至自以为是,不善于吸取他人意见,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差,在处理问题上特别是紧急突发事件的问题上优柔寡断不够不够灵活,方法不够多。(三)业务学习方面劲头不够足。自己习惯用什么学什么,今天学点这、明天学点那,结果什么都懂点,什么也不精,学到的知识不系统、不透彻。对学习的重要性和自觉性落实不到行动上。四、改进措施一是提升“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水平,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对审批流程进行调整。二是依法依规开展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系统收件300余件,发放各类证书300余个。三是大力推进全程网办,推动在“陕西政务服务网”在线审批逐步开通事项互联网申报端口,提升审批事项全程网办率。四是全面推进电子证照应用,计划向政务中心提供证照模板及审批证照台账,包括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地批准书、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五、下一步工作安排(一)统一基数确保数、线、图”一致。在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底版上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将划定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做到“数、线、图”一致。同步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功能,确保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等目标能落地、可考核、可追责。(二)开展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城区控规已完成初稿成果,包含发展规模、道路系统规划、住房保障、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系统规划、城市设计、规划单元管理及用地指标控制等内容,并对以上部分内容进行矢量化处理。2022年全年的工作,尽管有了进步与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与相关部门、科室积极配合,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程序审查各类用地手续,把好审批关,不违法审批,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使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