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礼泉县就业服务处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有就业愿望的人提供与就业相关的服务。业务范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业介绍、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指导等。 | |
住所 | 礼泉县西兰大街西段 | |
法定代表人 | 崔盟 | |
开办资金 | 24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礼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74.06万元 | 289.8万元 | |
网上名称 | 礼泉县就业服务处.公益 | 从业人数 4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的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取得社会效益:(一)就业创业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城镇新增就业3648人,完成年度任务3250人的112%。城镇登记失业率3.37%,控制在要求的4.3%以内,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67人,全县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6534人;二是开展创业培训5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43人,已发放贷款131笔共计3501万元,其中个贷129笔,2391万元。小微企业咸阳晟宏实业有限公司、礼泉恒硕混凝土有限公司2笔1110万元,扶持131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734人,上报市局创业典型共12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0人,共计5万元。(二)公共就业服务日趋完善。一是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就业援助月招聘会”、“退役军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会”、“就业服务千企万户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招聘会27场,参会企业290家,提供岗位15352个,达成用工意向575人。二是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等共登记《就业创业证》7221人。三是档案托管3510份,新增档案190份,办理退休87人,提走档案53份;截止12月底2022年4050社保补贴已申请92人,补贴金额:32.37万元。(三)失业、工伤保险稳步推进。1、扩面情况:2022年失业保险累计参保23091人,新增扩面参保人数753人,完成今年市局下达任务600人的125%;;工伤保险累计参保33107人,扩面新增扩面参保人数883人,完成今年市局下达任务400人的221%。2、基金征缴情况:失业保险征缴基金303.18万元,工伤保险征缴基金386.18万元。3、基金支出情况:失业保险共支出487.14万元,工伤保险共支出360.94万元。4、稳岗补贴返还情况:2022年我县有74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转岗培训,安置企业富余人员,为稳定我县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县74家企业符合稳岗返还政策,共计返还200.79万元,惠及3848人。(四)全面落实就业专项资金使用。2022年就业资金共支出14329238.22元(包含县级配套就业资金支出2000000元),其中:社会保险补贴支出1935456.31元(含4050灵活就业社保补贴371100元);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出10522181.91元(乡村公岗补贴支出4809400元);就业帮扶基地一次性就业奖补资金补贴102000元;社区工厂一次性岗位补贴13000元;孵化基地补贴516000元;就业见习补贴236600元;企业吸纳高校一次性就业补贴32000元;职业介绍补贴25000元;培训贫困劳动力生活和交通费补贴支出897000元;一次性成功创业补贴支出50000元。乡村振兴资金支出:转移就业交通补贴42958元。(五)认真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截止目前,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2.475万人,完成年度任务2.3388万人的105.8%;组织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300人,持续稳固乡村公益性岗位624个,安置就业624人,完成年度任务600个的104%,公岗规模总体保持稳定。2022年11月4日认定礼泉县鑫土地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就业帮扶基地,陕西万象食用菌有限公司为社区工厂,截至目前,我县共有社区工厂6家、就业帮扶基地8家,吸纳脱贫人口就业122人。二、存在问题:(一)“招工难”和“就业难”依然并存。一是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的依然存在。二是劳动力技能素质与企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基础不够牢固。部分农村劳动力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知识和技能,习惯安于现状,还有部分劳动力内生动力不足,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岗位,给转移就业形成了阻力。(三)失业保险参保空间少,参保意识不强。全县各类企业总量少,扩面空间少。大部分私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愿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四)受疫情影响,创业培训及贷款办理进度缓慢。由于2022年培训年龄限制在14-35周岁,大多数人员外出务工,本辖区符合培训年龄要求的人员少,加之疫情影响不能线下集中培训,造成今年创业培训工作滞后,同时疫情的反复对创业人员造成一定的畏惧思想,导致贷款人数逐年减少。三、下一步打算(一)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增强自身素质建设,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作风,为前来办理业务的职工提供优质服务。(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深入企业现场讲解失业、工伤保险政策,组织人员发放宣传彩页,张贴海报,让企、事业单位了解参加社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广大企、事业单位参保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扩大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三)拓宽转移就业渠道:一是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更加积极地支持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合理引导产业梯度转移,创造更多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机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建设。三是加强劳务协作,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实施乡村就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四是结合农村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鼓励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务工。2023年计划开展各类招聘会至少开展15场以上,新增用工企业50家,在16个镇(办)、社区内对符合条件的公司认定为就业帮扶基地和社区工厂各1家,2023年新增外出就业人员5080人。(四)扩大创贷覆盖面。2023年计划扶持创业人数不低于150人,计划创业培训150人,一次性创业补贴20人以上,贷款投放量不低于2500万元,带动就业至少500人。贷款思路更多转向为中小型规模企业服务,鼓励企业带动更多人就业的理念,降低创业风险,实现以点带面,并加大信用乡村工作力度,依托信用乡村扶持创业,对信用村推荐的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在申请贷款时降低反担保门槛,优先受理审核资料,经办银行优先发放贷款。定期对创业者经营场所进行实地指导,降低创业风险。对信用村创业成功及致富带头人加大宣传力度,让优惠政策惠及和服务更多的人群。(五)不断完善创业孵化基地的服务功能。在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开辟“绿色通道”、开展“一站式”服务等方式。积极为创业者和创业实体服务,提高创业稳定率。建立健全创业实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孵化基地作用,2023年继续维护好现有的5个孵化基地,拟考察完成新的孵化基地一个。(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正行风、树新风”,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思维方式,主动适应群众需求,提升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服务。二是强化党建引领和理论武装,坚持学习习近平二十大工作报告、习近平系列讲话等内容学习、加强“学习强国”学习、推动学习常态化、规范化,提高广大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素养。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