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彬州市志愿服务促进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大力发展全市志愿服务事业,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整合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五大服务平台,指导镇村所站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志愿者技能培训,志愿者报名注册、组织引导、志愿服务、时长登记、权益保障等工作。 | |
住所 | 彬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409室 | |
法定代表人 | 肖文锋 | |
开办资金 | 6.6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彬州市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29万元 | 42.1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彬州市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彬州市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承担的主要工作是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乡村“复兴少年宫”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2022年,市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深化,为彬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基层宣传富有成效。一是阵地建设双线发力。在2021年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个、站169个、实践点7个的基础上,制定印发《彬州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年内拓展建设镇实践所5个,村实践站20个,单位实践站10个;开通运营“彬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成功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媒体矩阵。二是人员队伍系统升级。邀请刘文化等省内专家来彬开展志愿服务培训3场(次),以会代训所、站主要负责人两场(次),自行组织镇村(社区)、行业部门(单位)、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培训10场(次),建成志愿服务专家人才库,建立多层次、立体化文明实践培训体系。三是传播效果更加显著。利用“我们的节日”及重要时间节点,在城区、镇村开展“凝聚志愿力量弘扬时代新风共建幸福彬州”系列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百人宣讲”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60多场(次)。(二)加快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建设,让未成年人快乐成长。一是加快阵地建设。召开全市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工作推进会,下发《2022年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任务表》,先后建成“复兴少年宫”19所,利用非遗馆、好人馆、权家桥红色教育基地和厂矿企业设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10个。二是加快健全制度。印发《关于加强彬州市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和考核管理的通知》《彬州市校外乡村“复兴少年宫”考核评估标准》等,建立市级领导包抓制度,常态化开展督导和调研,有力推动“复兴少年宫”良性发展。三是加快队伍建设。统筹团市委、文联、红十字协会等领域和镇村乡土文化人才资源,坚持“数量充足、构成多元、扎根乡土、富有活力”基本原则,不断扩充辅导员队伍,为“复兴少年宫”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加快品牌打造。印发《关于报送乡村“复兴少年宫”及学校社团品牌项目的通知》,召开专题培训会,鼓励倡导各学校社团、乡村“复兴少年宫”总结经验、打造品牌,全面推动试点工作扎实开展。(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一是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新三好学生评选表彰活动。共评选表彰彬州市“新时代好少年”50名、“新三好学生”52名,星级少年60名、优秀幼儿30名,并将突出事迹、典型案例向省咸推荐。二是持续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主题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52场次,全市中小学生线下线上踊跃参与。三是有力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工作。严格对标《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及时召开工作推进会,扎实开展实地点位督导检查,顺利完成网传资料收集申报,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验收顺利通过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厚植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沃土,让文明新风吹遍城乡。一是新民风建设培育文明理念。印发《彬州市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实施方案》,以“尚诚、重孝、倡俭、践勤、崇和、求实”为主题,突出“道德评议知荣辱、移风易俗树正气、文化传播提素质、文明创建抓典范、诚信建设塑道德、依法治理整秩序”六大任务。二是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意见》《彬州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十条”禁令》等。三是好人评选引领文明风尚。持续深化推广“33151”好人推荐模式(即三公示、三推荐、一考察、五审核、一评议推荐评选模式),成立“彬州好人”评审团,建设网上“好人馆”,坚持“季度选、半年评”,共评选两期“彬州好人”26名。四是示范建设打造文明家园。以“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家园”为目标,实施“一所一站”(建设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站)“一创一评”(创建文明村镇、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一街一榜”(乡风文明一条街、道德楷模榜)“一队一场”(农村志愿服务队、文化活动广场)“一规一堂”(村规民约、道德讲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构建幸福、美丽、宜居的新时代乡村文明家园。(五)扎实开展“六大”创建活动,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一是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常态建设。研究制定《彬州市常态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实施方案》,细化《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点位建设标准》,统筹全市各条战线力量,宣传引导广大市民践行“文明理念”,持续深化常态建设“十大行动”。二是加强文明单位创建动态管理。出台《彬州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实施细则》,畅通退出机制,强化动态管理、加强复审考评,督导推动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广泛开展。三是积极实施文明创建“细胞工程”。以“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为载体,以家庭或家庭成员为基本单位,广泛开展各类评优树模活动,开展“家风润万家家教伴成长”“见证夕阳美喜拍全家福传承好家风”系列活动,开设《党委(党组)书记谈家风》电视访谈栏目,持续倡树文明家风,“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二、工作成效3月,举行全市“凝聚志愿力量弘扬时代新风共建幸福彬州”学雷锋志愿活动启动仪式;4月,乡土志愿者政策理论宣讲和“老韩说事”文明实践项目在国务院办公厅《政务公开工作交流》刊发;5月,召开全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会暨业务培训会;6月8日,参加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培训班暨现场推进会,并作交流发言;6月21日,赴宝鸡参加全省全面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培训班,作交流发言;7月,组织“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百人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第一期“彬州好人”发布会;8月,邀请省委文明办领导及专家,举办彬州市第一届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9月,参加陕西省第一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大喇叭讲堂”和“文明赶大集”项目分别获“理论宣讲类”和“文明风尚类”一、二等奖,彬州市委文明办荣获最佳组织奖;10月,“彬彬有理”宣讲汇荣获“文明实践看陕西”省级创新案例三等奖;11月16日,陕西省文明实践宣讲团关中片区示范宣讲活动走进彬州;11月20日,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在《陕西工作交流》刊发,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蒿慧杰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11月21日,赴汉中市参加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并作交流发言;12月,全面启动彬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存在问题一年来,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比如:文明创建工作仍需持续系统发力,常态建设理念还需持续深入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和乡村“复兴少年宫”阵地建设还需进一步拓展、特色品牌还需进一步打造;志愿队伍还需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措施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民文明素养还需不断丰富实践、久久为功;新时代文明乡风还需进一步倡导培育。整改措施一是打造“人人参与文明实践共建彬州志愿之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二是常态化开展各级各类评选活动,充分挖掘一批典型先进、道德楷模。三是持续深化“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主题活动,强化乡村“复兴少年宫”活动常态化开展。四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五是深入开展文明城市等六大创建活动。五、下一步计划一是持续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增强精品意识,持续深化“十大行动”,着力推动疑难问题彻底整治、短板弱项尽快补齐,让各类实地测评点位齐头并进,确保顺利通过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终评。统筹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推动全民共建、城乡共建,显著提升文明创建成效。二是有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继续推进“六大提升”行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重在拓展建设线下线上阵地、培养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打造推广品牌服务项目上下功夫,不断推出实践成果,形成可推广特色经验。三是用心推动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与省内外试点县(市)加强交流互鉴,健全完善我市“5331+N”模式,突出阵地建设、项目培育、师资管理,争取群众支持,以打造彬州创新案例为目标持续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标准化、特色化建设。四是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规范好人评选程序,完善好人礼遇机制,拓宽好人推荐渠道,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进一步健全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新民风建设为抓手,广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持续推进“六德”工程,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全面提升公民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十个一”工程,扎实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广大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