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榆阳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榆林市榆阳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3-03-31 18:53
单位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党的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征集、整理、研究全区各个历史时期的党史和地方志资料,编纂党史和地方志著作审核、开展重要题材的党史纪念活动和重要作品的制作参与全区革命历史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指导全区各单位做好史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志书的编修工作加强业务培训,开展党史、区情的宣传教育
住所 榆阳区上郡北路13号
法定代表人 张建忠
开办资金 1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组织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万元 19.76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因事业单位改革,单位名称由中共榆阳区委党史编纂办公室变更为榆林市榆阳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以来,榆阳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坚持“党史姓党”的原则,聚焦“一突出、两跟进”,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为宗旨,紧紧围绕区委工作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落实工作职责,以全新的作风,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明确工作思路,不断推进党史专题研究、队伍建设、党史资料征集、宣传教育,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重点工作(一)党史和地方志专题著作编撰成果丰硕全年集中优势工作力量,着重出版付印了《榆阳年鉴2021卷》《图说榆林城》《清代榆林府职官录》等党史和地情著作,合计210多万字。特别是《清代榆林府职官录》的出版。全面、系统记述了在清代267年来在榆林任职的各级军政、文化教育等官员,填补了我区清史研究的一项空白。《图说榆林城》一书通过大量古建绘图,配以文字说明,展示了榆林古城在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编辑出版发行后,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和赞誉。党史和地情资料征集和编研工作全面启动为进一步发挥党史和地方志对全区工作的服务借鉴指导作用,我室按照“早征、精编、严审”的原则,持之以恒地抓好党史、地情资料征集、保护、编纂工作。一是抓早动快,主动作为。搜集整理与地方党史、地情有关的重要决策、重大事件、重点工作的调研报告、重要文件、领导讲话、工作总结、背景材料、资料汇编等一手文字资料。二是规范程序,提供保障。规范资料征集程序,科学设置目录提纲,明确专人负责,为著述工作者提供参考图书,写作场地等,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础。力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榆阳实践》尽快出版问世。三是提前谋划,突出重点。今年启动《榆阳简史》编撰计划,紧锣密鼓做好安排部署,聘请专家学者拟定写作大纲,目前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三)积极拓宽宣传载体,党史地情宣教再上新台阶1.利用微信平台,积极开展宣传。榆阳史志微信公众账号自2019年创办以来,秉承“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宗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宣传党的历史、党史编研成果,从多个角度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榆阳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宣传榆阳党史、重要革命人物、榆阳红色地标,弘扬榆阳党组织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时代条件下,所凝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真正实现史志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教育目的。2.编辑期刊杂志,普及史志知识。《榆阳印记》是榆阳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办的县区级社科类内部期刊,每季一刊,累计发行三期。本刊旨在普及史志知识,扩大党史、地方志工作的影响,弘扬传统文化,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更好地服务榆阳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为广大史志爱好者提供一个史志政策传递、工作研究、信息交流的平台。3.创新宣传载体,开展“六进”活动。深入推进史志文化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网络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将党史、“四史”宣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10月份向区政府、街道乡镇等部门捐赠《榆阳区志(1994-2011)》等地情图书400多册,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二、认真发挥职能作用,助力文化向前发展一是完成对镇川榆林县一大旧址布展的审核,并授予该革命旧址全区党史教育基地称号。二是对《榆阳区地名志》《榆林老字号》的评审给与了积极的建议。三是参与《金鸡滩镇志》的修编工作,对乡村振兴建设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三、组织精干力量,积极参与全区重要工作一是在我室工作力量极其短缺的情况下,抽调三名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参与全区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二是积极参与全区的作风建设研判、干部考察等专项工作,为全区的考核工作添砖加瓦。三是认真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选派优秀干部驻村,精准帮扶,实时跟进,确保帮扶成效持久有力。四、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加强制度建设,抓好支部党建一是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我本人积极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职责,把从严治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履行“一岗双责”。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议4次、全体干部集中学习从严治党有关文件8次,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和重大意义。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制定机关党建学习制度,完善了支部组织生活制度,我带头以身作则,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签到制度。今年,支部共召开党员大会6次,组织党员活动日6次。在今年11月我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带领科室2名年轻干部主动下沉明珠路街道,圆满完成高风险区的值守工作。强化学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加强政治学习、增强党性培养。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性修养、党的历史及省、市有关重大会议精神,结合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我带头讲了3次党课,其中一次的题目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榆阳的光辉历程》,还带领大家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使机关人员确立了既要干事、又要廉政的意识。二是重视党纪党规的学习。重点学习了新《党章》等,对干部作风纪律和“四风”问题进行教育检查。三是注重激发支部党员学习的内生动力。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学习平台,创新学习载体,改进学习方式,推动学习走深走实。抓好制度落实,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我室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二是严格执行一把手“四个不直接”分管制度,财务支出实行联签制度,严格预算支出管理,节约开支。三是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控制公务接待范围,杜绝铺张浪费。四是严格工作纪律,加强办公室干部作风整治。先后修订完善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制度》等硬性规定,做到了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今年,我室按计划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新时期党史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不足。一是创新意识有待提升。思想观念认识创新意识不足,党史工作是党的生命线,党史研究具有很强的资政作用,但是在资政领域作用发挥还有待拓宽,在服务大局、服务生活、紧贴时势上尚未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党史工作事务杂、任务重、专业人员较少、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党史工作的开展。专业人才较少,培训时间较短,系统性不足,覆盖面有限,党史研究人员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征集配合有待提高。党史研究始终限于闭门修史,资料征集主要依靠党研室工作人员赴档案馆查找文献资料及历史照片。在分解专题征集、地标普查等需要其他单位协同配合、提供资料的过程中,各方积极性难以调动,工作效率降低,在党史资料征集、保护、编纂工作方面存在困难。四是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有待推进。近年来,我室积极争资争项,为推进红色革命旧址的普查和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后期维护、作用发挥、管理机构设置、活动开展、党史宣教上还存有一些困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2020年8月04日至2025年8月04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