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榆阳区环境卫生管理局

榆林市榆阳区环境卫生管理局

发布时间: 2023-03-31 18:40
单位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环境卫生管理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维护城乡环境卫生提供管理保障城乡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城乡环境卫生设施运营与维护城乡环境卫生监督与执法城乡环境卫生作业管理
住所 榆阳区上郡北路9号
法定代表人 张仲杰
开办资金 11171.8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465.11万元 14752.69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环境卫生管理局.公益 从业人数  14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精细管理,环卫管理成效显著1.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巩固提升环卫保洁水平。从7月1日起对保洁员按照区域实行绩效考核,不断激发一线作业人员工作活力,进一步提升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2.加大督查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城区范围内继续推行“五级协调联评”督查机制,全年共印发《督查通报》12期,办结市区创建办交办、网络问政、12345市民投诉及新闻媒体反馈的环境卫生问题570余件,不断推进城区环卫保洁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加强渣土车违规作业督查力度,对城区范围内渣土清运车辆及农用车乱倒、偷倒、沿路抛洒、遮盖不严等现象进行24小时巡回检查,累计发放《违法告知单》400份,对违规工地和清运车辆,采取现场拍照处罚,共计120车次;乡镇范围内坚持推行“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工作机制,联合区委纪委、创建办、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对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各乡镇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各乡镇举一反三、立新立改,督导建立环卫管理长效机制。3.示范引领,持续推进新建路示范街创建。建立以机械化清扫为主与人工辅助清扫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并适度延长保洁时间,新建路全线实行“三班制”人工巡回作业,新增环卫工人29名,实现了“保洁全天候、衔接无空隙”。4.人机结合,加强对环卫设施的维护和清洗。按照市、区关于护栏清洗的统一安排,冬季每月清洗1次,其余季节每周清洗一次,如遇大风、扬沙、雨雪天气和大型活动或临时突击性任务要及时清洁,保证护栏达到“净、洁、美、靓”标准;定期组织环卫工人对压缩桶、果皮箱、下水道口进行清洗作业。5.加大垃圾转运力度,逐步开展“撤捅”工作。根据市、区关于“撤捅”工作和省十七运会环境卫生保障要求,通过增加生活垃圾收运频次、撤捅并点、定时定点、直收直运、分时分段等模式对居民区的生活垃圾进行转运,减少垃圾街面留存时间,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目前“撤捅”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二)城乡联动,开展全区人居环境整治1.深入开展背街小巷及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治理。全年累计开展“春冬季”、“春节、国庆节”等大规模集中整治6次,清理积存垃圾3万余吨,整治垃圾坡点300处,搬运大件垃圾5000多件、清理野广告2000余处,累计出动500余人次保障区重点建设项目开工仪式、拆迁房、靖边消防大队集中演练等各类活动达96余车次。2.深入摸排,加大非正规垃圾点的排查整治力度。2022年全区共排查出建筑、生活垃圾点800余处,并按照属地管理责成相关单位对照问题建立整治台账,现已交办整改700余处,全区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三)尽锐出战,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1.城乡一体化推进,全面提升环卫基础设施水平。2022年更换城区果皮箱2400个、为乡镇配备果皮箱2002个、新采购护栏清洗车2辆,向全区19和乡镇累计拨付环卫经费1700万元,其中拨付奖励性经费33.5955万,同时对全区20个乡镇(涉农街道办事处)投入800多万元用于配备垃圾压缩车、干扫洗、可卸式垃圾、可卸式垃圾箱、压缩桶等环卫设施设备,全区环卫基础设施更加完善。2.加强公厕管理,加快实施公厕提升改造项目。2022年我局多方争取资金对乙鑫建材市场、钟楼上巷、驼峰南路等25座公厕进行翻修改造。对城区部分公厕全面摸排登记,根据实际依次改造升级,并在省运会场地沿线试点打造智慧公厕,切实为群众提供一个更加卫生、更加舒适的如厕环境。3.坚持目标导向,完成创文专项活动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按照创文专项工作要求,以“大讨论”凝聚思想共识,坚决扛起创文政治责任,深入包抓小区、路段开展政策宣传、问题整改工作,共同营造浓厚创文氛围;加强公益广告管理,全年累计排查整改公厕标识破损、短缺等问题1022个,集中整改垃圾房箱野广告19处、其他污损广告牌31处;加大对长城路、新建路等主干道的抑尘作业力度,从4月份开始对中心城区,每天不少于4次的洗扫、洒水作业,对城区主要交通干道、棚户区、人口密集区12小时巡回抑尘作业,确保PM2.5、PM10指数达标,高质量完成十七运会火炬传递路线洒水降尘任务。(四)共建共享,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1.争取专项资金,加强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2022年区财政预留1000万,争取省级垃圾分类专项资金1000万元,建成农村垃圾分选中心5座、建成日处理4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站1座、购买分类垃圾桶98000个,垃圾分类亭790个;为试点小区、单位配置了入户分类式小垃圾桶14922个,240升垃圾桶1748个,电动三轮转运车33辆,安装分类式垃圾收集亭72个,发放倡议书和宣传手册共70000余份,500个垃圾收集亭正在安装中,配备垃圾分类分拣员55名;并为245个创文包抓小区、自治的小区配发了垃圾分类的设施设备,其余小区、单位正在逐步推进,全区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不断完善。2.强化示范引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进程。2022年我局在80个垃圾试点建设基础上,继续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建设,新建51个垃圾分类试点、为241个居民小区配备垃圾分类简易设施;根据安排,我局将中心城区629个居民小区(有物业的253个,无物业的376个)和360个平房片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移交至街道办事处进行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召开榆阳区城市更新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大会,表彰奖励垃圾分类工作优秀街道5个、良好街道5个、优秀基层单位10个和优秀小区10个,不断激发和带动了单位和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在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脏乱差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得到顺利通过。三、存在的问题(一)垃圾分类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致使垃圾分类工作推动不力,进度不快。(二)目前用于转运巷道内垃圾的小型农用车、四轮已不符合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和交管部门关于道路安全管理规定,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短板。(三)榆林市各县区城市管理执法机构均已完成改革,榆阳区改革目前没有实质性进展,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难以建立,沿街门店门前四包责任落实推诿扯皮问题依然存在,公厕建设点位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交付后大量公厕仍不符合创建标准,需要改造升级,成为制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因素,建议公厕修建、管理统一由环卫局负责实施。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有力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一是规范农村厂矿、企业的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管理,对全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收费实行市场化运作管理。二是加大非正规垃圾点的排查整治工作,对非正规垃圾点整治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三是围绕榆阳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五年行动工作要求,争取省市专项经费和整合乡村振兴资金,加大农村环卫设施的配备力度。(二)奋力冲刺国家文明城市创建。一是推进厕所革命,打造智慧公厕。对中心城区范围的154座公厕进行升级改造,其中计划提升改造超一类智慧化公厕9座、一类智慧化公厕15座、二类智慧化公厕17座、二类环保公厕96座、安装17座移动式标准化公厕,对公厕实行星级化评比、动态化管理,为市民群众提供舒适的如厕环境。二是全面推进中心城区“撤捅”工作。充分调研,借鉴大城市先进管理经验,合理加大对转运三轮、大压等环卫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替换老旧农用四轮车、四轮的更换步伐,不断提升环卫工作效率和绿色环保作业水平。三是加强对创文包抓小区的工作力度,做好与所在社区、小区物业的协调,提高居民知晓率,助力创文工作顺利验收。(三)统筹力量全面推开垃圾分类工作。一是转变垃圾分类工作模式,建立部门、街道办、社区垃圾分类联动机制,工作重心由单一部门开展延伸至多部门统筹推进、由试点、示范片区打造转变为建立垃圾分类工作模式的建立、由城区开展覆盖至农村各乡镇(涉农办事处)。二是借鉴鱼河镇垃圾分选中心的先进模式,在对麻黄梁镇垃圾压缩站进行改造,在外扩建垃圾分选中心;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创建鱼河等垃圾分类示范镇建设。三是积极对接市、区人大等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市、区工作实际,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四)加快推进机构改革。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承接市上下放职能,整合人员队伍,确保平稳过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