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第十四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榆阳区金沙南路以东、富康东路北 | |
法定代表人 | 白广林 | |
开办资金 | 7944.3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教育和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911.25万元 | 7844.6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7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党建引领,抓思想促业务。学校党支部按照“党建领航,和美育人”的思路,以“红+和美”的党建文化引领学校工作。一方面以集中和自主学习,通过观警示教育视频,听二十大报告、浏览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平台、写心得体会,摘抄政治笔记,不断强化学习,加强党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签订师德承诺书、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和先进楷模事迹专题学习,夯实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开展“最美教师”和“新时代好教师”宣传,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不断提高了教师的师德素养,规范了教师的从教行为。第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和示范作用,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深入开展“亮身份、亮职责”双亮提质增效行动,使党建与学校业务有机融合,形成了我校立足党建促教学,提升业务强党建的特色。(二)、德育为首,抓常规重养成。学校时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践行以德树人,德育为先的育人思想,一年来,学校对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指标要求,严把每一个德育关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首先立足一日常规抓养成。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班队会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熏陶学生情操;其次,立足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成长。通过“日行一善”、“三爱三节”“和美道德讲堂”,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等具体的德育活动,让学生接受教育,受到启迪,提升素质;利用、“三节一会”、“八礼四仪”“六大创建”、“我们的节日”等活动,让身边人的故事教育人,让身边人的事迹感染人,让身边人的榜样激励人。(三)、教学为本,抓业务提质量。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一年来,我校以“质量至上,力求高效”为宗旨,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常规督导促业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贯彻执行区教体局会议精神,立足双减政策,强化五项管理,夯实五育并举,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确保师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督导力度,积极推行各年级下组领导责任制、每天对所包年级教学进行巡查指导,对所包年级的业务进行督导检查。很好的促进了教师教学业务规范与提升。狠抓教研提质量。本学年,由教科室牵头,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高效地组织了教师培训,新课标网络学习培训,立足课堂主阵地,通过新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蓝工程过关课,年级教师录汇报课,语文主题学习研讨课、教学能手评选赛课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区、信息一体机应用技能大赛,微课制大赛,硕果累累,成效显著。马叶和赵宁宁两位老师获得了区教学能手称号,张晶老师参加区级语文主题大赛、冯榆茜参加了市级创新大赛并推送到省上参加比赛,赵宁宁、刘特鑫等四位老师参加区级新媒体新技术大赛获一等奖;同时立足课题研究,一年中,学校确立了30个校本课题,上学期申报的5个市级课题、9个区级课题都已结题,本学期已经立项区级课题15个、市级课题6个,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凸显了我校教研活动的成效。3、艺体活动强素质。一是优化课后服务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共开设了电子琴、街舞、非洲鼓等73个社团,学科辅导以家庭作业和个别辅导为主,做到培优补差,分层辅导;每天安排早操和大课间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组织开展了三至六年级班级足球联赛、一二年级手指操体操比赛,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了一年一度的学生健康体质测评,举行了夏秋趣味运动会,这些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基础上能有一技之长,促进了学生技能发展。(四)、安全为重,抓落实重保障。1、疫情防控不松懈。一年中,疫情反复,形势严峻,学校各项工作受到冲击,因此,在预防新冠疫情方面,严格落实上级政策,购置防疫物品,精细组织,科学谋划,按时做核酸,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利用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对学生及家长不断宣传传染病知识,加强防范意识。对学生容易出现的水痘、腮腺炎、流感等传染病加强防范。2、安全防范重落实。学校不断强化制度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生请假制度,门卫护卫制度,后勤安全排查机制,落实值班值勤制度,构筑校园治安防控体系,极大地保障了师生在校安全,先后举行了食品安全讲座和交通安全专题报告,对举行了多次安全演练活动,提升了师生防范和逃生的技能,从而全力打造平安校园。(五)、总务为先,抓关键强服务。三军要动,后勤先行。为了给全体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环境,学校在总务后勤方面,抓住关键环节,精心筹划,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做了22项工作,开支近170万元。(其他开支110多万,去年半年开支280多万)。装修了教师办公室,全校安装了电话,教室安装了监控系,校园监控系统升级,无线网络全覆盖,购买了63台笔记本电脑,部分办公室配备了打印机,B区教室安装了护眼灯,校门口安装了电子屏,扩大了多功能厅的电子屏,改造了C区、B区的厕所,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等;此外,为了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在校用餐质量,重新购置了一批餐具。二、取的社会经济效益。1、网格化管理规范。学校在“和·美”文化的指引下,夯实领导包年级组责任制,年级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制,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到人。为了严格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秩序,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整体素质,杜绝“三乱”现象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先后签订了“一岗双责”、“治乱减负”、“学生安全”等一系列责任书;实施值周领导、包年级领导巡课制度,教师电子两签到制度,每周一例会,周二、周三、周四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讨课活动业务学习,通过科学精细管理机制的运行,大力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每周星期五召开校委会、第二周值周会议,周密布置、科学策划确保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科学化开展。2、“双减”工作落实到位。2022年,为了进一步落实中省市区“双减”工作的落实,学校通过培训、研讨制定了《榆林市第十四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实施方案》、《榆林市第十四小学作业管理制度》、《榆林市第十四小学作业分层布置管理办法》等,学校实行网格化管理,每天的书面家庭作业由备课组长统一把关,再由年级组长统一协调,预计好老师完成作业时间、学生完成时间,再由包年级领导签字、公示方可给学生布置。我校三年级组由何静老师负责的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获得了区市一等奖、省级二等奖,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3、“5+2”课后延时服务有序高效。本学期,根据教体局的要求严格落实“5+2”课后延时服务,每周五天、每天2节课的课后延时服务,第一节辅导学科作业,第二节课开展社团活动。放学时间原则上夏季不得晚于18:20、冬季不晚于5:50。开学初各班发放意见征求表,征求家长的意见自觉自愿参与课后服务活动,服务内容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为主,教师不得统一讲课或者辅导,通过开展此活动,学生下午回家后基本没有书面家庭作业,将“双减”工作落到了实处。4、共同体互助合作,促业务。根据共同体学校安排,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与镇小老师进行互动。三月份进行植树活动;四月中旬卢慧雄、郑瑞霞、王翠霞分别就语文主题学习、数学趣味课堂、双线英语讲了示范课,两校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在“智慧课堂”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中促使两校的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了资源共享,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宋平平校长给镇小教师作了题为《新教育---未来的一面旗帜》专题讲座,老师们都受益匪浅。五月份开展了质量研讨活动,分享了经验、弥补了不足,更好的促进两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六一儿童节暨艺术节邀请镇小师生参与我校活动,促进两校共同成长。七月份我校与镇小进行了年级共同体、班级共同体互动、手拉手互助捐赠活动,宋校长作了《如何说课》的专题讲座。三、存在问题新教师教师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教案书写不规范、不知道如何快速的提升学生教学质量等问题,影响学校的快速高效发展。四、下一步打算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本学期,我校以“质量至上,力求高效”和美生本课堂为宗旨。学校精心组织扎实效的开展了各种教学教研活动。1、课程设置均衡科学。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市、区教育局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方案》和区教研室制定的《中小学常规教学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找课程表安排按时上课,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贯彻执行教育局会议精神,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把音、体、美、科学、信息等放在语、数、英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确保师生全面发展。2、常规工作巡查周密。巡课领导和值周领导能按时对教师的上课、课间安全、环境卫生等情况进行巡查督导,保安每节课到各个楼层、大院、操场对学生课间活动时间进行巡查、不定期排查管制刀具,确保学生的安全;包年级领导、教研组长对全体教师的作业、教案进行两周一抽查,一月一大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加以指导,令其改正,期中、期末对作业及教案给予适当的分值,作为期末量化考核的依据,力求教育常规管理精细化、高效化。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