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山阳县> 山阳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

山阳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31 18:02
单位名称 山阳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县人民提供特色产业技术服务;中药材,蔬菜、烤烟、食用菌、水杂果等特色产业发展规范制定、实施和特色产业政策落实。
住所 山阳县城关街道中街
法定代表人 王吉有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山阳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98万元 51.49万元
网上名称 山阳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办理变更的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紧盯挂牌督办,全力做好重点工作。围绕国家挂牌督办提出的“产业有所弱化,联农带农机制不完善”整改目标任务,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以食用菌和茶叶2大产业为重点,将计划任务分解到各镇办并细化到村,确保年度任务落实。以“五小经济”为抓手,突出抓好十里王庄、磨沟里和高坝凉水井3个示范点建设,引导436户农户自主发展食用菌产业,每户发展香菇或平菇300-2000袋,通过以点带面,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志诚合作社组织农户订单种植”、“和丰阳光联农带农促增收”2个典型案例,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助推挂牌督办摘帽任务顺利完成。(二)坚持项目带动,努力抓好重点项目。一是以法官、漫川、延坪、南宽坪、天竺山5镇12村为重点,落实项目资金210万元,采购茶叶种子257.5吨,发展747户农户种植茶叶面积5150亩。落实140万元,在延坪枫树村和漫川莲花池社区发展高标准无性系茶园320亩;二是督促做好食用菌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目前第一阶段42亩的建设用地手续、项目规划、图纸设计、地基勘查已到位;三是组织对和丰锦绣合作社、山阳雨露公司等5个经营主体7个基地的木耳种植进行了验收,完成木耳产业奖补资金200万元;四是督促做好照川、色河等4个猕猴桃基地水肥一体化及户垣茶园灌溉项目。(三)围绕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技术服务。以食用菌、茶叶、猕猴桃为重点,抓住“三百四千”活动开展和国家科技特派团帮扶机遇,聚焦主业,组织技术干部,通过举办培训班、巡回基地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技术培训及指导服务,全年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4场次,培训人员586人,发放技术资料5280余份。解决了实际生产技术难题,提升了从业人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四)统筹协调兼顾,扎实做好全局工作。一是按照局里统一安排部署,抽调4名干部驻守防疫一线包片区,持续打好疫情歼灭战;二是选派3名素质过硬的干部担任桦栗沟村驻村工作队员,多次召开职工会及驻村干部会,安排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通过各方努力顺利通过检查评估,确保全县省级后评估工作圆满完成。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一是食用菌产业稳步推进。坚持“一十百”产业发展布局和“抓两头,带中间”的经营方式,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县全年共发展食用菌8060万袋(其中木耳3420万袋,香菇2820万袋、海鲜菇及其他菌类1820万袋),产量6623吨,产值4.27亿元。培育各类食用菌经营主体67家,以和丰阳光、诚惠等为重点龙头企业,带动1万余户农户镶嵌在产业链上,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今年,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先后4次被省市电视台、商洛日报以及山阳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二是茶叶产业持续壮大。新发展茶园面积10470亩,其中高标准无性系茶园面积5000亩。全县可采摘面积10.7万亩,产量1704吨,产值5.22亿元;培育茶叶生产加工企业24家,茶叶合作社11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4家,累计发展茶农5800余户,其中百亩以上茶园大户72余户,10亩以上茶园的茶农上千户,基本形成了公司专营、大户联营与个体经营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组织各茶企参加第十六届中国西安茶叶博览会等宣传推介会6场次,“天竺翠峰”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持续提升。三是其他产业发展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发展魔芋5100亩,高山蔬菜5020亩,水杂果5000亩(其中猕猴桃500亩),九眼莲2210亩,设施蔬菜100亩(色河陆湾)。三、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发展群众参与度不高,农户自主发展的意愿不强。二是各基地在管理上还比较粗放,需要积极探索推行精细化管理。三是产品加工、品牌打造等环节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部分重点项目建设滞后,如食用菌产业园三期、猕猴桃水肥一体化户塬基地建设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努力加以改进。四、改进措施一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二要扶持重点产业和壮强龙头企业。三要加大农产品品牌效应。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带动扶持一批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农产品出口生产加工基地,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四要培育中介组织,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五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逐步加大对农技推广的投入,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持续用力。一是扩大基地规模。按照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全年发展食用菌8100万袋;二是优化品种结构。在做好木耳、香菇及海鲜菇的同时,加快发展滑子菇、羊肚菌等,抓好中村、高坝2个滑子菇示范基地建设,顺应市场需求,促进多元化发展;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业务职能作用,集中开展技术培训、巡回基地技术指导,全年培训不少于6场次,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打响产品品牌。利用“源味山阳”公用区域品牌金字招牌,持续创亮“丰阳西耳”木耳、“好菇菇”香菇、“珍馐”海鲜菇等产品品牌,强化对外宣传,扩大产品影响力。(二)在茶叶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以低产茶园改造提升为重点,在法官、漫川等5镇实施低产茶园改造1万亩,在延坪、户垣等镇新建茶园3000亩,茶叶面积达到18.95万亩。落实规范基地管理、规范采摘加工、规范质量标准、规范品牌包装,切实提高茶叶品质和效益。(三)在一村一品建设上有所突破。与省市对接,力争把高坝镇申报成为全国一村一品食用菌示范镇,使我县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5个。(四)在驻村帮扶工作上接续推进。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继续派驻干部,加强日常管理,搞好保障服务,积极做好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