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乾县> 乾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乾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发布时间: 2023-03-31 17:47
单位名称 乾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及新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宣传、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果蔬监督管理推广工作。
住所 乾县文前巷2号
法定代表人 杨静
开办资金 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乾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87万元 6.43万元
网上名称 乾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情况。1、加强苗情调度,精准田管措施。积极响应《小麦抗灾强管百日行动》号召,从元月份开始,坚持每月4次苗情调度,根据各时期苗情变化及时提出相应田间管理措施,并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入田开展“一对一”田间指导,组织群众趁雪追肥、适时镇压化除,全面落实“两水两肥两连促”关键技术,科学开展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和玉米《抗高温、保秋粮“一喷多促”》,筑牢了粮食丰收基础。2、粮油测产和实产调查全面完成。完成了2022年小麦、油菜测产和生产分析,据技术人员实地测产和入户实收调查,全县56.1万亩小麦平均亩产420.1公斤,小麦三要素呈“一减两增”(亩穗数减,穗粒数、千粒重增)总产23.57万吨,较上年亩增产66.26公斤,增幅为18.72%。全县3.96万亩油菜平均亩产155公斤,三要素呈“一减一增一平”,产量和上年基本持平。2022年玉米收获26.5万亩,平均亩产534.6公斤,(三要素呈“一增一减一平”),总产14.16万吨,较上年亩增产17.7公斤,增幅3.43%。3、多层次开展技术培训,关键技术有效落实。线上线下齐发力,多渠道开展粮食生产关键技术培训,精准苗情调度,科学指导田间管理,根据农作物生长时期,结合苗情和气候情况,发布粮油作物田间管理指导意见8期。举办各类技术培训23余场次,培训人员3000余人,发放各类技术资料8000余份册。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2022年5月28日咸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组织相关专家,对乾县部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节水增粮增效)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评验收,经实地复测,乾县绿色高质高效(节水增粮增效)水肥一体化技术攻关区548亩,平均亩产661.08公斤;抗旱抗逆集成技术技术攻关区1000亩,平均亩产476公斤;技术模式展示区5.1万亩,平均亩产542.54公斤;示范带动区15.03万亩,平均亩产429.39公斤,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综合得分105分。2、2022年秋播,我们多措并举,积极应对强秋淋天气,大力推广小麦“一优二改双控”技术,在全县建立小麦宽播沟播核心示范方4.15万亩,辐射带动全县小麦播种质量提升12.02万亩,2022年5月29日由咸阳市农技中心站组织,三原县农技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对我县省级粮食单产提升(小麦播种质量提升)项目进行了绩效考评验收,经实地复测,南部灌区2.12核心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584.58公斤;北部旱塬2.03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493.63公斤。项目实施措施得力,资金规范,辐射带动效果显著,综合考评99分。3、2022年9月12日在大唐小镇机械统一种植秦优11004、合油杂2号油菜230亩,2022年6月1日机械籽粒机收,平均亩产175公斤,较普通大田亩增产58公斤,增收174元。2022年秋播,积极响应上级油菜扩种精神,9月23日在临平镇龙背村依托穗满仓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机械种植双低油菜荣华油620、荣华油10号、秦优11004公斤206亩,保苗密度2.3万株,目前油菜绿叶6-7叶。4、2022年夏播,在城关街办、大杨镇以新型经营主体为核心建立部级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万亩方2个,面积2.02万亩;千亩方10个,面积1.13万亩;百亩方3个,面积312亩,同时在城关街办巨洲村建立了50亩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了王村镇、姜村镇等5.3万亩玉米均衡增产。2022年9月22日,咸阳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专家,对乾县实施的部级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进行绩效考评验收,经实地复测,玉米万亩方平均亩产657.8公斤;千亩方平均亩产670.8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710.6公斤,综合考评得分105分;2022年秋播,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在城关、大杨、阳洪、新阳、临平5镇一年两熟水灌区建立小麦绿色高质高效万亩方2个,面积2.05万亩,千亩方5个,面积0.53万余亩,百亩方2个面积220亩。在城关街办、临平镇建立旱作小麦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万亩方1个,面积1.06万亩;千亩方5个,面积0.51万亩;百亩方2个面积216亩,目前,示范田小麦长势良好。三、存在问题。1、单位人员太少,技术力量匮乏,而农技推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面广任务重,压力大、矛盾突出,许多工作不能按时开展。2、对工作难题解决缺乏钉钉子精神,破解难题力度不大。3、工作中创新开拓意识不够足。在粮食特色品牌建设方面探索不够,总结提炼不深,没有形成突出的特色品牌。4、个别同志工作主动性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促进农技工作再上新水平,再创新佳绩。四、整改措施。1、加强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加大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及素质教育水平。2、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我单位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理论知识讲解、经验传授、现场指导等手把手、多去现场、克服一切困难。3、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全方位的开展宣传工作,加强干部职工的敬业精神,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工作效率。4、强化制度落实。要加强日常管理,落实会议和学习制度,用制度管人,凭制度管事,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积极开展农技三大行动。一是开展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在全县推广玉米“一增三改一防”技术,示范应用玉米“5335”高效栽培模式,建立玉米增密核心示范田2万亩以上,辐射带动8万亩以上;二是开展小麦播种质量提升行动。在全县推广小麦“一优二改双控”技术,示范应用小麦“3335”宽幅沟播集成技术模式,建立小麦宽幅沟播核心示范方4万亩以上,辐射带动10万亩以上;三是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质增效行动。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建立100亩以上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基地一个,打造示范样板,强化辐射带动,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2、加强关键农事指导工作。围绕小麦、玉米、油菜、大豆等大田作物,分作物、分阶段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开展全程技术服务。3、开展苗情调度及灾情监測。积极开展苗情调度,印发苗情信息及管理意见。注重干旱、低温冷害、洪涝、高温热害等灾害性气候监测,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方案,及早开展科学抗灾指导服务工作。4、实施好现有项目,积极申报2023年省部级重大项目。加强与省市对接,积极实施部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旱作农业(粮食部分)和省级粮食提升工程项目,切实强化技术集成与创新,努力推动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落实落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5、狠抓粮食规模化经营。围绕规模化绿色高效“吨粮田”建设,抓好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和“吨半田”引领两个关键,切实延伸和健全粮食产业链。6、加快成果落地应用。围绕小麦绿色高质高效“3335”集成技术和玉米降本增效“5335”集成技术取得的成果,进行组装配套、加快落地应用。7、继续开展集成技术的试验与示范。根据省市安排,围绕玉米增密和小麦播种质量提升,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机具引进和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与研究集成,不断完善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增密度、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技术体系,全面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加强校地协作,重点抓好城关街办南仁村五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绿润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吴村鑫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三个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通过联合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不断提升技术人员业务技能,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