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山阳县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能源技术,保护农业环境。宣传、推广农村能源技术,组织农村能源项目实施,开展农村能源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农村面源污染调查、检测、监管和处理。 | |
住所 | 山阳县城关镇中街150号 | |
法定代表人 | 何福文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山阳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93万元 | 3.7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山阳县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以整村推进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一是大刀阔斧展开“整流域推进”。集中主要力量和资金在磨沟河、峪河、金钱河、唐河、靳家河等五条流域集中开展环境整治,做好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整流域全年完成农村改厕3200余座。累计完成整村推进项目14个,全县完成农村改厕5408座,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积极筹措改厕奖补资金。利用整流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契机,全方位筹措资金,推动农村改厕工作。今年大部分镇办奖补资金达到2000元以上,干部群众积极性明显提高,农村改厕工作进度迅速。三是扎扎实实摸清卫生厕所底子,为农村改厕工作打好坚实基础。通过5月份开展农村卫生厕所摸底核实工作,以组为单元,镇村统一行动,再次夯实全县改厕基数和卫生厕所数,经核实,全县常驻农村户数(自然户)107741户,增加3810户;卫生厕所65760座,较往年减少3899座。四是积极加快问题厕所整改。今年我们按照省上统一部署,进行了又一轮问题户厕摸排“回头看”,通过“不落一村、不遗一户”的原则,认认真真重新摸排一遍,经过重新摸排,再次发现问题户厕290座。我们将压力变动力,加大整改力度,截止10月底,完成整改490座,全部完成整改任务。二、以落实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二是精准施策,落实防治措施。分别采用“优化施肥+秸秆离田”、“深翻耕+优化施肥”、“深翻耕+优化施肥+秸秆离田”技术模式分别实施100亩;共计试点实施4116.3亩,完成国家、省级、市、县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农产品质量加密监测点6个,并委托自然资源部西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对全部样品进行检测,样品合格率达100%。对我县6个行政村、120户、12个专业合作社、15个养殖场进行了农户分散利用量调查,市场化主体秸秆利用调查,按期完成了调查收集、审核录入工作。三、以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中心,推进绿色循环农业发展。一是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秸秆和包装物。二是大力提倡秸秆五化利用。秸秆饲料化3.85万吨,占产生量的53.69%。燃料化利用2.18万吨,占产生量的30.40%。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2.94万吨,占产生量的36.59%。今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52%,较好的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三是加大农业废弃包装物回收力度,化肥、地膜、农药一起抓。四是加大食用菌废弃物肥料化还田力度。年出香菇8000万袋,废料9.6万吨,废膜1300吨;木耳、海鲜菇3000万袋,废料1.05万吨,废膜500吨,合计废料10.65万吨,废膜1800吨。全县今年耕地农膜回收率82.2%,农膜回收率95.4%,残膜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控制在3%以内。六是持续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全年累计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0万亩,减少化肥用量0.29万吨,减少农药用量3.1吨。七是持续推进畜禽污染防治。目前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6%,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四、以安全生产为目标,提升农村能源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对大中型沼气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更换老化部件,更新消防设施,培训工作人员,考核合格方可持证上岗,落实安全责任方可运行设备。二是对户用沼气进行安全检测,该报废报废。由于年久失修,全县户用沼气池保有量由2.1万多户减少到目前1000余户,对报废沼气池进行填埋等安全处理。三是对现存户沼进行维护管理,该维修维修,基本保证正常使用,今年我们更新户沼零部件2000多台(件)。户户签订安全责任合同,落实了安全责任。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一)、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整流域全年完成农村改厕3200余座。累计完成整村推进项目14个,全县完成农村改厕5408座,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积极筹措改厕奖补资金。利用整流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契机,全方位筹措资金,推动农村改厕工作。今年大部分镇办奖补资金达到2000元以上,干部群众积极性明显提高,农村改厕工作进度迅速。(三)、以落实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采用“深翻耕+优化施肥+秸秆离田”共计试点实施4116.3亩。完成国家、省级、市、县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农产品质量加密监测点6个,对全部样品进行检测,样品合格率达100%。(四)、大力提倡秸秆五化利用。今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52%,其中:秸秆饲料化3.85万吨,占产生量的53.69%。燃料化利用2.18万吨,占产生量的30.40%。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2.94万吨,占产生量的36.59%。较好的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五)、持续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全年累计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0万亩,减少化肥用量0.29万吨,减少农药用量3.1吨。三、存在的问题(一)、项目资金不足,严重制约单位工作的开展。(二)、单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工作开展受限。四、改进措施(一)加强领导,夯实目标责任。建立健全农业农村能源环保工作机制,逐步完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和年度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农业农村环保与能源工作有序发展。(二)强化管理,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安排技术人员对全县小区养殖沼气全面走访,加强服务管理。二是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沼气安全工作,落实沼气项目村负责人、工程队责任人、项目业主安全责任,每项沼气工程监管人,确保无一例不安全事故发生。三是着力制度管理,规范项目物资发放程序,完善项目实施档案资料管理,确保项目持续有效推进。(三)注重学习。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农业农村环保与能源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深入相关政策,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保要求的生活、消费习惯,使广大农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做好全县农村改厕工作。(二)、抓好安全生产及沼气工程修复,指导户用沼气适时报废。(三)、做好耕地污染监测防治工作。(四)、配合乡村振兴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