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记载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使用;住房公积金的核算;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和归还;编制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情况的报告. | |
住所 | 宝鸡市陈仓园市民中心1#楼4层 | |
法定代表人 | 陈增军 | |
开办资金 | 606.4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47.92万元 | 3754.8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宝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政务 | 从业人数 14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强化政策宣传,着力抓好归集扩面。围绕非公企业扩面重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本着“先归集、后调整、低门槛、广覆盖”的原则,灵活制定扩面措施,以非公企业、新市民、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状宣传模式,多次深入企业面对面进行公积金政策宣传,努力提高政策知晓率和制度覆盖面。(二)强化资金使用,充分释放本质属性。积极稳妥开展住房公积金贷款,优先保障干部职工住房刚需,严格执行全市统一的归集、贷款、提取管理办理和操作规程,全面加强各县区管理部住房公积金首套房、二手房、异地贷款、商转公、自主核算、跨省通办等业务培训。(三)强化风险防控,有效保障资金安全。不断对业务运行中涉及缴存、提取、个贷、信息系统升级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逆向排查,积极从业务流程、人员分工、制度建立等方面进行严密防控,防范化解资金流动性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保障资金安全。严格落实大额资金调拨报备制度,合理安排资金结构,减少资金沉淀,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强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推进“互联网+服务”项目,不断拓展网上大厅、微信、手机APP、12329服务热线和短信服务平台等业务办理渠道,丰富完善线上业务办理品种;认真落实住房公积金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相关要求,采取“全程网办”“代收代办”“两地联办”的模式,通过设立“跨省通办”服务窗口,实现缴存职工办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就近一次办结”的目标。(五)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在业务办理形式要件上再“瘦身”,业务流程上再“优化”,特色服务上再“升级”。党组成员带队赴13个管理部组织开展了多层次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倒排解困纾难办实事日期,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高质量开展。今年以来,共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台账2个,班子成员调研指导办实事8次,解决“硬骨头”问题6个,解决难点堵点问题15个,组织党员为身边群众办实事162件。二、取得的主要经济、社会效益2022年,全市共归集住房公积金31.26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6.32%,新增缴存单位643个,新增缴存人数20038人;全年共为4214名缴存人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3.11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08%,为50.54万人(次)提取住房公积金23.12亿元。坚持资金使用集体会议决策制度,规范资金使用,强化委托银行资金监管,严格账户开设审核审批和资金调度,在充分保障资金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长、中、短期资金结构,精打细算,减少资金沉淀,降低资金成本,全年共实现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1.5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03%,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贡献。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非公企业建制扩面效果还不明显。虽然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开展了互动,但效果还不够理想,只有少数非公企业建立起了公积金制度,加之受疫情影响,多数非公企业不为职工缴存公积金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自由职业者缴存使用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二是逾期贷款问题日渐突出。随着贷款规模越来越大,逾期贷款已进入高发期。目前已有很多贷款房屋由期房转为现房,现房贷款逾期后的司法催收过程很漫长,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这必然会造成逾期积压,逾期率上升。加之近几年受疫情影响,个别借款人收入减少,导致房屋断供的现象有所增加,更使催收工作难度增大。三是信息化建设功效释放不充分。目前线上业务品种还没有涵盖所有业务,购房、偿还商业贷款、租房等提取业务线上还不能办理,距离“一网通办”的要求还有差距。四、2023年工作计划(一)着力抓好源头建设。一是常态化开展好政策宣传。采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充分融合的方式,全方位宣传住房公积金的惠民政策和服务举措,不断提升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社会知晓率。二是强化制度保障。积极向政府建言,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所有企业均应依法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住房公积金工作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尝试建立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与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信息定期交换共享制度,依法把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纳入劳动合同。四是强化行政执法。把社会公平公正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紧密结合,从执法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行为建设三个方面综合提升执法能力建设。五是探索扩面新途径。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尝试委托镇、街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承担部分缴存扩面的相关职能,制定奖励标准,以此形成地方政府和管理机构合力推动归集扩面的新格局。(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一是落实“保交楼”工作要求。认真落实贷款楼盘准入制度,严格实行贷款楼盘准入考察和贷前审查,既要查验手续证件,又要了解企业资金链、楼盘实际销售情况等,从源头上防范贷前风险。二是强化贷后管理能力。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形成完整、系统的数据链、责任链,实行闭环管理,严格控制新增逾期贷款,一边消存量,一边控增量,切实防范贷款逾期风险,时刻做到逾期贷款可防、可控。三是做好风险监测。认真分析中心归集、提取、放贷实时数据,建立贷款逾期动态监测台账,动态调整资金流动性风险响应级别和措施。(三)推进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按照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的理念,合理配置住房公积金资源,加快推动实现关中平原城市群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将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三省十一个城市的缴存职工视同本市缴存职工,在本市行政区域购房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进一步方便住房公积金业务跨市域办理,通过相互借鉴管理经验,大胆开展业务创新,不断趋同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相互配合管控风险,真正实现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协同发展。(四)深化“跨省通办”服务效能。在住建部要求的11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广度和深度。将离职提取、退休提取、租房提取、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还款方式变更等业务全部纳入跨省通办服务范围,持续优化全程网办、代收代办和两地联办3种服务模式,方便群众更加快速便捷办理跨域业务。(五)加快数字化线上平台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系统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用数字理念加快推进公积金服务效能。以“内容丰富、操作简单、办理快捷、系统稳定”为目标,持续完善线上服务功能,丰富线上业务种类;探索建立“托收”“云缴费”等单位网厅业务模块;加快推进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深入推动“一网通办”,打通“企业开办”“企业简易注销”数据壁垒,不断推进系统数据融合,努力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管理服务水平。(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围绕服务群众无小事,努力实现住房公积金服务“零盲区”。一是深化“一把手坐窗口、跟执法、走流程”活动。及时发现业务办理中的问题和短板,切实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二是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全程协助即时办,对“老、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由服务大厅咨询柜台人员全程协助办理,做到即时办结;容缺受理先期办,对业务中资料不齐全等问题,由柜台工作人员核实后先容缺办理,允许后期补齐;指定专人跟进办,与缴存企业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实时上门跟进指导。三是提升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通过服务礼仪培训、业务技能比武,个性化开展延时、上门,预约等特色服务,努力兑现“群众有需求、我们有行动”的服务承诺,切实提升广大缴存职工的幸福指数。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