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川县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展览、讲座、培训等;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指导全县群众群众文艺创作指导工作;建成并长期推进公共数字文化云平台服务;指导各镇街文化馆分馆的业务培训工作;开展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 |
住所 | 延川县中心街文化艺术大楼四楼 | |
法定代表人 | 闫爱军 | |
开办资金 | 4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川县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2.4万元 | 33.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川县文化馆.公益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延川县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管理业务开展活动,一年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活动:单位章程执行情况:本年度按照我单位章程执行,延川县文化馆,位于延川县中心街,属于事业单位,单位法人代表没有发生变动,本单位上级业务主管单位仍为延川县文体广电局,业务范围仍为全县群众服务。资产管理方面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管理细则执行,资产损益情况正常上报,开办资金未在变更范围之内。没有受过奖惩投诉情况,无违纪违规现象发生。未接受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依托节庆日大力开展群文活动。春节前后,组织“陕北过大年”延川分会场系列文化活动。节前,深入帮扶村为村民送去春联、灯笼等慰问品,组织干部到社区义务为社区群众书写赠送对联;元宵节期间,组织城区各文艺队举办了为期六天的“延川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汇集了秧歌、太极拳、少儿舞蹈、旗袍秀、道情小戏等节目,极大地丰富了群众节日文化生活;与此同时,联合县文联举办了“2022年迎春书画作品展”。5月份,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组织美术干部参加市县举办的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系列书画摄影作品展,经过逐层选拔,我馆干部高海洋的油画作品荣获全县作品展一等奖,薛海慧油画作品被入选国家级作品大展。配合内蒙古乌兰牧骑文艺队在文安驿古镇举办了交流演出;与县文联联合组织纪念讲话座谈会;配合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了“新时代·新民歌”暨中央音乐学院“文艺宣讲师”座谈及培训,通过一些列活动,有力地弘扬了讲话精神。“七一”前夕,组织美术干部举办了“庆七一·铭党恩”走进杨家圪台镇写生采风创作活动,有力地提升了美术创作水平。在八一建军节来临前,参加文艺演出队走进县武警驻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2.创新形式,办好“道情唱红延川城”活动。为继续办好唱道情这一文化品牌项目,今年,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创新形式,采取现场录制、线上展播方式,共录制了31个节目,上传陕西省公共文化云上展播。3.紧抓各类文艺大赛,以赛促训,以赛事丰富活动。今年以来,我馆以省市县举办各类文艺大赛展览为契机,动员全县广大文艺爱好者积极参与,借参赛之机大力培养群文骨干。6月上中旬,组织美术干部参加“深入基层、赞美陕北”延安市群文系统美术干部采风作品展,我馆马延斌、薛海慧的十余幅作品入选展览。同时,参加市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举办的“泥土香千秋芳”——陕北民间艺术之安塞民间绘画作品展暨延安美术馆开馆仪式。6月中下旬,组织选手参加全市第三届农民工诗歌朗诵大赛,荣获优秀组织奖。7月份,组织业务干部参与省、市分别举办“群星风采·第九届群文系统业务干部技能大赛”,我馆选送的7件作品,荣获了省市级共计10大奖项:馆长闫爱军创作的歌曲《回家的日子》分别荣获省级音乐类二等奖、市级音乐创作类三等奖;美术干部薛海慧的油画作品《老家2022》分别荣获省级美术类三等奖,市级绘画创作类二等奖;美术干部马延斌的国画作品《故乡的风》荣获市级绘画创作类三等奖;闫爱军的版画作品《梁家河的小院》和高海洋的油画作品《高原牧歌》荣获市级绘画创作类优秀奖;刘媛的摄影作品《红日》、杨琎的摄影作品《“醉”美延川之会峰寨》获市级摄影类优秀奖;我馆荣获优秀组织奖。8月下旬,组织举办了陕西省第四届陕北民歌大赛延川赛区选拔活动,参赛选手任霞荣获陕北民歌大赛“十大民歌手”称号。9月中旬,组织文艺爱好者编排广场舞《枣乡情》,参加了“第六届延安市广场舞大赛”视频评比活动。三.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公共文化培训深入人心。今年,我馆联合县文联、妇联等部门,举办了布堆画、民间手工艺品制作培训十多场次500多人,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根据群众需求,8月上旬,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秧歌打击乐培训”,培训学员50多人,并在广场进行汇报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有力地传承和弘扬陕北秧歌鼓乐技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二)免费开放项目保持良好发展。今年以来,我馆克服困难对多功能训练厅、培训室等公共设施进行了维修,保证了免费开放项目的正常开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坚持免费对外开放,承接各类培训、参观、训练等达1200多人次。(三)数字公共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由我馆承建的2021年度陕西省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具体为基层全民艺术普及资源提质增效项目,经过不断努力,顺利通过省级专家组审核验收。项目包括:1.直录播9场次;2.网上慕课,线上教学共30多课时;3.采集场馆7个,文化活动信息四十多条;4.通过云平台推介我县近年来开发的文创产品,集实用和观赏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产品60多种,300多件。5.通过线下和线上两种形式,组织布堆花、剪纸培训五十多场次,3000多人次;6.同时组织实施陕西省圆梦工程培训30场次,1000多人次。目前2022年该项目建设正在进行中。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存在问题:人才队伍专业结构不均衡。目前,全馆编制13人,在编11人编剧、舞蹈人才力量相对薄弱。馆舍总体面积有限,部分设施陈旧,不能有效满足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和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2.整改措施: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建立健全工作人员机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专业技术人员提升服务品质。2023年工作计划:一是继续和县妇联、文联以及各类民间艺术协会联合举办培训,依托我馆现有资源,深入挖掘我县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拓宽增收渠道。二是继续实施“圆梦工程”,选派专业干部深入我县各中小学校,开展文艺进校园活动。三是以乡村振兴为契机,配合各乡镇建好用好基层文化综合服务站、文化分馆等,选派专业干部下基层开展群众文化培训辅导。在县文旅局的指导下,打造一批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和重点村,文化聚力助力乡村振兴。四是依托城镇社区群众文艺团队,加强社区文化指导。五是继续和县老年大学联合,针对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选派干部到校辅导课程,指导文艺活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