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汉滨区>
汉滨区农村经营工作站
汉滨区农村经营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3-03-31 17:14
单位名称
汉滨区农村经营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中、省、市有关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三变,改革等工作;承担农村产权交易工作;承担农村集体合作经济、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服务工作;承担农村经营情况统计工作;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住所
汉滨区南环东路水景湾小区
法定代表人
张鹏
开办资金
47.1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滨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9.41万元
18.99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2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汉滨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是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产改工作完成基础上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2年全区35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工作。二是稳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权确权登记颁证后续工作;完善汉滨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全年农村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面积41223亩,鉴证合同187份。三是建立健全村级“三资”监管机制。以“三变”改革为总抓手、强化三项管理、实现五大目标,实现支付凭证自动上传三资财务系统,“银农直连”资金线上系统支付防止资金库外循环,确保了村集体资金使用安全。四是指导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2022年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04个,申报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5个;新培育家庭农场291个,创建家庭农场省级1个、市级13个、区级50个,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和有效示范带动,加快了全区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五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2022年汉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5元,同比增长7.1%。六是及时化解信访案件。七是继续做好紫荆镇茅溪村驻村帮扶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集体资产监管工作成效显著,汉滨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135”模式被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作为简报在全国推广学习,汉滨区农业农村局先后被农业农村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被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表彰为县级优秀单位。二是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工作全面完成,全区35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13个,比上年增加2个,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三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落实为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四是通过对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提升,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扶贫上积极作用,加快了全区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五是信访来访的及时处理积极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是“三资”管理工作专业性强,缺乏相关管理人才。二是随着农村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农经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但镇办农经体系不健全、队伍不稳定、能力不适应等问题日益凸显。改进措施:一是加强“三资”管理业务培训,提高镇村两级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指导镇村及时开展年度集体资产清查。二是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力度,提升合作社运营质量,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经工作重视和支持,以工作成效推动体系和队伍建设。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加大农业资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集体资产“135”监管模式,进一步优化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方式,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做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确保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