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编制全区农业技术推广规划、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承担全区粮油、蔬菜等农业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及业务培训工作;承担全区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服务工作;承担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与防治,农业危险性有害生物普查与监测工作;承担土肥技术应用推广、耕地质量提升和保护、土壤检测、测土配方施肥等工作;参与全区耕地资源普查,提出耕地保护补偿与改良的技术措施。 | |
住所 | 汉滨区南环路63号 | |
法定代表人 | 韩宜 | |
开办资金 | 761.0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滨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61.02万元 | 233.4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2年5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开办资金。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汉滨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全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提请区委区政府分别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22年粮油生产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召开稳粮扩豆增油工作推进会,将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村组,建立五套台账,做到应种尽种、宜种尽种。落实各级党政领导抓粮食示范点责任制,建立区级领导包抓点48个12720亩,镇办领导包抓点226个32800亩。建成5个核心示范区和试验区。制作政策、技术宣传册,开展“三农快讯”周报,营造粮食生产的热潮氛围;成立技术专家组,累计开展各类现场会、培训会、现场指导达到300余次,培训人数10000余人次。(二)全力推进建设蔬菜保供基地。2022年共新建蔬菜保供基地4处,建设设施大棚面积250亩,稳步扩大全区蔬菜基地规模成立了以天瑞塬公司为龙头的富硒蔬菜产业链,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科技支撑、生态优先、产业融合”的原则,通过“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模式,负责种苗选育、订单收购、加工销售,通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全区20多个村发展蔬菜产业,实现蔬菜产业链融合发展。2022年我区开展爱心菜园建设约400余亩,涉及农户2074户。(三)稳步提升魔芋产业。2022年全区魔芋产业发展22个镇,种植面积14.9万亩,新增面积1.1万亩,其中商品芋种植11.35万亩,种芋种植3.55万亩。2022年全区落实魔芋政策性保险31300亩,进一步巩固提升4个市级种芋繁育示范园繁育水平,新建区级种芋繁育示范园4个,安魔128种芋繁育基地1000亩。(四)北山粮仓项目成效显著。通过技术推动、政策撬动和示范带动,建成北山粮仓核心区3500亩,辐射带动发展1.45万亩,经市区农业部门联合实收测产,今年中原镇卫星村260亩连片优质稻高产示范方亩产达到659.6公斤,大河镇大坪社区230亩连斤优质稻高产示范方亩产达到685.3公斤,北山七镇万亩优质水稻平均亩产达58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全区水稻平均亩产较往年增产1%以上。(五)持续推进绿色防控。今年我站重点加快4个自动化监测点能力提升,完善设备配置,及时准确提供防治信息;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应用;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推行精准施药;开展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累计10万亩次。围绕北山粮仓优质米基地,建设3500亩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通过配备35台高空杀虫灯开展物理诱杀技术,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利用生物药剂开展统防统治,全面落实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生长期间加大了对草地贪夜蛾及粘虫的监测预防,悬挂性诱监测设备300余套,及时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统防统治50000余亩次,有效控制了病虫害在我区的大面积危害,损失率3%以下,有效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六)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2022年我站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焚烧秸秆危害性的认识,引导农民自主自觉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支持鼓励有机肥生产企业通过农作物秸秆粉碎加工生产有机肥,推广应用秸秆堆沤腐熟技术,建设6000立方米秸秆堆沤腐熟发酵池,引导农户就地利用秸秆堆沤腐熟进行还田。加大推广农作物秸秆用于食用菌菌棒加工,并实现秸秆-食用菌-有机肥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扩大蔬菜、魔芋等产业基地的秸秆覆盖利用,发挥增肥、保水、抗旱、抑草等综合效益,年消纳秸秆1.3万吨。2022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以上,农用化肥用量减少10%以上,通过示范带动全区农用化肥施用量下降约0.12个百分点,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耕地平均等级为4.78级,较上年度提高0.09级,耕地质量提升明显。全面完成省、市下达我区受污染耕地防治工作任务。全年共发布土壤墒情简报16期上报省站。(七)全面落实产业奖补和重点项目。严格按照产业奖扶程序,全年落实粮油产业资金达24457529.41元。对申报食用菌和魔芋产业奖补的经营主体逐个核查核实,共兑付食用菌奖补134.85万元,魔芋奖补229.427万元,蔬菜“小菜园”奖补4.11万元。实施天瑞塬和七堰家园两家经营主体千亿级设施农业项目300万元,建设完成高标准蔬菜基地100亩,食用菌基地100亩,配套生产设施设备,目前已全面投产。完成林下魔芋示范推广项目100万元,共扶持林下魔芋实施主体11个,发展面积1700亩。(八)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2年我站聘请安康技术学院、农科院等专家团队多次深入社区实地考察,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社区“一个园区四条沟”区域地理位置,帮助社区制定了乡村振兴五年发展规划和社区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浅丘菌芋桑果、河滩油粮蔬菜”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北山粮仓”建设的契机,引进安康秦叶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鼎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睿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社区土地720余亩,今年发展蔬菜保供基地100亩、稻渔油230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350亩,开展撂荒地治理170亩,种植纯大豆300亩,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争取安康悠源食品有限公司为先锋社区扶持魔芋种1000公斤,社区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露天和林下种植魔芋种芋120余亩,种植林下天麻320亩,新建羊肚菌种植20亩。组织农户栽植良种桃树7500株,李树4500株发展庭院经济。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2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9.8万亩,产量14.66万吨,完成油菜播种面积22.38万亩,产量3.4万吨,较去年增长0.9%;完成大豆播种面积6.0万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18万亩,超额完成省市扩豆任务面积;全年治理撂荒地5.17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8.46万亩,产量45万吨;魔芋播种面积14.9万亩,新增魔芋面积1.1万亩,其中商品芋种植11.35万亩,种芋种植3.55万亩;种植食用菌550万袋;中药材种植面积2.91万亩,产量2.21万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差。水、电、路、渠等农田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多数土地的条件差,土地细碎化严重,机械化耕种程度低,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各项产业的发展。2.魔芋初加工烘干还处于空白,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魔芋制品的深度开发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结构单一,同质化竞争比较突出等。3.组织化程度低。目前粮油、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经营主体销售组织弱,运行不规范,生产和市场销售衔接不够紧密,无法应对市场的变化,在产前信息、产中技术、产后销售服务等环节,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不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改进措施。1.持续落实稳粮扩豆增油任务。按照各级要求,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要求,持续抓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北山粮仓优质米基地建设,巩固撂荒地治理成果,加大粮油生产奖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不断完善富硒粮油产业链。2.完善蔬菜产业联盟体系。打造“汉滨富硒菜”区域品牌,发挥产业联盟和富硒蔬菜产业链的作用,拓展市场空间,增强蔬菜产品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持续推进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三新”技术引进示范,持续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打响蔬菜品牌。3.做优做强魔芋产业。依托悠源食品、巴山佳芋为龙头的富硒魔芋产业链,以种源基地建设、主体培育、科技创新为重点,支持支持经营主体利用林地、退耕地等资源,采取林下+魔芋、庭院魔芋等模式,大力发展魔芋种植。全区魔芋种植面积计划达到15.2万亩,新增魔芋面积0.3万亩;新建2个市级种芋示范园,4个区级种芋示范园;组织开展新农药新技术试验2个。4.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院地合作为基础,拓展合作范围,延伸技术服务链条,吸纳种养能手、“土专家”、“田秀才”等乡村能人,加快建设乡土专家工作站,统筹优势力量,合理调配技术资源,形成线上有专业院校出成果、中间有农技部门抓推广、线下有乡土力量搞服务的“三线并行”技术服务模式;加快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支持经营主体提供工厂化育苗、机械耕种采收、植保防治等专业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带动产业发展。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围绕“保民生、保安全”,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农产品提质增效,着力提升粮油、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加快产业链建设与完善,深入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做到面积总体保持稳定、产量稳中有增,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