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第一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榆阳区红山恒安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侯瑾 | |
开办资金 | 3938.4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教育和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0951万元 | 50905.1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第一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34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学期,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打造一流品牌示范学校的目标任务,经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业务开展情况1.党建工作抓好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党总支以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提升学校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以高度自觉抓紧抓实专项整治工作。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党员教育管理。修订了《榆林市第一中学党建工作制度》《榆林市第一中学党总支优秀党员评选制度》《榆林市第一中学党总支党员学习制度》,完善了承诺践诺积分评议考核办法,每月对党员承诺践诺、参加支部活动、完成党组织任务情况进行量化积分。突出党建引领,打造品牌特色。特别是疫情期间,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名师作用,省市级教学能手、骨干带头开展线上教学,受到家长一致好评。参与重大决策,发挥支部领导力。充分发挥支部领导作用,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党支部积极参与讨论决定学校发展规划、重要改革、“三重一大”事项和教学科研、招生录取、基本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学校重要行政、业务工作先由行政会议讨论,再由党支部会议研究决定。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支部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要求,加强党务、校务公开,坚持每季度公开一次党务、校务工作,落实教职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强化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完善工作举措。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管控坚决到位。强化学校东南西三个大门值班值守,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规定,加强各类人群的摸排,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留盲区、不留死角。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救治。加强宣传引导。学校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美篇、条幅、微信群等渠道宣传正确防护措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积极开展学生医治转运工作。11月榆林市校园疫情发生以来,全校上下力以赴,积极开展学生医治和疏散转运工作;联系社区、医院为学生开展医治工作。精准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学校教务处统筹规划,制定出详细的线上教学方案。信息中心做好全体教师相关线上平台培训,指导教师实施线上教学。召开线上家长会,让家长及学生熟悉上课模式,告知家长做孩子居家学习第一责任人。实行校级领导、年级校长、班主任巡课制度,强化管理,明确职责,有力保障线上课堂教学质量。实行教师跟踪随访制度,密切关注学生居家学习身体状况、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3.不断追求管理创新不断丰富育人模式。在成功设立“钱学森实验班”后,为了进一步探索高中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使更多的学生进入“双一流”高校深造,按照《榆林市第一中学关于设立“钱学森实验班”的工作计划书》,学校建成规模宏大的校史馆,正在建设综合教育实践基地,师资力量逐步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开发,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助力我校提升办学品位,引领榆阳教育又好又快发展。4.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上,学校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几方面优化和完善,即抓好学科、可讲和自主等三个自习,抓好学案、作业、自助等三类作业,抓好周测、月考和期考等三种考试,落实学科专家、学科主任和学科教师对试题严格审核下“三稿三审”制度。5.持续强化队伍建设。一是班主任队伍实现年轻化。2022年,在榆阳区城区中学的选调20名优秀青年教师中,先后有10名青年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这些年轻班主任工作方法灵活,态度积极,推动了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增强了班主任队伍工作活力。二是多举措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对青年教师提出“一年站稳讲台,两年站好讲台,三年成为骨干”的成长要求。教科室组织开展了“名师骨干能手展示课”活动,邀请李春芳、刘亮、冯卉荣等省级教学“名师”“学带”“能手”进行引领展示,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以“同课异构”的方式组织了第十四期“青蓝工程”汇报课,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地培养。广大青年教师在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大展风采。通过举行优质课暨“教学能手”大赛推选参赛教师,8名教师被评为榆阳区“教学能手”,1名教师荣获榆林市“教学能手”称号;榆阳区2022年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榆阳区第二届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榆阳区2022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榆阳区第七届中学生成语大会、榆阳区第五届教职工才艺大赛等赛事中有多名老师获奖。6.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广泛运用会议传达、理论学习、教师培训、校本研修等方式加强全体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全体教育工作者对《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等师德师风有关规定进行深入学习。安排全体教师签订“知准则、明底线、崇师德、守纪律”承诺书,自觉远离校外补课及收受礼品礼金失德违纪行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五项管理”规定,坚决落实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双减”的部署要求,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师德师风自查活动,对照师德要求,查摆问题,寻找不足,增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意识。狠抓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把学生德育工作放到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位置,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一年来,我校形成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德育工作新局面。7.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千方百计努力改善师生工作和学习环境。全部教室更换了智慧校园智能灯,保证师生用眼卫生;更换了学生公寓宿舍门和教室、宿舍的纱窗,保证学生住宿安全;升级改造了操场看台人造草皮,更换了操场音响设备;完善了校史馆功能设施;对二次供水施舍设备保养更换,新购置两台大功率增压泵;常态化绿化美化校园。校园疫情结束后,对校园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清扫,确保春季开学顺利进行。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一年来,全校上下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奋力拼搏,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我校高考成绩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列。2022年高考成绩再创佳绩。今年我校参加考试人数1207人,一本上线人数1088人(市教育局下达一本指标数974人,超额完成114人)上线率90.14%,一本升学率创一中历史最高水平,首次突破90%;二本上线人数1204人,上线率99.75%。总分600分以上88人,其中文史类3人,理工类85人。理科第一名马瑞聪668分,高兴伟、张皓翔661分并列第二名。学校还先后荣获2022年度榆林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提升突出学校、榆阳区新时代好学校等荣誉。三、存在问题回顾一年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需在精细化管理、激励机制、资料编审等方面不断突破和提升。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为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举措。一是加强过程监督,进一步完善学校精细化管理。以制度督查、考核激励为切入点,要求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二是深化体制改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充分依靠上级部门政策,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抓好业务素养,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大力发挥学科组团队作用,进一步调研学情,研究试题规律,提升高考模考试题命制水平,加速提升学校品牌效应。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