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执法保障。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地下水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土地、矿藏开发以及自然保护地非法开采、建设造成生态破坏执法;辖区内生态环保复杂案件查处、执法业务指导、执法考核评价。 | |
住所 | 宝鸡市宝虢路125号行政中心6号楼F座 | |
法定代表人 | 黄军林 | |
开办资金 | 175.1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生态环境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35万元 | 95.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部署2022年“春风行动”,打好开年第一仗。对980多户企业开展帮扶,发现问题263个,督促立行立改183个,开展监督性监测20多家次,立案查处43起,查封扣押4起;其中市本级抽查企业90多家,发现问题数54个,督促立行立改12个,立案5起。2.完成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印发《2022-2023年秋冬季涉气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监督帮扶专项执法检查方案》,对44户重点涉气企业实行24小时驻厂检查,做到无缝隙监管。做好全省异地交叉监督帮扶工作。一方面组织人员赴西安开展监督帮扶检查,抽调执法骨干,开展行前教育培训,加强信息报送,通报检查结果,实现了既外出帮扶检查,又学习交流提升了业务;另一方面保障咸阳来我市检查,调阅资料、对接县区、配合检查;对部、省、市推送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未落实到位、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排放不达标、排污许可证执行等问题,及时组织县区现场核查,上报核查情况,按时完成推送问题的销号。3.组织工业炉窑综合整治专项执法。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回头看”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全面摸排244家工业企业的973台工业炉窑。采取县区自查、市级抽查的方式对141户企业开展检查(现场检查110家,非现场检查31家);发现问题5起,督促立行立改4起,立案查处1起,停产整治1起;2021年省厅反馈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4.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执法检查。制定印发《关于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在县区全面自查的基础上,抽调县(区)执法人员开展了交叉抽查,市级对2021年省厅交办的24个问题及储油库重点进行了抽查,共检查企业480户。聘请长安大学专家,完成了对24户的抽查检查。5.完成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上半年,在全市开展为期1个月的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重点对加油站的双层罐改造情况、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建设运行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凤翔县建航加油站管理有限公司等1起未按要求完成三次油气回收治理和地下双层罐防渗漏改造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6.开展涉水企业专项执法检查。组织了全市重点领域及流域、重点涉水企业专项执法检查,采取“县区自查、省市抽查”,督促企业完善水污染防治措施,巩固提升水污染防治整治效果,共检查污水处理厂和涉水企业15户。7.实施排污许可证后执法。制定了《关于开展2022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专项交叉执法检查的通知》,成立由管理、执法、监测人员组成的联合检查组赴杨陵、铜川开展交叉执法检查,共检查企业38户,发现问题100个。在全市13个县区组织执法交叉检查,重点检查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300户企业。印发了《检查通报》,通过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执法,解决了重发证轻监管的问题,通过实战,锻炼了人员,提升了全市执法队伍的整体水平。8.完成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印发了《宝鸡市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排查整治方案》,下发清废行动督办函。对金台、渭滨、高新等7个县区发送黄河流域清废行动APP疑似点位问题,并进行了现场核查。截至2022年5月30日,完成了三批11个清单问题(其中10个疑似问题、1个信访问题)的现场排查核实和省级审核。9.组织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在去年无人机航拍的基础上,今年开展图像解译、交叉执法检查和徙步排查工作。印发了《开展渭河流域(宝鸡段)入河排污口徒步排查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对渭河23条支流和引渭渠、北干渠、渭惠渠等人工输水渠两岸100米范围内的1061个排污口进行了自查和县区交叉复核,市支队对1130个历史排污口和疑似点位进行了现场核查。目前,渭河干流和支流的排查工作已完成,正在编制排污口整治方案和组织评审。10.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执法检查。起草《关于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和涉重金属企业及尾矿库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对凤县、高新、眉县等县区开展尾矿库、涉重金属、土壤污染防治专项检查,调度全市土壤执法信息,开展地下水监测取样。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2年,我们坚持“全员、全年、全程”的练兵原则,开展了执法交叉检查、网络知识答题、非现场执法监管、大气监督帮扶和案卷评查;组织了全市执法技能比武竞赛,13支代表队参加了知识竞赛和队列展示;与公安部门联合办理了一起擅自倾倒危险环境犯罪案件;督促县区完成了284起行政处罚案件录入和填报。全市运用移动执法系统制作现场执法笔录5067条,执法人员活跃率达到100%。2022年,我市获得全省网络知识竞赛第二名、执法监测知识现场竞答第二名、非现场竞赛比武二等奖。开展实战练兵,抽调人员参加全省专项交叉执法检查,分三批对西安、铜川、杨凌开展了排污许可证后执法后监管、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执法监督帮扶。共检查企业187户,发现问题550多个。“多措并举提升执法效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2篇信息稿件在《人民日报》刊载,多篇稿件在《中国环境报》刊载,全面宣传了宝鸡的执法经验和做法。支队成功入围2022年度全国执法大练兵先进候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是执法能力不能适应当前工作要求。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人员少、力量弱,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是我市执法工作需要突破的难点,由于执法机构性质暂不明确,缺编人员难以及时补充,一线执法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二是执法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我们的执法还停留在靠眼看、靠手摸、靠鼻子闻的传统执法方式上,环境监管的信息化建设严格滞后。在省厅举办的执法大练兵非现场竞赛比武活动中,我省延安、榆林、汉中、西安等地市均有执法监管一体化平台,而我市没有实现单个监管平台的有效整合,做不到精准监管、精准执法。三是执法的能力还需要再提升。我市执法队伍整体人员年龄偏大,专业化程度不高,加上繁锁的日常事务,在学习培训和能力提升方面还存在短板和弱项,学习效果有待加强,业务水平特别是独立办案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四是大练兵活动压力大,练兵热情不高。今年执法大练兵的评选细则和往年相比,有很大调整,要求更高、标准更严格。不仅在案件数量上大幅增强,对四类重大案件的办理也有了明确的要求。今年,分局和个人参与执法大练兵活动的热情不高,怕影响工作;加上缺乏激励奖励机制,基层没有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出现“上热下凉、上紧下松”的现象,支队多次下县区督导检查,效果不佳。改进措施一是继续推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落实整改措施,落实干部学法制度,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举办多种形式的专题学习培训和讨论,增强人员的依法行政观念,树立牢固的依法行观念。二是进一步提高执法规范化。以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抓手,坚持内外监督并举,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规必追究的原则,依法行政,规范行为,对不作为、乱作为严格追究;强化执法环境执法队伍建设,筑牢执法基础,全面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三是提升监管能力。充分发挥大练兵平台作用,实行“全员、全年、全过程”练兵,强化对执法人员执法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开展案件评查,举办业务培训和执法技能比武竞赛,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点带面,促进我市执法水平和能力的整体提升。四是强化执法监督。积极争取中、省和市级专项资金,拓展实施宝鸡市执法装备能力建设项目,拓展宝鸡市移动执法综合管理平台功能,将执法手段向快速化、智能化、精准化转变,实现队伍管理规范化、执法办案智能化、监督管理精细化、服务帮扶优质化。四、2023年工作计划一是继续推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落实整改措施,落实干部学法制度,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举办多种形式的专题学习培训和讨论,增强人员的依法行政观念,树立牢固的依法行观念。二是进一步提高执法规范化。以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抓手,坚持内外监督并举,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规必追究的原则,依法行政,规范行为,对不作为、乱作为严格追究;强化执法环境执法队伍建设,筑牢执法基础,全面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三是提升监管能力。充分发挥大练兵平台作用,实行“全员、全年、全过程”练兵,强化对执法人员执法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开展案件评查,举办业务培训和执法技能比武竞赛,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点带面,促进我市执法水平和能力的整体提升。四是强化执法监督。积极争取中、省和市级专项资金,拓展实施宝鸡市执法装备能力建设项目,拓展宝鸡市移动执法综合管理平台功能,将执法手段向快速化、智能化、精准化转变,实现队伍管理规范化、执法办案智能化、监督管理精细化、服务帮扶优质化。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