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南县> 商洛市茶叶研究所

商洛市茶叶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3-03-31 16:32
单位名称 商洛市茶叶研究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业务范围:引进茶叶新技术;研发茶类新产品;开展茶树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开发绿色、无公害茶叶产品并推广其生产技术;组织开展学术交流、茶叶品种鉴定及各类名优茶参加国家、省级评比等工作。
住所 商南县东岗街422号
法定代表人 朱先魁
开办资金 1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南县茶产业发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22万元 41.6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茶叶研究所在商南县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管理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的主要工作1、加大科技创新支撑力度,构建茶产业发展新引擎。探索商南县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模式,制定《商南县茶园施用有机肥和配方肥配比方案》,建立中医农业示范基地,推广“中医农业”生产技术,打造中医农业耕育农法样板,对富水镇、试马镇、城关镇等地的茶园进行基地建设,对茶业从业人员开展相关技术培训、轮训、现场示范。推进无性系良种引进试验,同时与茶企进行茶树新品种高山栽植技术推广合作,制定技术方案制定并组织实施,观察引种生长适应性、加工适制性及其品质特性,筛选适合气候条件的良种。2、深化生产技术服务保障,促进茶业品质整体提升。组织开展标准化茶园栽培科管专题培训,邀请陕西省茶叶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余有本,通过陕茶发展路径分析、标准茶园建设技术和茶园管理技术的讲授以及操作示范关键技术环节的演示,对我县茶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准化茶园科建设及管理进行技术培训。参与承办商洛市首届斗茶大赛,负责全程组织筹备和流程安排、协调和评审服务。编撰、修订《商南泉茗标准综合体》,修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秦岭泉茗》、《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秦岭绿茶》,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根据目前秦岭泉茗茶产业发展和国家有关标准法规发展情况,对适应国家有关标准的变化调整,对感官、理化等要求进行调整,满足实际生产需要。3、加强科研交流合作,开拓产业发展新思路。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研究所、商洛市蚕果站等单位科研技术团队来到商南开展茶叶生产调研、交流、指导,组织茶叶企业进行茶叶品评、生产指导等。4、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推进规范管理进程。制定研究所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严明工作纪律,制定行为规范,明确工作主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经全体职工会议选举候选人,成立商洛市茶叶研究所工会委员会。5、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连接乡村振兴。安排一名人员参加驻村工作队,脱离单位工作,负责联系2—3户贫困户,每月入户4次,配合茶产业发展中心完成清泉村脱贫后评估工作。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攻关生产技术瓶颈,开展科研试验项目。一是为提高商南县土壤有机质,消除土壤板结,调节酸碱平衡,增加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发芽势和出芽率,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等污染。二是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有效模式,开展加工技术培训5场,提高了茶农的茶园管理意识和加工技术,提高了茶叶产量和产品品质,增产、增效,确保茶叶高产稳产质优,探索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推动商南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为改善商南茶的市场竞争力,引进茶树新品种,推广优良品种高海拔缓坡地栽植技术,提高茶树种植水平,提高茶苗栽植成活率,为茶叶无性系建园、良种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2、选育本土茶树良种,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一是富水油坊岭村刘家沟建设栽植良种园6亩选择良种18个,整地、深耕开挖排水渠、施肥修剪,建立技术资料档案,完成栽植任务20万亩,越冬防护措施,验收合格。二是举办商洛市斗茶大赛,在商南茶企共选送茶样100个、包装25种,评选出名优绿茶、红茶和炒青绿茶三大类奖项共计43个、包装创意奖项9个,商洛市农业农村局授予研究所“优秀组织奖”。三是协同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石元值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余有本、周天山举办全茶链专题培训会,全方位提高茶叶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能力,提高我县茶园管理及茶叶制作水平,培养茶产业专业人才,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3、制定生产加工标准,完善单位职能职责。一是邀请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石元值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余有本、周天山等专家评委修订《商南茶生产加工标准》,《标准》较为全面地反映秦岭泉茗的品质特性,有效指导秦岭泉茗茶企的生产、控制茶的质量,修订完善,顺应市场需求,满足产业不断发展;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商南泉茗标准综合体》经专家评审通过,现已发布。二是在各级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已经完成研究所规范化管理,独立进行各项业务工作,同时适应研究所工作需要,加强职工密切联系,维护干部职工合法权益。三、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1、工作思路保守,方法缺乏创新。在常规管理和工作落实上缺乏创新精神,工作力度有待加强,工作思路缺乏创造性,在一些工作上缺乏全局眼光。2、科研人才缺乏,队伍建设滞后。研究所工作人员严重老龄化,1人面临退休,科研人员严重不足,文秘人员缺乏,已影响茶业局工作的正常运转。四、整改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上打破保守观念不断创新,培养科研活动中的创新思维,提高对创新方法的认识与关注度,加大对新知识学习的投入,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考察、学习交流活动。培养干部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对新政策、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效率,提升自身的文化和专业素养。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通过聘请咨询、讲学、技术合作、承担项目与课题研究等方式灵活引智。同时根据当前工作需要申请招聘协管员,维持研究所工作正常运转。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茶树新品种引种实验点,选择国内优良茶树品种,在我县不同海拔、高度、坡度实验样地进行栽植实验,观察其生长量、适应性、抗寒抗旱性,通过栽植观测,对茶叶适制性进行加工实验分析,选出适宜我县栽植的品种进行推广。加快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改种优良品种,加速茶园新旧品种更换,提高茶园良种覆盖率及无性系茶园比例。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强茶园土壤治理,开展茶园有机配替代化肥试点工作,建设一批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茶园。推进茶叶初始加工设施装备更新升级,改善茶叶仓储保鲜设施条件,提高分等分级、产品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能力。2、搭建科研合作平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共建商南县茶叶试验示范站,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合作,建立博士工作站。以提升茶产业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为出发点,进行过茶树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研究,并按照“一站多点”模式在相关县区建立优势特色茶叶试验示范基地。整体构成具有科学研究、示范推广、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孵育和国内外交流合作“五位一体”功能国内一流的专业性试验示范站,支撑引领商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3、落实“生态茶城”建设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文件精神,完成“生态茶城”年度目标任务,强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干部包抓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分配,茶产业康养示范园(城关街道办、过风楼镇、金丝峡镇),抓组织协调、施工进度、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每周深入现场督查,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推进,按期建成竣工投入使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在“商洛市首届斗茶大赛”中被商洛市农业农村局授予“优秀组织奖”被评为2022年度全省园艺系统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