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榆阳区体育训练中心

榆林市榆阳区体育训练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31 16:30
单位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体育训练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参与制定全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指导协调全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工作  组织体育训练和竞赛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住所 榆阳区金沙北路教育中心B座
法定代表人 李靖霞
开办资金 757.1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8.31万元 585.82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体育训练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是榆阳区体育工作辉煌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榆阳区体育训练中心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盯省十七运会既定目标,大力构建体育服务体系,围绕加快建设体育强区发展战略,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现了新气象、干出了新作为,全面推进体育事业各项工作开展。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加强政治建设,增强队伍整体合力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市委、区委、局党委等会议精神,特别是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二是加强转化运用。推行“学习+”模式,按照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和安排表,认真开展“三会一课”,每月至少安排一次集中学习,党员干部有学习笔记。建立“学习强国”平台使用督查考核机制,定期检查党员学习积分。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社区“双报到”与创文服务包抓及党员志愿活动,基层组织力有效提升。(二)坚持多举并措,推动全民健身1.积极组织、指导开展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先后组织举办了了榆林市第五届冬季冰雪运动会滑雪冬泳项目、“迎冬奥·体彩杯”春节象棋比赛、“迎冬奥·体彩杯”春节门球比赛、榆阳区第六届幼儿基本体操比赛、2022年群众足球乙级联赛榆阳赛区、2022年“迎省运”大美榆阳户外游泳比赛、2022年“青春杯”足球联赛、2022年“科技杯”篮球联赛等全民健身活动9项次。2.整合资金资源,不断完善群众健身配套设施。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在做好体育健身设施统计台账工作的同时,不断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网格化建设,充分利用旧厂房改造社区多功能健身房一个;在金阳社区打造健身广场一个,在孟家湾乡打造健身广场一个;并在年初向各乡镇村级配送体育健身路径器材48套、社区配送体育健身路径器材94套,其中76套为上级申请社区体育器材,本年度共计配送器材142套,配送资金达248万元。3.积极开展体育健身服务进机关活动。自今年以来,我中心先后开展了干部职工与社会体育领头人工间操、健身气功·八段锦、门球、太极拳培训;同时开展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瑜伽等健身项目进机关活动,并聘请专业教练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和体质监测活动,免费发放《科学健身指南》等相关手册,普及科学健身知识。4.加强体育社团组织的规范管理,发挥社团组织能动作用。积极指导体育社团换届,加强协会创建评估和新协会筹建工作,目前,全区拥有32个体育类协会及近10个俱乐部。各协会在我中心的支持与引导下结合疫情防控积极开展各类健身活动,不断扩展协会会员,有效增加体育人口,为不同阶层人群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平台,体现出体育健身有效预防疫情的职能作用。同时,今年向老体协投入资金30万元,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活动等有效推动了我区老年人体育工作。(三)坚持教体融合,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依托辖区中小学、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的场地和人才优势,坚持教体融合理念,大力开展体育活动进校园,充分引导青少年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合理进行项目布局,竞技体育训练效能充分彰显;紧紧围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区级青少年竞赛体系,有序开展各项赛事活动,加强学校、青少年俱乐部人才培养阵地建设。今年以来,我中心精心筹办了榆阳区第五届幼儿体操比赛,坚持以体教融合为重要抓手,结合“双减”和“五项管理”,营造五育并举良好育人氛围,充分发挥体育文化引导价值观作用,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2年,在局党委的领导下,一是出台了《榆阳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二是在市二中、市六中、市七中各成立奥体班1个;三是全年共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0人;四是对全区2100人进行了国民体质监测;五是严格按照上级各部门下达的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及早计划、分工明确,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三、存在问题1.体育场地和健身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农村体育健身设施还很匮乏;城区灵活多样的小型多功能健身广场较少,更无大型标准体育场馆,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承办赛事的需要;2.工作经费缺口较大。一是向社区、乡镇、村级配送体育器材无专项经费预算,二是参加省级大型赛事和举办大美榆阳活动经费没有保障;3.体育政策落实进展缓慢。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无法稳定在训运动员心理和吸引更多有潜力的苗子参加专业训练队伍中;4.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缺乏政策与资金支撑;5.竞技体育总体规模偏小、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三大球”改革发展和后备人才培养还存在不少短板;6.体育消费潜力未得到有效释放,体育产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还不够高;7.影响力大、等级高的赛事少,体育竞赛的影响力、带动力还不强。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从严治党,不断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建工作与体育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与贯彻落实各级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建设全面融入体育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2.提升标准,不断完善体育健身设施服务保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惠民工程,配备更新农村和社区体育健身器材,推进“15分钟服务圈”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3.对标先进,不断扩大竞技体育影响力。加快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备战参加陕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根据“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在保持传统项目的同时,拓展新型项目设置,扩大布局,在“省四健会”取得更大成绩。4.创新载体,不断优化体育发展方式。一是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参与性、体验性强的优势,组织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性健身体育系列活动,提高市民身体素质,营造全民健身浓厚氛围。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举办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120名,提高各级别社会指导员指导能力,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5.拓展渠道,持续提升体育惠民服务能力。一是举办特色精品赛事,展示我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特色,吸引周边乃至全国体育旅游爱好者走进榆阳、感受塞上风情。2023年计划重点举办汽车越野赛、游泳邀请赛等,吸引榆林市周边及全国体育爱好者参与,激发全民参与体育热情,助推体育产业发展。二是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重点谋划好全区社区健身活动和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办好全民健身日、农民丰收节运动会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支持并指导体育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构建多层次、常态化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实现健身活动人群、项目全覆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圆满承办了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乒乓球、羽毛球等10个大项的赛事任务,最终轮滑、跆拳道2个项目单项竞委会被评为最佳赛区,并有滑轮、射击、乒乓球(青少年组)、棒垒球、拳击5个项目单项竞委会被评为优秀赛区。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