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甘泉县>
甘泉县人才中心
甘泉县人才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31 16:20
单位名称
甘泉县人才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心全意服务高校毕业生,把党和政府的关心传递到每一位大学生身边。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人事代理、人才招聘、人才档案托管、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人才网络建设等工作,确保工作的服务性、保障性、延伸性。
住所
甘泉县县委党校2楼
法定代表人
许丽娟
开办资金
31.5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甘泉县委组织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9.43万元
13.29万元
网上名称
甘泉县人才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1.加强宏观指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紧紧围绕贯彻中、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人才工作“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树立和强化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理念。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及时调整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设人才工作联络员队伍,不断完善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明确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完善《甘泉县“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人才专项资金的投入,提升人才工作扶持力度,2022年财政预算人才专项经费220万元,形式人才工作财政经费有保障的良好氛围。2.强化平台建设,打造培育人才高地。建立甘泉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加强与甘泉籍在外优秀人才的联系,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渠道,目前在外人才信息库有28名;建立第一书记联盟乡村振兴干部实训基地,结合乡村人才振兴,目前建成科技小院4个、专家工作站2个、乡土人才服务站3个,以“搭建政企桥梁、集聚各方英才、服务中小企业、助推创新创业”为服务宗旨,成立“陕西省名医中医白满江传承工作室”。为70名甘泉籍大学生联系39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就业见习,完成见习补助款55.125元。3.加强人才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围绕“生态文明引路,全域旅游带动、融合农业富强、特色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人才强县,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以来累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84名,其中公务员、选调生引进34人,特岗教师20人,高级中学招聘继续紧缺教师10人,医疗定向10人,“三支一扶”10人,政府购买性岗位19人,退役士兵安置81人;三所公立医院与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延大附院等建立对口支援,累计柔性引才30名,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4.强化技能培训,提高人才整体素质。本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本土人才即熟悉地域环境,又心怀乡土情结,乡村振兴工作开始以来,我县注重盘活本土人才,利用专题专班、网络授课、送出去、引进来等多种形式提升本土人才的专业素养。今年以来,开展“美水英才建功立业”活动,选派27名优秀人才开展进村入企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县各领域人才为甘泉高质量发展献智献力。开展党政人才培训班7期,培训1005人次;开展青年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班和新时期办公室管理工作实务与文秘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班2期,培训209人次;非织造布制造工2期134人,民间工艺品制作工6期236人,养老护理员5期477人,育婴员1期30人,SYB创业培训2期85人;举办金融、旅游、设施蔬菜管理等专场培训3场240人次。根据菜、畜、果、农技等产业发展需求,聘请省市专家开展了主导产业能力提升培训,参加培训农技员达49人。先后派遣32名农技员到延安、杨凌、泾阳等地参加各类农业技能培训班15场次。开展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培育农村产业领军人才10名,培育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200名,培育农村实用人才255名,培育乡村治理人才100名,培育乡村公共服务人才50名。开展“万企兴万村”、“巾帼心向党·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积极推荐谢庭香、高英芬、上官永祥等5名同志入选圣地杰出人才,进一步激发人才引领新优势。正视困难,寻找差距。我们虽然做了一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仍存在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发展的后劲不足,人才结构老化,缺乏创新创造活力等许多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一是聚焦乡村人才振兴。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日常议事日程,健全适合乡村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机制,加大项目资金支持,积极引导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大力推动我县乡村人才振兴措施工作落地见实效。二是加快育才步伐。选派一批学科带头人、科技致富带头人等本土领军人才,帮带培养更多骨干教师、医生、技术员和高级农民等实用人才,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证。三是抓服务保障。管好用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强化人才发展资金保障。加大高层次人才工作支持,跟踪落实服务举措,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培育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