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榆阳区文艺工作团

榆林市榆阳区文艺工作团

发布时间: 2023-03-31 16:18
单位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文艺工作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传承地方戏曲(秦腔)、陕北特色艺术(非遗);学术讨论、交流、打造文艺精品;培养、保护、发展、传承戏剧人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百姓推向国内外
住所 榆阳区普惠泉巷5号
法定代表人 孙长贤
开办资金 1261.2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08.97万元 849.98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文艺工作团.公益 从业人数  4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1、完成演出工作。受疫情影响7月初开始下乡演出工作,全年演出120余场。其中:戏曲进乡村50余场,演出同时在秦岭视云APP进行线上直播;戏曲进校园40余场;梅花小戏台线上、线下惠民演出20场;参与虎年梨园闹新春《戏曲春晚》、农民丰收节、文化馆“非遗”《综合演出会》、陕北民歌音乐会等各类演出15余场。2、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于5月23日起每周五下午在梅花小戏台开展演出,系列演出有红色经典戏曲秦腔演唱会,红色经典民歌演唱音乐会、经典戏曲(秦腔折子戏、荟萃)、歌舞综合专场等剧目线上惠民演出,通过线上惠民,让广大文艺爱好者继续享受高品质的艺术,惠民百姓及广大戏迷。3、折子戏《三对面》《悔路》《发大水》《打神告庙》《盗仙草》参加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展演,弘扬我区传统文化,展现我区秦腔艺术的优秀成果。4、继续培养秦腔接班人(戏曲传承),与榆林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合作,促进我区戏曲文化传承后继有人,继续为广大地方戏曲爱好者搭建一个学习展示的平台。5、编排了舞蹈《就这一方土》《俏花篮》《古老的信天游》《弯弯的小河》《油灯》《丰收的稻田》《吹手》《黄河》《信天“游”》;新排综合晚会2台;新排小品《有钱没钱都是妈》《该来的都来了》《百姓故事》;新排折子戏《发大水》《盗仙草》《盘肠战》。6、完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8月份陕西省艺术职业学院委派老师莅临我团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传统剧目《杨门女将》复排完成,在梅花小戏台完成结业演出。7、10月份新排古典神话剧《白蛇传》。扎实开展了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进一步严明工作责任,强化担当意识,转变干部作风。9、40余名党员、职工主动、积极下沉一线参加防疫服务,助力疫情防控,配合上级、社区完成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任务。10、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在集中精力完成节目编排、基本功训练等主要业务工作的同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边学习边深入,提高演职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基层文艺工作的实际出发,立足地方特色,以繁荣艺术创作,多出精品力作为己任,全力打造文艺品牌,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繁荣地方文艺事业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深受百姓欢迎。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1、目前非税收入无相关收费文件,导致非税收入系统审批不下来,演出收入无法正常上缴国库,影响业务开展。2、2020年事业单位改革后,我团原核定事业单位编制44名,减少为36名,实有人数未变,岗位短缺,多名优秀同志,因为岗位的限制不能参评,影响到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四、下一步工作计划按照局党组的要求部署,牢牢把握“守正创新”的新方位和主基调,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在服务大局中发挥独特作用、作更大贡献、实现更好发展。复排陕北民间歌舞剧《兰花花》保护传承这一非遗舞台艺术精品。整理改编复排《钟馗嫁妹》《白蛇传》、折子戏《水淹泗州》等。加强秦腔剧种的保护、传承,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发展。继续完成戏曲进乡村、进校园、文化宣传等各类演出。4、继续加强(戏曲传承)后继人才培训。5、继续开展梅花小戏台惠民演出活动。(1)彰显榆林古城文化内涵,打造古城对外宣传新形象;(2)促进非遗艺术传承展示,给老百姓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6、引进来、送出去提升本团专业人才的业务学习、培训,并推送参加省、市、区各类专业比赛。7、积极配合上级,开展完成交办的各项任务。8、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进行:1、地方戏曲、小曲、说书、秧歌等非遗项目的整合。2、继续举办地方戏曲传习所培训班。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2年6月参加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折子戏专场》荣获展演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