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凌示范区> 杨凌示范区社会保障事业管理中心

杨凌示范区社会保障事业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31 16:18
单位名称 杨凌示范区社会保障事业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拨付、管理,按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个人账户。
住所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新桥路1号
法定代表人 魏霆涛
开办资金 1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凌示范区人事劳动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48万元 9.3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在省人社厅省医保局的关心指导和示范区人社局医保局的坚强领导下,示范区社保中心紧紧围绕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突出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一是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制定印发《杨凌示范区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扩面任务全面完成。二是加强社会保险费申报审核,实现与税务部门征缴数据的系统对接,社保基金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是完善医保政策,制定印发《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医保权益。四是大力实施医保制度改革,牵头制定《杨凌示范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细则》,保障参保人员门诊就医负担。实施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实现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和省内就医直接结算,方便参保人员就医结算。五是多措并举开展社保卡制发工作,整理搜集全区人口基础数据,核查比对未制卡人员信息,联系合作银行及时进行社保卡制发,社保卡持卡率稳步提升。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0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66万人,分别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00%、110%、12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32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3.68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6.4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金收入分别为14214.07万元;8414.06万元;21779.17万元、11711.66万元;1870.6万元;839.85万元。基金累计结余分别为15681.27万元;20399.57万元;51630.58万元;29653.32万元;4607.41万元;1203.91万元。(二)聚焦风险隐患,基金安全全面提升。一是规范机关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经办,将单位申报缴费、退休人员养老金核定申请等事项下放单位,有效化解了经办风险。二是加强工伤保险基金管理,调整工伤保险费率,制定出台《杨凌示范区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实施办法》,保障工伤保险基金平稳运行。三是加强医保服务协议管理,对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服务协议履行情况进行考核,严格执行医保定点准入制度,全年新纳入医保定点25家。四是深入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活动,认真核查比对省上下发的三批次疑点数据,建立问题台账,进行整改落实。加强经办岗位权限管理,全面落实电子社保卡扫码实名登录。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全覆盖。开展专项整治问题整改“回头看”工作,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常态化开展基金风险警示教育,筑牢经办人员基金安全风险防线。今年省局反馈我区失业保险疑点数据2033条,工伤保险疑点数据112条。核查出的问题数据90条,追回社保基金5.8万元。二、取得社会效益(一)加强纪律作风,为民办事取得实效。一是开展纪律教育学习,强化作风建设,利用每日晨会和周三的集中学习时间开展纪律教育和社保政策学习培训,提升综合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大人员管理,实施“好差评”工作机制,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二是加强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实现退休人员待遇资格认证、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享”、失业待遇申领、异地就医备案、参保信息查询、社保费申报等经办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使服务对象办事少跑腿、零跑腿。指导杨凌示范区医院开展医保移动支付。全面梳理服务事项和办事指南,装订成册放在服务大厅,便于服务对象查看。三是用心解决服务对象急难愁盼,深入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助医帮困和人社政策“惠农城”宣传年等活动,不断扩大政策宣传面,提高政策晓率,着力解决了一批服务对象反映的医保关系转移接续、退休人员医保待遇、医保信息系统智能化不高、两定机构结算周期长等民生实事,服务对象对社保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二)强化经办服务,政策待遇全面落实。一是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纾困保障民生和延续扩大失业保险待遇范围各项政策,稳定就业岗位,减轻企业负担,保障基本民生,降低和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936.02万元,为661家参保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704.15万元,为34家参保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22.5万元,为40名参保人员发放技能提升补贴7.1万元。二是按时足额发放退休人员养老金,开展退休人员职业年金发放,完成1845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和23名工伤人员工伤待遇调整。三是加快医疗保险费审核拨付,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积压件“清零”攻坚行动取得突破,做到报销资料限期办、不积压。四是开展医保基金与医保企业直接结算,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鼓励医疗机构采购集采药品,累计使用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415.02万元,支付四批集采结余留用资金169.82万元,累计拨付新冠疫苗接种费用577.06万元。五是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工伤预防能力培训,提升工伤预防能力,减少工伤事故发生,共计培训415人,拨付工伤预防资金31.95万元。六是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五项社保权益,共为55个被征地村提供服务7万余人次,拨付资金13072.2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分别为12864.74万元;5974.64万元;7801.76万元;9923.45万元;1766.54万元;933.1万元。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社保工作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人员力量薄弱,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虽然信息化工作水平不断在提升,但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三是社保政策宣传还不够,方式方法还比较单一,参保人员对社保政策的知晓率还不高。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经办服务水平,优化经办流程,依照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和基金风险防范的要求,继续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手段,切实防范社保经办领域各种潜在风险。四、2023年工作计划2023年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人社医保工作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强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经办服务水平,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社会保险经办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精准扩面工作。二是按照服务事项清单要求,简化待遇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支付效率,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支付。三是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期间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的有效衔接,核查补记曾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情况,保障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四是全面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重点改革事项。五是继续贯彻落实失业保险支持企业发展,保障民生各项惠企利民政策。六是常态化开展社保基金风险防控,提升基金风险防控能力,巩固专项整治成果。七是依托医保智能监管平台,实施定点医药机构事前和事中监管,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八是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政策学习,持续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不断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打造党性强、作风正、效能高、纪律严、形象好、工作优的社保经办队伍,确保中省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中共杨凌示范区工委宣传部评为2022年度“杨凌示范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