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川县> 延川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

延川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31 16:16
单位名称 延川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年度退耕还林草的规划设计;检查验收退耕还林草实施地块。
住所 延川县南大街原林业局办公大楼6楼
法定代表人 马宝勤
开办资金 3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川县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4万元 17万元
网上名称 延川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政务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在2022年中,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补植补栽工作。按照《延川县2022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补植工作方案》要求,我中心督促各任务镇街利用春秋两季造林季,对不合格地块进行了全面补植补栽,累计补植补栽侧柏、油松、刺槐、果树、枣树、沙棘、桑树等乡土树种200余万株,累计补植补栽面积达2.2万亩。2、工程验收和问题整改情况。按照《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关于对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项目核查验收的通知》(延市退耕办发〔2022〕9号)文件要求,全面完成了2020、2021年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项目的检查验收,验收面积8.04万亩,验收合格面积8.04万亩;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2017、2018、2019年度新一轮三个年度10.3万亩退耕还林造林地保存情况进行了自查自验;配合完成2022年度省级检查验收和复查工作,并对2021年新一轮退耕还林省级复查验收中发现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截止10月底全部整改到位。3、政策兑现情况。2022年全县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兑现总面积12.28万亩,兑现资金1616.95万元,现已完成镇村自查及县级抽查,当前正在开展兑现明显编制工作,11月底前完成兑现到户任务;上一轮退耕还生态林效益补偿兑现总面积34.2万亩,兑现资金为547.2万元,兑现明显编制及资金申请、审核工作全部完成,11月底完成兑现到户任务。4、退耕还林上图入库工作。根据《陕西省“三区三划”划定实施细则》精神和省林业局《关于转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上图入库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陕林种字〔2022〕52号)要求,我中心认真组织相关技术干部开展了新一轮退耕还林矢量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比对、标注工作,新一轮退耕还林矢量数据套核2017年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重叠面积共计47340.33亩,其中未成林面积为8408.88亩。5、封山禁牧工作。按照《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延安市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和有关规定,我县牢固树立生态观、发展观,制订《关于推动封山禁牧工作常态化的实施方案》,县镇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于6月下旬分别与宝塔、延长、子长、清涧4个相邻兄弟县(区、市)签订了封山禁牧联防联控协议书,全县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封山禁牧势头。截止11月15日,全县累计下发封山禁牧整改建议书38份,整治违规放牧行为29起,罚款3.4万余元,处理违规放牧人员29人;500余户养殖户规范了饲养圈舍,近400户养殖户更换了羊子品种,偷牧散牧明显呈下降趋势,为全县新一论退耕还林面积保存奠定了基础。6、退耕还林地征占用管理工作。从严用地审批环节,规范变更设计,对石油征占与公路建设等征占用退耕地都派技术员实地勘察,丈量按规定上报、审批、收缴费用,做到征占一亩变更设计一亩,实施合格一亩。今年全县各类征占用退耕还林地累计358亩(荒山76.8亩),全部按照变更作业设计要求实施,面积保存率达100%,成活保存率达90%以上,不存在未批先占、少批多占、占地和批复不符、移位等问题,有力地确保了全县退耕还林面积不减少、质量标准不降低。7、综合管理工作。为推进退耕还林档案资料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我县采用轨道档案柜组,配备档案管理人员2名,严把规划设计、施工作业、检查验收、政策兑现、工程管理等环节,规范了图、表、卡、册、合同五类资料,保证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大大提高了档案利用和管理水平。同时,我们进一步制定完善了信息报送审核制,信访案件督办制,政策兑现前核查验收、公示等制度,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全年共接待退耕还林来信访案件2起,现已落实结案1起,1起正在调查处理。8、包扶工作。与村委会一起研究制定了《阁连村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和《阁连村驻村帮扶计划》。结合“我为群准办实事”到村开展“两查两补已核算”及“百日督帮”、“百日提升”等行动,帮助村上栽植行道树500余株;帮助村名销售桃等农产品2000余元;配合村上翻新了党群活动阵地;联户干部入户开展不同类型的帮扶工作,得到了村民一致好评。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全县森林资源面积,使生态状况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逐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习惯,有效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工程建设在整地、造林、抚育、管护等方面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全县剩余劳动力资源得到就地消化,并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劳务输出和从事二、三产业等途径,使一部分群众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同时,广大群众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认识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重要意义,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快生态环境和建设、遏制水土流失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实施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的主体。总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虽然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粮食总产量没有降低,呈现增长趋势;广大农民通过种草养畜、中药材种植和劳务输出等产业,拓宽了增收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进一步提高。同时,退下来的耕地,通过营造生态林,使生态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1、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质量不高。农村劳动力极度缺乏,加之脱贫攻坚期间要求政策兑现全额按时兑付,造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整体质量不高、管护效果不明显。2、林分建构不均衡。两轮退耕还林栽植的主要树种为刺槐、山杏、枣树,尤其是上一轮退耕还林注重追求了生态效果,整体忽略了林分结构的布局。3、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一线工作人员技术力量薄弱,专业知识更新缓慢,实现技术推广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难度较大。改进措施:1、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系统地总结经验和查找问题,对好的经验要大力宣传推广,对存大的问题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2.严格执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对退耕还林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暂缓兑现当年政策补助,责令限期整改。3.坚持退耕还林信访接待工作,做到有访必查,有错必纠,有差必果,保证退耕还林工作有序开展。4、政策兑现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张榜公布、三榜定案”的要求,兑现到户的内容要在全村张榜公布,兑现到村的内容要在全镇、街、社管中心张榜公布,兑现到镇、街、社管中心的内容要在全县张榜公布。四、下一年工作打算:2022年是丰收的一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完善措施,更好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工作。1、严格退耕还林监督检查及征占用管理。严格退耕还林地的检查验收工作,对不合格小班进行建档立卡,加大补植力度,跟踪监督,落实销号制。加强各类征占退耕还林地管理,确保全县退耕面积不减少,质量降低。2、继续做好政策兑现及巩固提升工作。继续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及上一轮退耕还林纳入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积极探索红枣、山桃山杏等低产低效林改造和刺槐等纯林林分建构的调整,大力争取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进一步拓宽退耕农户增收渠道。3、常态化推进封山禁牧工作。不定时开展封山禁牧巡回检查,严厉打击偷牧、散牧等违法行为,切实巩固提升全县退耕还林质量。4、加强退耕还林档案资料管理。扎实做好退耕还林档案资料的收集完善、整理归档工作,客观真实记录退耕还林历史、工作环节及成果,为今后生态建设工作提供宝贵的分析研究资料。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