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科技培训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农业科技培训。拟定全区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农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宣传普及 | |
住所 | 榆阳区西沙松林北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郑振宇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6.27万元 | 51.9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区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围绕榆阳区“4+2+X”产业发展模式,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促乡村振兴人才战略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工作思路,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培育制度,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加强政策项目扶持,按期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1、2022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全年下达培训任务500人,通过摸查遴选阶段(2022年3-5月),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培育对象,落实培训、实训基地,遴选培训师资,确定指导老师,征订培训教材,制定培育计划,健全各项制度;全面开展培育工作阶段(2022年6月至7月),按照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围绕培育计划和规范,组织学员参加培训,开设种植、养殖、果树、蔬菜、特色种养殖五个专业(10个培训班),共培训学员510人;开展分散实训和线上培训(2022年7月至11月);考核认定(2022年11月),不断推动培训工作全面完成。2、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涉及15个乡镇的80个脱贫村和1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共认定312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分乡镇进行一次定点培训,每个乡镇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围绕农业主导产业,村集体和到户产业发展,开展山地果树、中药材、设施蔬菜种植及养殖业、产业建设和营销管理等方面内容,具体内容根据各乡镇、村和致富带头人实际需要确定,致富带头人较少的乡镇进村进行培训。确保了每个脱贫村不少于3名高素质致富带头人且辐射带动农户总数不低于上年。3、完成了59名高素质农民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学员遴选和建班工作,开展分散实训和线上培训,下一步将结合教学安排视疫情情况开展后续培训工作。4、通过遴选,已上报市农民田间学校10个,市实训基地8个,准备推荐上报区级实训基地13个。5、依托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建成了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将培训的学员全部纳入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严格落实信息库动态数据更新。落实专人负责制,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观察,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全面精准记录实用人才的各种信息,为全区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信息保障,实现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6、严格履行农业生态环保工作职责,完成农业生态环保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按时提交了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佐证资料,按要求上报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各级验收考核。7、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22〕10号)和《陕西省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陕西省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机构培育质量效果评价工作方案》的要求,严格按照评分标椎进行自评。8、扎实开展高级职业农民资格复审工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圆满完成收集157名高级职业农民资格复审表、个人征信、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高级职业农民资格证、高素质农民研究问卷调查等资料。(二)主要做法和措施1、加强领导,夯实责任,保质保量完任务为了全面推进我中心工作再上新台阶,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资金、档案、图书等各项管理,定期不定期组织专题会议,加强部门单位之间沟通联系,组织各方力量精心调研,认真对待农民的回访,科学制订有针对性、实效性、规范性培育计划方案,创新培训模式,组织落实学员,严格培训程序,扎实组织实施,强化班级管理,层层抓落实,建立服务机制,灵活服务方式,宣传引导激励奖励,严格考核认定,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2、强化支撑,提质增效,提素质促增收为了农民提高素质和增加收入,我中心强化基础支撑,想方设法提高培育的质量和效果,切实在教育培训、人才培养、科技知识更新、政策宣传等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科学确定培育对象和选择培训模式、师资和教材,抓好常规认定工作,帮助农民了解扶持政策和途径。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主动顺应智能手机应用普及的趋势,通过微信、“云上智农APP”等方式使农民能够实时学习交流。三是聘请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授课老师为学员授课,把课堂培训与参观考察、座谈讨论、研讨交流、经验介绍、现场教学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穿插交替进行,激发学习兴趣、拓宽视野,不断提升农民培育质量效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通过对农民开展培训,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2.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措施,留住一批拥有高素质的农民从事农业,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3.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的主体。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力量源泉。三、存在问题1、存在的问题农民自身的问题:农民自身对接受培训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没有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还有的农民即使经过短暂的培训,也没有真正掌握各种信息、技术,无法消化理解自己所学的东西,极大地影响了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开展。培训中心的问题:亟待提高农民培育的科技含量。培训中心软硬件设施落后,高水平师资缺乏,实训及创业孵化基地、信息化手段等基础条件薄弱,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机制不活,培育精准程度总体不高,与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强初级高素质农民的复审工作。针对初级高素质农民信息不完善,老旧,地址不详细等问题和上级要求“组组有”工作,争取各方支持开展复审工作。2、争取资金改善培育基础条件。充实教学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完善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基地建设,遴选建设一批全区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支持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完善现场教学、在线学习和实习实训条件,提升基础培训和服务能力。3、优化教学培训资源。针对存在培训意愿与农民培训需求、培训模式的单一和农民对多样性培训需求、培训内容与实际生产不符、农民对眼下现实利益的诉求与教育培训成效缓慢之间的矛盾叠加在一起,出现了学员被动参加培训的现象。我中心将根据榆阳区地方特色,健全教材、课程等教学资源选用制度,开展精品教材、网络课件等教学资源评价推介活动,优先选用优质教学资源,确保培训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