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甘泉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青少年活动提供管理和服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兴趣爱好;幼儿学前教育;多门类项目技能培训。 | |
住所 | 甘泉县教育局办公楼 | |
法定代表人 | 郭德辛 | |
开办资金 | 26.4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甘泉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02.34万元 | 664.6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我中心在县教科体局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加强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管理,创新机制,丰富载体,着力开展特长培养和教育实践活动,高质量推动全县校外教育发展。一、2022年工作(一)推动校外教育机制创新一是提升管理效能。进一步了规范校外活动场所运行流程、教学培训和活动开展,围绕“行政、教师、学生、教学、科研、活动、财务、安全、后勤”等建立了15项管理制度,紧扣思想道德教育、科技、艺术、体育、社会实践“五项”重点内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抓细、抓小、抓实,全面提高校外活动场所的管理水平。二是创新办学机制。坚持“公益为先、活动为主、学生为本”的办学宗旨,找准政策规定和社会发展现状的平衡点,加大联盟、协作、兼并、托管等运行模式的改革力度,多方调研,重新修订了古筝、童星少儿主持人2个培训项目的办学模式,联盟吸纳了少儿歌唱表演甘泉培训基地,破除发展桎梏,不断满足未成年人多元化需求,竭力推动校外教育健康发展。三是推动招生改革。通过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发动了宣传攻势,开展了先注册后报名、先试听后缴费、老带新优惠、组团报名减免等灵活手段,强化招生工作,全年招生500多名,竭力遏制疫情下生源流失趋势。(二)加强校外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整合师资队伍。针对专业教师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挖掘内部潜力,引导和培养教师“一专多能”,目前有3名教师参与学校课后延时的科技、艺术教学,2名教师承担市上干部书法培训。辞退外聘教师3人,新聘优秀教师4人,注入新鲜血液,整合师资资源,形成多梯队的校外教师群体。二是强化教师培训。坚持“全员参与,突出重点,骨干引领”的原则,积极开展以校外教育微课题、经典活动案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科研培训,年内完成市级课题1个,申报市级课题4个,不断提升校外教师的个体素质与科研素养。三是激发校外教师工作动力。加强作风整顿,克服教职工职业倦怠,提振工作精气神。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积极探索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校外教育活力。(三)提升校外教育发展水平一是开展多元化特长培养。我中心目前开设科技艺术体育等培训项目20多个,培训中做到“三精”(即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开展)、“四结合”(即动静结合、学玩结合、校内外结合、室内外结合)、“五有”(即有计划、有时间、有进度、有效果、有档案),并把甘泉莲花灯、剪纸、腰鼓、秧歌、说书等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纳入校外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二是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5月份,对全县五年级、八年级学生进行了音乐、美术素质测评,按时高质量完成了成绩汇总上报。三是加强中小学陕西美育工作平台管理。对全县中小学美育工作进行了测评,顺利完成省级平台操作任务,并完成了全市美育工作调研。大力创建校外教育品牌一是完成了全县2022年教师节表彰大会节目选定、演出组织工作。二是精心编排的3个节目参与了陕西省少儿艺术素质展演,荣获最佳组织奖。三是以精神文明县城创建为契机,大力整合资源,加强对外形象塑造宣传,打造良好品牌。(五)主动融入教育改革发展一是积极参与教科体局开学工作检查、校长绩效考核、教学质量检测、校园疫情防控等相关工作。二是完成了锅炉燃烧机头、车辆进出系统的更新,新聘了门卫和公益性岗位,全力做好综合大楼水电气及管道维护,提高后勤服务水平。三是高质量完成了高速路口值班、核酸检测、下沉社区管控等防疫工作。四是积极做好包扶村组的政策宣讲、产业优化升级、脱贫成果巩固、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乡风建设等,较好的完成了党建、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综治、信访等其他工作任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受疫情影响,教学进度、质量难以保证,生源下滑;二是教师总量超编、专业教师短缺、外聘人员费用过大;三是后勤保障运转压力增大。三、2023年工作计划: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县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管理机制,改善基础设施,建强师资队伍,广泛开展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校外教育载体,全力推动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校外教育持续健康发展1. 加强学习宣传培训。组织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宣传和学习培训活动,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头脑、进教材。依托延安、梁家河、劳山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深入开展以“爱国、奋斗、成才、筑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校外教育服务水平。2.推动校外教育健康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谋划校外教育、在更高的教育全局棋盘中找准自身定位,做到知行统一、知行互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抓手,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更高的坐标系中提升发展标杆,努力答好群众的关切题,实现校外教育教育发展的新跨越。二、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提升校外教育保障能力1.强化活动场所建设。全面实施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能力提升,大力推进我中心功能部署的改造升级,不断提升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服务水平。2.加强校外教育宣传。建好“甘泉校外教育微信公众号”,畅通校外教育信息交流,加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扩大校外教育辐射面和影响力。3.建强基层活动站点。坚持“多元发展,辐射全县”的发展策略,秉承“一站一特色、一校一亮点”工作要求,大力整合县域校外教育资源,主动融入学校课后延时,促进校外教育公平发展。(三)完善校外教育运行机制,拓展实践教育阵地1.坚持公益为先。树立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管理出成效的办学目标,把公益性放在首位,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目标导向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奖惩激励机制、重大事项公开机制、大额支出会议审核机制,加快中心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进程,确保校外教育的持续发展。2.推进有序开放。加强新时代教育相关政策研究,加大校外教育运行模式的改革力度,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效衔接、优势互补,力争把中心办成全县校外教育组织指导中心、骨干教师培训中心、教育科学研究人员的研究指导中心和校外教育的资源中心。(四)加强校外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校外教育服务水平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作风整顿,细化岗位职责,让人人有事干。畅通校外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职务评审渠道,促进教师岗位价值和单位长远发展有效融合。抓实“专、兼、聘、培、轮”五种措施,建强校外教师资源库。立细抓小,积极开展在岗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引导和培养现有教师“一专多能”。2.强化教学培训管理。着眼于青少年成长成才需求,开齐、开足好科技艺术体育等培训项目,培训中做到“三精”(即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开展)、“四结合”(即动静结合、学玩结合、校内外结合、室内外结合)、“五有”(即有计划、有时间、有进度、有效果、有档案),“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拓生源”,为广大青少年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展示搭建绚丽多姿的舞台。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坚持因地制宜,把剪纸、腰鼓、莲花灯等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列入教学研发重点,积极构建新型的艺术课程学科群,在奋力推进素质教育中彰显甘泉特色。4.深化校外教育研究。健全校外教育科研机制,建立校外教育名师工作室,组建科研团队,确立研究课题,鼓励一线教师进行校外教育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提高教师的个体素质与科研素养。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课外活动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模式,做好全县中小学生音乐、美术检测和美育工作线上平台的管理监测。(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1.立德树人唱好主旋律。秉承“新要求·大实践”理念,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普及型、开放式、参与性的公益主题实践活动,在上规模、上档次、造影响、出品牌上见成效。2.因地制宜开展研学实践。坚持教育性、安全性、公益性原则,突出“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结合县情、校情、生情,统筹协调,密切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发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不断拓宽学生良好的成长空间。3.建立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安全管理工作预案,织密安全管理网络。加强疫情防控、交通、消防、食品卫生、课堂、活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及防范演练。强化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检查,购买校外教育场所责任险,与家长签订“爱心护航”协议书,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