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档案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档案行政管理与保管利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档案业务监督指导与职称评聘档案业务培训与社会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榆林市榆阳区畅达路49号 | |
法定代表人 | 祁凤飞 | |
开办资金 | 144.6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23.5万元 | 4779.2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档案馆.公益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开展了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以来,榆阳区档案馆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着力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榆阳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加强档案队伍建设。一是结合“归档月”活动,深入贯彻《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监督指导各单位2021年及历年文书档案立卷归档工作。二是组织档案业务培训。4月1日,我馆统一组织区委、区政府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近100名档案管理人员,开展为期1天的档案整理及移交业务培训,并发放《档案业务工作手册》。(二)健全档案保障体系。一是加强档案管理。定期开展库房安全排查,填写《档案库房专项安全检查记录表》。从保管环境到档案实体一一细查,排除安全隐患。并邀请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检修和更换防火设备,强化档案安全管理意识。二是完善运行维护体系。投资3万多元,对服务器电池进行更换。三是指定专人对机房进行安全排查,核对查阅系统与硬盘备份数据,确保整个存储和查询系统安全高效。(三)完成到期档案接收。按照《陕西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我馆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完成2002年—2011年到期文书档案的接收工作。今年3—6月份,我馆分三组派出业务人员,深入全区60个部门、24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现场指导文书档案的移接交工作,确保档案整理质量。目前完成两年工作总量的95%,接收文书档案186500件(18650盒),同步实施数字化加工,并协调市档案馆临时存放。(四)持续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完成馆内数字化成果清库核查。目前,已数字化全宗112个,录入纸质档案62653卷,1373102件,馆藏档案数字化率高达99%。并对馆藏古籍170册、27000页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和OCR全文识别,对外文古书籍进行了数字化目录加工。(五)推进榆阳区综合档案馆项目建设。榆阳区综合档案馆于2022年5月份开工后,临时用地已获批,完成了基础试验桩、工程正式桩,基础砂砾石、防水垫层等工程,条形钢筋混凝土浇筑等工程也完成了60%的工程量。因前期办理手续时间较长,加之今年秋冬两度疫情,影响施工工期一月有余。目前受天气影响,已停工。2023年,我馆将继续新馆建设工作,争取8月份完成主体建设。二、取得社会效益(一)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一是规范土地确权档案管理工作。定期到各乡镇、涉农办事处检查督促土地确权颁证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对全区土地确权档案涉及21个乡镇的80834件文字材料、10087张图纸(7570盒)、260.35万页,全部完成数字化,并接收进馆。二是开展乡村振兴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按照省住建厅与省财政厅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及时跟进陕西乡村振兴示范镇(金鸡滩镇、鱼河镇、镇川镇)的乡村振兴工作,对形成的档案资料开展整理指导工作,建立起乡村振兴示范档案室。形成遍地开花、影响广泛的档案服务乡村振兴示范体系。(二)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高质量完成红色档案著录整理。严格按照革命历史档案著录细则及省、市规范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审查完善目录389卷,4289件。为建立全省统一的革命历史档案资料目录检索体系贡献榆阳力量。(三)抢救修复珍贵档案。一是邀请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馆员翁连溪来馆,查看馆藏《大藏经》情况,协商修复方案。二是修复1951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县政府房产、地契800份,并进行了编目和数字化。三是开展《榆林报》(50年代初)的数字化工作,使珍贵档案资料得以长久保存。(四)广泛征集榆阳特色档案。一是征集整理榆阳名医张培基多年行医档案二百多件,包括典籍、医书、医案等珍贵资料。二是征集到清代李氏地契一百多份,对研究榆林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五)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结合“6·9国际档案日”,在档案馆院内、榆星广场、沙河口恒生超市广场设立了三个宣传点,着重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陕西省档案条例》等法规条例。(六)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一是”设立“先锋模范岗”,由党员干部轮值,耐心做好婚姻档案查阅、工龄确认、宅基地审批表查档等事关群众生活的查阅工作,确保民众查档随到随查。二是在查阅大厅设立政务公开专区,配备触摸屏查询机、电脑、打印机、报刊架及配套桌椅等硬件设施。集中提供政府信息查询、政府公报查阅、政策文件查询、信息公开申请、馆藏查阅等服务,保障办事群众享受到“一站式、一体化”的政务公开服务。三是持续开展跨馆查档工作。与陕西省档案馆签订跨馆查阅协议,让档案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解决群众异地查档困难。三、存在的问题区档案馆旗帜鲜明讲政治,主动担当有作为,但还存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专业型、研究型人才短缺等诸多不足。特别是缺乏档案编研、档案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建设数字化档案馆。进一步融入数字榆阳建设,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推进“互联网+档案”服务,不断提升档案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科技兴档,使档案信息发挥更大的作用,惠及更多群众。(二)重视培养档案人才。多渠道、多途径培养档案专业人才,深入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培养一批编研人才,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档案干部队伍。(三)落实档案监督指导。按照《关于加强“十四五”时期全市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与发改、能源、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做好对接,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档案监督指导,对全区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实行事前指导,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档案工作服务各领域。(四)助力乡村基层治理。压实基层档案工作责任,推动乡村标准档案室建设。2023年,全力打造古塔镇、麻黄梁镇、青云镇、芹河镇及孟家湾乡的乡镇级档案室。全方位强化基层档案治理体系,最大限度确保档案安全,有效汇集镇(乡)村档案数据资源,充分发挥档案服务农村基层治理作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