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宝鸡分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采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全市农业信息;培训、认证全市农业信息员和农业信息服务技术指导;培训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行业协会会员;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职业技术和远程网络大专教育、中等职业技能学历教育;提供全市农广校教学管理、业务指导、相关培训和社会服务。 | |
住所 | 宝鸡市峪泉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赵艳萍 | |
开办资金 | 47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7.3万元 | 152.6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1、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2年5月法定代表人由张锁良变更为赵艳萍,举办单位由宝鸡市农业局变更为宝鸡市农业农村局。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在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履行市培育办职责,完成人才工作任务。一是抓早动快,专题部署。二是全市共培训高素质农民3249人,对上年度2723名高素质农民进行考核认定,2565人通过考核认定,其中:中级524人,初级2041人,认定率达94.2%以上。三是对上年度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11个县区和3个市级培育机构通过现场汇报、查看资料、专家提问、电话抽查等形式进行绩效考核。(二)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一是下发中心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方案。二是分组分班,责任到人。三是严格招生、科学设置课程、筛选师资,确保学时和质量。四是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并将培训与学员入库、学员在线评价和满意度同步进行。截止目前,完成任务率107%、学员入库率100%、满意度100%。五是考核认定,壮大队伍。对上年度460名高素质农民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公示等环节,进行考核认定,426人取得了中级职业农民证书。(三)抓好基层农技员培训,壮大“三能型”人才队伍。一是以解决生产、推广、科技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开展调研,制定下发了培训方案。二是科学设置15个专业,培训900人。三是以培养“能干、能讲、能写”的三能型人才为培训目标,采用理论授课、交流研讨、观摩学习、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四是组织召开全市乡村人才振兴“学术金秋”研讨会,围绕“加快乡村人才振兴步伐,推动现代农业高效发展”主题征集论文95篇,评选并表彰一等奖19篇、二等奖29篇、三等奖45篇,进一步激发了大家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信心和决心。(四)强化宣传信息工作,提升农业服务水平。一是丰富“宝鸡农业宣传培训”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农业农村方面法律法规、适时发布田间管理措施和灾害性气候信息、及时发布中心工作动态、重要通知公告等。年总阅读量10621次,单篇最高阅读量达695次。二是用足用活现代媒体。充分发挥网络、报刊、行业网站等作用,在陕西日报、宝鸡日报、宝鸡电视台、中省市行业网站发布重要信息、典型做法、系列报道等460篇。三是处理好政务平台。及时处理“12345”政务热线平台问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处理工单28个,确保平台正常运行。(五)服务市局重点工作,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全市农业技术人员入园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我中心选派2名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入驻岐山县秦旭猕猴桃专业合作联社和眉县金地大樱桃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服务11次,为园区解难题7次以上,举办技术培训9场次,培训人员61人,申报了《一种矮化樱桃半限根栽培的方法》专利1项。(六)其他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推进。一是狠抓党的建设。二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下沉社区和参加“双报到”活动,三是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抓手,组织开展卫生整治、交通引导、无偿献血、慈善募捐、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等活动14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丰富活动,扩影响。一是配合中央农广校在宝鸡成功举办了陕西省首期全国示范班“耕耘者振兴计划新型经营主体培训”。二是举办了全市“乡村振兴奋斗有我喜迎二十大”高素质农民演讲比赛打造推广了全市各产业链发展中涌现的代表人物。(二)多项荣誉,得肯定。一是在报纸、网络、中省市行业网站发表新闻稿件460篇。二是宝鸡市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得到中央农广校充分肯定,专题在《农广新天地》栏目宣传。三是3月份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抗疫一线,被《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通过不同视觉进行专版刊登报道。四是中心被中央农广校表彰为“信息宣传工作优秀集体”,2人被表彰为“优秀个人”。被市局表彰为“2021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支部被表彰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先进基层党支部”、“2021年度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中心党员干部豆蓓代表市局参加市直机关“迎接二十大,党员看变化”微党课赛讲活动“二等奖”。(三)推介活动,出新人。一是推介的高级职业农民张春,参加中央农广校《农广乡音》节目录制;二是选派李凯等5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高素质农民省级名师”。三是推选的高级职业农民姚林东在“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四是推荐的林熙、齐昆2名高素质农民入选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资助项目。五是推荐的宝鸡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被中央农广校评选为“首批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六是与中央农广校、抖音联合承办了《转变观念,优质葡萄也能轻松种》直播。七是推荐的郗银全等3人课程被农业农村部列入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拟资助项目名单。(四)标准化建设,提质增效。在千阳县农宣中心建设高素质农民培育标准化示范基地1所。在渭滨区建设标准化农民田间学校1所,满足参训学员的实训需求。(五)冬春大培训,开好头。组织高素质农民通过钉钉、抖音“陕西三农”、QQ群和微信群开展培训2600余人。全市共开展农民冬春大培训15期,培训人数达1.5万余人,为今春农业生产起好步、开好头。三、存在问题(一)存在问题一是因各项培训任务下达较晚,且受疫情影响,造成下半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加之今年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特殊性,各项培训效果不理想。二是因旧城改造未能按预期回迁,且过渡费不能如期支付,职工思想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单位正常办公和下一步发展。改进措施一是继续实施乡村人才培训,助力乡村振兴。年内培训乡村振兴人才600人。二是全力以赴争取项目。想方设法进京赴省,争取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民田间学校、标准化建设、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项目支持,打造高标准农民田间学校1—2所,达到有教室、有设备、有基地、有制度,围绕区主导产业,不断优化培育环境,提升田间学校在农民培育中的职能力量,满足参训学员的实训需求,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三是与有关部门继续督促旧城改造进度。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全力以赴争取项目。想方设法进京赴省,争取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民田间学校、标准化建设、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项目支持。(二)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育。围绕全市承担的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目标,开展精准培训。组织开展名师、精品课程评选,摸索出具有特色的新培育模式。(四)挖掘优秀高素质农民。在全市近年来培育的优秀高素质农民中,深入挖掘一批产业规模大、示范效果好、带动能力强的优秀“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推荐入围“全国十佳农民”、高素质农民微课、“全省领军人才”等表彰序列,提高宝鸡高素质农民知名度,展示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果。(五)举办高素质农民“联农带农促乡村振兴”论坛。组织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中、高级职业农民和领军人才,以座谈会的形式,提出目标思路、意见建议,形成我市有一定前瞻性的调研报告和成果,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六)举办“永远跟党走——高素质农民话丰收”分享会。拟在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举办,讲述党的“三农”政策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不断扩大高素质农民的社会影响力。(七)打造省级农民田间学校。积极向中省业务部门汇报我市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情况,推荐产业特色鲜明、业态模式先进、示范带动性强、教育教学条件完备的农民田间学校1-2所,打造成省级农民田间学校,冲刺国家级农民田间学校。(八)强化基础农技人员培训。通过精准遴选培育对象、精准设计培育课程、精准匹配培育模式,不断完善组织管理、师资管理、过程管控等,以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农技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九)强化宣传信息工作。从宣传模式、宣传典型入手,想方设法将高素质农民推介至国家级、省级优秀人才。加强农业信息宣传,优化宝鸡农业宣传培训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开设“高素质农民讲实用技术”栏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中央农广校表彰为“2022年信息宣传工作优秀集体”。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对2021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进行绩效管理评估,宝鸡市评估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对局系统“迎接二十大、党员看变化”微党课展播评比二等奖。4、被市农学会表彰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被局系统表扬局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先进基层党支部。6、2022年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继续保留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