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市政工程养护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提供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和维护保障。公用工程方案论证、施工组织和管理;城市主、次干道、桥梁涵洞、排水管道、城市人行道管理养护维修;市政道路、排水、桥梁及人行道等方面的数字化城管和日常维修;城市设施的应急抢险、市区内涝防治和应急抢险、雨水泵站的运营管理;城市道路、人行道开挖和排水接管现场勘查、发放开挖和接排水许可证、监督检查开挖回填和道路以及人行道恢复质量等。 | |
住所 | 宝鸡市金台区虢十路3号投资大厦10楼、11楼 | |
法定代表人 | 梁书芳 | |
开办资金 | 3361.5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44.46万元 | 192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6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于2022年10月31日,单位住所由宝鸡市金台区长青路88号变更为宝鸡市金台区虢十路3号投资大厦10楼、11楼,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市住建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高标准推进市政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3项,累计完成投资11.6亿元。团结、虢磻、钛谷、清溪四座渭河大桥已通车运行,陈仓大桥全线贯通;“断头路、瓶颈路”改造一期已顺利竣工;行政中心天桥等6个项目如期完成;虢磻路跨陇海铁路立交桥等6项工程有序推进;公交港湾建成通车21处。全面推行宝鸡市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平台应用,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二)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复审任务,扎实推进“市政设施精细化养护攻坚”。全年完成修补沥青路面17176㎡、修补混凝土路面2858㎡,沥青路面灌缝165308m,维修人行道地砖8151㎡。开展桥梁、涵洞、管廊、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全面检查10次。做好管辖范围内排水管网普查,扎实推进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三)规范招投标管理和项目审计验收。强化招投标程序,健全招投标管理机制,加强过程监管,全年完成各类招标17项。加快完成已完工项目的审计和验收。完成陈仓中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虢磻大桥加固工程等25个已竣工工程的审计工作。(四)做好市区内涝防治。开展汛前市区内涝点和雨水管网排查,做好雨水泵站维护保养,改造积水点25处,安装检查井防坠网4586套。今年汛期出现强降雨5次,中心累计出动抢险人员513人次,排涝抢险车辆64辆次、排水单元4台次、排涝车2台次、移动水泵4台次,8座雨水泵站抽排水32.2万立方米。市区未出现重大内涝情况。(五)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水平。落实街长制,积极配合局工程科做好道路挖掘初审工作,全年完成现场勘验196起。加强道路开挖及回填监管,全年出动检查403车次,1209人次;夜间突击检查出动车辆16车次,48人次,避免新建、改建及扩建道路二次挖掘80余处。印制《城管监察行政执法规范性文件汇编》200余册。全年巡查处置市政案件298起,下发违章通知书73个,处理投诉57起。数字化平台共接收案件3584件,处置3470件。12345政务一号通平台接收案件768件,处置率100%。(六)深入推进法制和平安建设。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参与宝鸡市在线学法用法考试。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社区开展“平安”大走访群众活动。全年人民网、市长信箱等群众投诉留言数量为零;无大规模人员集体上访。今年在市政项目建设领域发现1起关于“宝鸡市陈仓区陈仓大桥项目欠薪”的问题及线索,在接到投诉后,中心积极联系责任方,调查相关情况。目前问题已妥善解决。(七)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完善安全监管工作制度,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年编制、印发各类制度汇编、规定和预案12部。组织市政在建项目安全检查50余次,市政设施安全专项检查20余次,安全监督检查30余次,市政道路安全巡查300余次,查处各类安全隐患近1000项。中心各办公场所、生产区域安全检查、消防专项检查10余次,消防演练1次,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考试,分数全部达85分以上。(八)常态化开展精神文明创建。通过开展“道德大讲堂”、“我们的节日”、“乡村振兴”、“关爱困难老人”志愿服务、“创文卫生整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宣讲”、“中国梦宣传教育”、“10元关爱行动”、“四文明”承诺书签订等创建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单位文化,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荣誉。(九)持续抓好扫黑除恶斗争。开展正面宣传,加强学习教育。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基层站所、建设项目办进行摸底巡查。目前,在市政设施建设、养护维修领域未发现涉黑涉恶线索、乱象线索。2022年市政设施建设、养护维修领域环境平稳安定。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牢记初心使命,促推重点项目建设。五座渭河大桥是2022市政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承载着宝鸡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热烈期盼。面对疫情、渭河泄洪及拆迁等众多困难的影响,中心党委以党建和作风建设为引领,“双轮驱动”,发扬苦干实干快干、努力干一起干的过硬作风。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梁书芳同志以钉钉子精神钉在施工一线,顶风冒雨坚持现场监督协调,全程跟进。班子成员均包抓1个重点项目,实行“一个建设项目、一名领导包抓、一个军令状、一个工作机构、一个时间进度、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所有项目管理人员栉风沐雨,全部吃住在工地与时间赛跑,坚持日通报、周小结,督促施工单位抢抓进度,不断开展技术创新,破解施工难题。团结、钛谷、陈仓等五座渭河大桥全部如期竣工通车;行政大道提升改造竣工通车;联盟路南段、经福路等7条“断头路、瓶颈路”实现贯通;升级改造渭滨大道等6条道路并对直线型公交站点予以优化;21处公交港湾式站点通车运行。“东西快,南北畅”的城市路网格局基本形成。(二)发扬“工匠精神”,走好精细化管养新路。强化路面隐患整治,采取预防性养护,对管辖范围内的道路进行灌缝处置,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结合创文创建复审任务,扎实开展“市政设施精细化养护攻坚”。城区主次干道维修增设盲道3954.7米,维修增设缘石坡371个,改造病害沥青和混凝土路面20034平方米,为8151平方米破损人行道铺设地砖。将防汛工作作为检验群众满意度的“标尺”,组织实施积水点改造,安装检查井防坠网。市区主要道路排水畅通、安全平稳度汛。(三)紧贴群众期盼,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精准发力,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文明施工方面,组织优化施工程序,逐段施工,合理设置围挡出入口,安排专人疏导交通,减少拥堵。抽调专人协调解决五座大桥夜间施工和渭滨大道施工现场车辆碾压钢板噪音扰民问题;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无障碍出行问题,主要道路出入口全部采用了下沉式人行道,并新建清姜路人行天桥一座;为方便宝光南区居民出行,重新开辟硬化便道一条,并协调解决周围停车乱问题。市政设施安全方面,落实街长制,加强道路开挖及回填监管,严格执行1小时设施缺陷修复承诺。多方位助推乡村振兴。援助113吨价值5万元的水泥,对帮扶村粮食晾晒场进行硬化;牵线搭桥加强产业帮扶,建成市场产值达20余万元的月亮坪产业大棚食用菌合作种植基地;购买1万元农产品,帮助解决困难群众农产品滞销问题。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项目施工和管理工作受外部条件制约较大,影响工程进度;2、老旧路面病害呈扩大化的趋势,道路养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3、城区防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距雨污分流有关要求还有一定差距。4、推动地下管网信息化建设的方法、措施和效果存在不足,促进市政事业改革发展实效上有待加强和提升。(二)改进措施1、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提高和改变工作思路,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水平;在工程管理及施工中努力协调各方力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争取工程实际完成情况与预定工期一致。2、在设施养护维修工作中逐步探索工程建设和设施养护维修新标准,学习新技术,加大道路养护力度。做好破损人行道地砖、路面等市政设施维修,以及雨污水管网等日常养护,确保市民出行“脚下安全”。3、制定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优化防汛人员组成,在汛期来临之前,对所辖收水井进行拉网式清掏,充分发挥好雨水泵站及路面雨水中央监控系统的作用,对易积水路段井盖井篦提前标识,确保全市安全度汛。4、进一步完善智慧地下管网综合地理信息平台相关功能,切实发挥平台增值作用,为宝鸡市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和排水管网日常管理提供支撑和平台。四、2023年工作计划(一)继续加强中心内部建设,营造温暖和谐、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增强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二)持续推进虢磻路上跨陇海铁路立交桥等12项在建市政项目建设,做好新福二路等5项已投入使用工程的收尾工作,城区4条断头路、瓶颈路实现全面贯通,5处公交港湾建成投用;(三)提升内涝防治水平,做好市区易涝点普查、治理工作,完成宝光路片区、大庆路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四)强化市政设施承载力,优化桥涵管廊管理机制,完成市区30座桥梁的健康检测,做好市政化快速干道移交后的管理养护,开展城市道路和人行道等设施基础部位病害勘测和维修工作。(五)抓好招投标管理工作。继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开展招投标工作,严把招标程序和招标文件审核关,确保每一项工程招标过程、结果均无异议,无差错。(六)加强干部职工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综合文化素养。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