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柞水县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承担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业余创作团体管理、业余文化创作组织,授权管理文化市场,村级文化室业务指导,文化交流,大众科普资料编辑,群众文理理论研究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 | |
住所 | 柞水县临河路 | |
法定代表人 | 兰栋平 | |
开办资金 | 2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柞水县文化广播影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4.5万元 | 10.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扎实有序地推进免费开放工作。1、2022年,为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同时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严格按照要求增强防疫安全意识,控制入馆人员数量,实行错时、延时开放政策,累计已接待市民来馆参加各类文化活动2.6万人次。2、以免费培训为龙头,以建设群文队伍为方向,年免费举办各类培训班14期次,培训内容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培训、《公共文化服务条例保障法》培训、民间文艺社团辅导培训、柞水渔鼓传承培训2期次、乡村文化乡贤培训讲座、“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文艺骨干培训6期次、广场舞培训6期次,共培训各类群众文化骨干1400余人次。(二)文艺演出及群文活动异彩纷呈。1、新年伊始,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馆积极落实上级要求,做好闭馆工作,同时积极开展线上文化活动。创作编排防疫抗疫文艺作品10个,并录制上传陕西“喜马拉雅”平台展播;创作编排以“欢乐过大年美丽新柞水”为主题的优秀文艺节目8个;录制上传“乡村村晚”节目9个;举办“文化伴你过大年”春节线上舞蹈培训3期次。2、8月2日,由我馆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陕西省群众艺术节文化惠民系列展演活动,持续展演了10场次。本次活动来自全县八镇一办部分民间社团,共有600余群众演员登台亮相展示才艺,展演各类文艺节目160余个,参演群众中有80余岁的省级非遗传承人,还有5周岁幼童。展演形式丰富多彩,有传统文化非遗节目亮相,又有地方花鼓、民歌云聚荟萃,既有小戏、小品、快板、曲艺展示,又有歌舞、小演唱、表演唱、器乐等节目各展风采。其中有60%的节目是基层群众自编自演的,深受观众喜爱。惠及群众1.8万人次,线上直播在线观众达6万人次。本次展演活动持续时间长,参与群众广,创下了我县群众文化活动历史之最,也开启了我县公共文化建设新的纪元。3、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2陕西省群众文化节暨“花朵”—陕西省少儿美术作品展,我馆按照省文旅厅要求,组织广大少儿积极参加全省“花朵”少儿美术作品展,共收到儿童画、国画、素描、水粉、水彩等不同类别美术作品,本次作品从全县70幅来稿中精选20余幅作品参加这次少儿书画线上展览,孩子们通过创作的绘画作品直观展现了爱国情怀。4、在2022陕西省群众文化节商洛市柞水县分会场系列活动期间,为了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和发展我县群众文化事业。柞水县文化馆开展“文化惠民跟我学--少儿古典舞”线上教学活动5期;“文化惠民跟我学--少儿钢琴入门线上教学”5期,同时借助喜马拉雅平台上传舞蹈教学、少儿钢琴入门教学、优秀文艺节目等,让群众享受到更多元、更全面的文化服务。(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积极有序开展。1、在柞水木耳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我馆组织了摄影作品展和非遗产品展示活动。2、积极申报市级第七批非遗项目,在现有县级名录中将手工编草碗技艺、古镇宴席三点水作为市第七批非遗申报项目,报送了相关资料。3、6月1日,柞水县文化馆联合下梁镇石瓮小学,开展了“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的非遗进校园惠民展演活动,学校全体师生500余人参与活动,活动内容有精彩的文艺节目、师生参观非遗展板及非遗产品、组织学生观看优秀非遗展播“杏坪皮纸技艺”视频、传统戏曲讲座培训。此次“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得到师生们广泛好评。4、6月中旬,我馆赴曹坪镇看望草编非遗传承人,参观了草编手工艺品,并对非遗传承人表示慰问。5、7月,西安工程大学师生来我馆调研,参观了非遗展室,了解柞水非遗文化。6、在国庆节和重阳佳节来临之际,9月29日,柞水县文化馆志愿服务队来到杏坪镇中台村开展“迎国庆·送温暖”活动。慰问了省级渔鼓非遗传承人魏绪民老先生、部分留守老人及残疾人,给他们送去了慰问品和渔鼓表演。文化志愿者还跟魏老师一起挖掘、搜集、整理即将失传的渔鼓鼓谱和敲打技巧。(四)分馆制建设有序推进。为全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我馆从县情出发,又多方考察论证,今年又建设了沙坪社区分馆、叶家湾文化大院分馆、营盘镇分馆三个分馆。从而使公共文化服务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数字文化馆建设跨越突破。今年我县继续被列为基层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提质增效项目实施单位。我馆及时向主管局汇报,对各项工作认真安排部署,并成立数字文化馆建设工作专班,使各项工作有序推进。1、分别策划实施“文化进万家”柞水县文化惠民展演乾佑街道专场、凤凰镇专场,吸引线下观众4200人次,线上观众6余万人次。2、直播课有序推进。完成陈小荣老师《瑜伽教学》12节精品直播课和廖昌文老师《简谱教学》12次直播教学活动。3、慕课高清短视频《柞水船歌》共3集,每集10分钟,聘请柞水当地民间艺人汪宏柱对柞水船歌的艺术性和民俗性进行讲解,该短视频重在知识性的普及和艺术性的推广,通过专家的详细讲解和演示,深入浅出地对柞水船歌的历史起源、传承发展、文化内涵、艺术特征等进行解读、教唱,使之成为柞水船歌经典的艺术普及视频教材。4、推出本县特色非遗文创产品60种,将博盛荣酿酒、编草碗、柞水渔鼓、杏坪皮纸、柞水腊肉等60种非遗产品,借助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大力推介宣传,彰显了柞水非遗文化的魅力。5、以图文形式采集本县范围内场馆信息120个并上传至陕西公共文化云。(二)单项工作富有特色。1、4月27日,我馆在迎春广场举行《魅力柞水》丛书首发仪式。《魅力柞水》丛书的出版发行,是我县文旅事业的一件大事和喜事,标志着我县文旅融合结出丰硕成果,文旅融合发展迈入新的时代。2、5月-9月,我馆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文化骨干培训活动,陆续在全县八镇一办组织培训9期次,培训人次达400余人。培训内容涉及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专题讲座、群众广场舞专题培训、书法培训等。此次系列培训活动是群众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才保障。3、9月下旬,我馆赴牛背梁管委会游客服务中心开展渔鼓培训活动,培训学员来自陕西牛背梁旅游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近30名员工参加培训。学员们先从简单的演奏打击乐点开始,由易到难,最后到学唱完整的曲目。此次渔鼓培训实用性非常强,让学员们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县文化馆重视保护非遗文化的实效举措。三、目前存在问题:(一)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城乡差距大。(二)是文化队伍人才奇缺。(三)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人治理和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推进缓慢。四、整改措施:(一)全面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各级政府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在文化服务设施、基本财力投入上要依法予以保障。(二)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等投入,真正形成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三)制定出台繁荣群众文艺促进文化发展的激励性导向政策,鼓励民间文化传承、民间文艺创作、民间文艺社团发展,从而推动城乡文化均衡协调发展。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继续做好免费开放及培训工作。(二)做好文艺演出活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继续做好“中国梦·柞水美”广场文艺展演活动;抓好乡村振兴、文化引领培训及文化宣传演出活动;抓好重大节庆日的文艺演出活动。(三)突出文化惠民,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做好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创作更多优秀书画作品和经典文艺节目,精心打造编创一批清廉题材群众文艺作品。(四)继续做好非遗普查调查、非遗保护工作,抓好非遗就业工坊建设工作,力争推出两个省级就业工坊建设项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