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听力语言的康复提供服务。全省听力语言康复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人才培养;听力语言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听力语言康复、言语矫治、听力语言残疾预防。 |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区朱宏路53号 | |
法定代表人 | 宋蕾 | |
开办资金 | 930.8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30.88万元 | 867.23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 从业人数 5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2年9月13日因地址及开办资金变更,已办结该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明确任务重点,全面履行中心示范、指导、培训、科研职责,确保年度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完成(一)以专业化为引领,切实提升康复服务质量1、组织实施全省听力残疾人人工耳蜗项目工作以0-6岁听障儿童和持证听力残疾人为重点,严格按照《陕西省人工耳蜗项目工作管理规范》开展救助工作。一是全年共受理电话及现场咨询2086人次。通过项目初筛检查,符合人工耳蜗项目救助条件听障儿童115名。二是实施人工耳蜗免费植入手术项目,认真开展术前培训,坚持家长自愿选择原则,对筛查符合救助条件的听障儿童应救尽救。截至目前完成手术植入99人。三是对2021年人工耳蜗救助项目139名手术儿童家长进行术后一年的跟踪回访。四是完成人工耳蜗免费调机100人,完成率100%。2、组织实施全省听力残疾人助听器验配项目工作一是完成2022年助听器验配任务数1001台,完成率100%。其中,为51名经评估确有需求的18岁周岁以下听障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双耳验配。二是规范采购助听器电池。为匹配今年承担的1001台助听器验配任务,中心通过陕西省政府采购网统一采购了价值5万元共25000粒的助听器专用电池。三是协助省康复医院开展助听器验配。中心积极与省康复医院对接,及时配发100台助听器及电池,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助听器验配的各项细节工作,认真督导并协助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3、组织实施全省听障儿童免费康复训练工作完成2022年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免费康复训练项目任务92人,完成率100%。中心全年共收训听力、言语残疾儿童126人,目前在训89人(全日制41人,亲子34人,非机构9人,融合园5人),离园37人(其中福利院2人,康复医院1人,在家康复1人),入普听障儿童33人,入普率89.2%;组织“十四五”听力、言语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项目,完成任务数15名,完成率100%。全年中心共组织家长培训526次,1088课时,4103人次。(二)以规范化为目标,带动指导基层开展工作1、开展全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分层次分领域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一是储备省级规范化培训师资。依托“全国听力语言康复专业人员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派6名业务骨干先后参加了中语康组织的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国家级规范化师资培训班,为我省开展“十四五”规范化培训培养了省级师资力量。二是不断提升中心专业人才队伍水平。按照中语康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了2022年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语康培训的计划,培训内容涵盖各领域,全年完成9班次17人次参训,使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得到持续提升。三是加强基层康复教师规范化培训。为进一步提高各机构从事听障儿童康复教学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和实操能力,举办了两期线下培训班(《全省听力语言康复教学评估技术培训班》《全省中文听觉口语法专项培训班》)、一期线上培训班《听障儿童早期干预专项培训班》),全年组织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共计147人次。四是组织中心业务科室管理人员参加了由中残联办公厅举办的《全国残联康复管理干部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业务管理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2、开展送课到基层和康复质量抽评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提高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省中心选派五名专业技术人员分期分批赴10个基层机构(铜川、西安、渭南、安康、榆林、汉中、延安、咸阳、商洛、宝鸡)开展送课到基层活动及康复质量抽评工作。完成10家机构送课任务和康复质量抽评工作,并对资料进行了整理和总结。3、开展2021年度助听器项目质量抽评工作为不断规范全省助听器项目定点验配机构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听力残疾人的康复服务率和满意度,按照《2021年听力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中心采取现场测评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承接2021年度助听器项目的定点验配机构进行督导抽评,已完成西安、咸阳、铜川、延安、榆林、渭南、商洛、宝鸡、韩城、安康、西咸新区、杨凌、省直等13地的抽评督导,现场测评468人次,电话满意度调查1868人次。4、开展基层机构评估指导工作一是中心受邀对宝鸡市5家拟申报听力残疾康复(评估)机构进行了现场评估,依据《陕西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准入标准与技术规范(试行)》,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查阅档案资料等形式收集资料,经过汇总、分析和讨论后反馈评估指导意见。二是积极指导榆林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入组成为中语康0-3岁亲子远程指导项目试点机构,为基层康复机构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通过线上观摩中语康团队的课程,提升基层康复教师业务水平。三是对全省各地申报的听力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开展全面评估。经过对参评机构进行细化分类、按类别设计工作用表、评估前核实机构业务实际开展情况的前期准备工作,由中心领导带队,各业务科室工作人员协同配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估,截至目前共完成15个机构的评估督导。四是为西安市残联2名工作人员来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学习提供指导和支持。(三)以多元化为方向,扎实推进科研项目开展为提升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的结合度,促进中心在训听障儿童全面发展,激励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广泛参与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科研素养,中心今年首次争取专项经费,保障科研课题顺利开展。1、按计划推进立项课题研究。2021年中心申报获批立项的两项课题《学龄前听障儿童半融合模式探究》和《Griffiths心理发育评估在学龄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各小组分工明确,研究内容逐项展开,融合园课程开展、康复教师入班观察、融合园教研会、样本阶段评估、教师/家长指导、课题组研讨会、数据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均有序推进。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两项课题开题报告顺利完成,一篇论文发表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2年第4期。2、积极申报新课题。按照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关于开展2022年度陕西省残疾人事业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陕社科联〔2022〕47号)要求,中心积极申报了《陕西省听障儿童康复项目实施成效分析研究》课题一项,目前该课题已获批立项。3、组织科研培训。中心组织4名课题组成员参加了由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社举办的《科研课题设计及论文写作研讨会》,参训成员均获得研修证书。二、聚力残疾人宣传教育,积极营造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浓厚氛围(一)配合康复部完成第23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中心紧扣“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活动主题,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宣传教育效果。一是广泛宣传爱耳护耳科普知识和助残惠残政策。积极协调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新闻媒体,运用自有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爱耳护耳知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发送公益短信,延伸宣传链条,围绕听力残疾预防核心内容,多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听力保健科学知识,提升公众听力残疾预防保健素养水平。二是举办康复教育融合基地挂牌仪式。配合省残联、省教育厅于“爱耳日”当天在西安市莲湖区第八幼儿园举办了陕西省第23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融合基地挂牌仪式,助推我省听障儿童融合教育广泛开展。通过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激励更多的康复机构与普通幼儿园开展康复教育融合合作,不断提高我省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融合的质量。三是开展听力助残开放日活动。中心会同西安市残联开展听力助残开放日活动,免费为听力残疾人开展听力咨询、听力检测、助听器调试,现场免费配发了助听器。(二)组织开展“六一”儿童节活动中心于6月1日上午举办了以“健康快乐共享融合”为主题的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省残联领导出席本次活动并向小朋友们赠送节日礼物,祝愿孩子们节日快乐,早日康复。中心全体在训听障儿童及家长、教职工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次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让孩子们在表演中获得更多的成长与乐趣,同时,激励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为实现融合教育而努力。三、开展听力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状况调查10月中旬,按照中语康文件要求,中心作为省级项目动态监测点之一,与铜川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共同开展2022年我国听力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状况调查工作。通过积极争取各地康复机构、人工耳蜗厂家等的支持,仅用3周时间快速完成调查2646人(其中0-6岁792人、7-17岁586人,18-59岁515人,60岁以上753人),调查工作得到中语康的充分肯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