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兴平市教育考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区域内各类考生提供组考服务。高考、中考、学考、成考报名及组织考试。 | |
住所 | 兴平市县门街东路33号 | |
法定代表人 | 叶江飞 | |
开办资金 | 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兴平市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万元 | 1.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兴平市招生办公室.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市教育考试招生工作成绩斐然。在省、市考试管理中心的部署和指导下,在兴平市委、市政府及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市招委会各成员单位的鼎力配合下,我们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坚持考试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各项考试招生政策,维护考试纪律,依法治考,严格管理,规范操作,把办人民群众满意的考试招生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顺利完成了2022年的考试招生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考试招生工作总结如下:一、考试工作完成情况2022年,兴平市教育考试中心共组织各类考试五类六次,参考考生29000多人次。学考:市报考人数2967人,共设置西郊中学、南郊中学2个考点,93个试场。教师资格考试:本年度我们共组织教师资格考试两次,上半年承担咸阳市中学类教师资格考试工作,下半年承担咸阳市小学类教师资格考试工作,全年9468名考生参加考试。高考:我市高考报名5217人,较2021年增加179人。4月份高职分类招生考试已录取1231人,较2021年增加104人。我市实际参加高考统考的考生3986人,较2021年增加75人。其中:文科类考生1166人,理科类考生2744人,单独招生类考生76人。全市共设西郊中学、南郊中学、秦岭中学3个考点,135个试场。中考:我市八年级报名4718人,比去年减少214人。九年级报名4540人,比去年增加121人。全市八年级共设4个考点,158个考场;九年级共设4个考点,152个考场。成人高考:我市2022年成人高考报名审核通过共计2240人,其中高起专764人,高起本97人,专升本1379人。根据咸阳市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主要承担的是专升本、高起本组考任务,设西郊中学、南郊中学、秦岭中学3个考点,90个试场,共计2590名考生参加考试。亮点和特色工作(一)围绕中心,担当尽责,考试招生工作强力推进一是突出疫情防控,严把“健康组考”关口。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印发了兴平市考试招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及预案,抽出专门资金为考点学校和考试工作人员备齐备足防疫物资,指导考试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设施设备的使用办法。科学规划考生进点入场路线,设立隔离考场,采取增加出入口、错时进出等措施,避免人群聚集。积极争取市卫健部门支持,配齐配足防疫人员为健康考试保驾护航;二是突出重点环节,严把“安全防线”关口。强化试卷运送、保管、交接、流转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做到全程视频监控无死角、无盲区,重点部位、重要岗位要采取一岗多控、多岗监督等手段,给安全措施上多重保险。试卷和答卷在保密室存放期间,执行24小时值班、零报告和视频监控录像实行6小时回放制度,做到严防死守。完善突发情况应急预案,强化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考试过程中发生的偶(突)发事件,把握时机、果断决策、妥善应对,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考点、考场内;三是突出业务培训,严把“能力素养”关口。重点开展了考试业务及操作规程、突发事件处置、防作弊设备使用及防控作弊技能培训,并对全市考试招生系统工作人员进行专题综合知识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做到了不培训不能用、培训不合格不能用、以往工作中有不良记录的不能用。(二)把握重点,紧盯底线,依法治考持续深化一是强化源头管理,提升法纪思维意识。考务工作人员是保障考试安全的核心力量。对此,我们本着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选聘原则,组织考务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国家、省市各项考试招生政策规定,严格遵守各项工作要求,不断强化工作人员法纪意识。同时,强化监督检查,严肃工作纪律,切实维护教育考试招生公平公正;二是抓好协调配合,严格考风考纪管理。实施各部门联防联控,大力整治考点周边环境和涉考网络环境。协调兴平市政府牵头召开招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3次,组织开展“打击销售作弊器材”等专项行动,保持对“助考”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维护良好考试秩序。加强诚信警示教育,加大涉考法律法规、“两高司法解释”的宣传力度。组织各考点开展考风考纪教育活动,逐级签订责任状,给每一名考生印发了《温馨提示》《考场规则》和典型案例等,营造诚信考试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技防水平。筹措资金支持各考点标准化建设,配备手机信号屏蔽器、金属探测器等各种防作弊设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好入场关、监考关和巡考关,严防替考、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和大规模集体舞弊等违规违法行为。(三)抓牢需求,提升服务,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我们始终把“以考生为本”的初心贯穿到考试招生各关键环节之中,从交通、治安、天气、温馨提示、考点设置等方面,为考生提供安心、安静、舒适的考试环境。一是积极做好考生的考前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调整身心状态;二是拓展考生和家长咨询渠道,为考生印发《报名须知》《报考指南》《温馨提示》《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提供及时、全面、准确、权威的信息;三是关爱残疾考生等特殊群体,为伤、病、残考生提供合理便利,让他们感受到爱心和温暖;四是加强考生志愿填报的指导咨询,敞开大门热情服务,接受家长、考生咨询,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满意。短板和薄弱环节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成绩,但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也有不足:一是作风还不够扎实。一抓到底的工作韧劲还不够,工作中担当干事的这根弦绷得不够紧;二是工作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衡量一项工作完成情况,不仅要看完成了没有,更要看完成的怎么样,2022年的工作虽然完成了,但是,还需要我们在打造亮点,推出特色上下功夫;三是监督管理还需进一步创新,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主体责任还需进一步压实;四是创新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我们的服务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思维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特别是针对新高考综合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度机制,更好地满足考生和家长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我单位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将认真予以研究解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