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兴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市场准入制度推行、标准化生产监督指导、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和认证管理培训、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落实。 | |
住所 | 兴平市南郊院后 | |
法定代表人 | 毛张亮 | |
开办资金 | 312.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兴平市农林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53.43万元 | 399.4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兴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兴平市农林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2年度各项任务完成情况。1、开展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一是圆满完成全年例行检测任务。监测抽样420批次,其中:种植业产品339个批次,畜产品81个批次。据第三方检测公司反馈数据显示,合格率为100%,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配合上级开展各项监测抽样。完成部级地理标志农产品跟踪监测5个;配合省级例行监测90个(其中国庆和二十大期间监测50个),配合市级例行监测抽样131个;三是坚持监督抽检常态化。完成种植业样品速测3128个,其中蔬菜3058个,水果50,食用菌20个,经速测合格率均为100%。2、开展“双品一标”认证。组织金鹏辣椒、小田家辣椒、秦耀园艺吊杆杏、雅虎大蒜、林合酱菜、本草葡萄6家企业个产品开展绿色认证。截止目前,小田家和林合酱菜的绿色认证全面通过;秦耀园艺已经全部通过省级审核,完成现场核查,等待部级评审;金鹏辣椒、雅虎大蒜、本草葡萄正在组织申报中。名特优新农产品兴平辣椒、兴平挂面已通过农业农村部公示,兴平泉水白菜正在申报中。3、推行生产技术标准化。在生产基地悬挂果蔬常用农药安全间隔期、国家禁限用农药名单制牌300余份,入户率达到100%;修订兴平葡萄生产技术规程、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黄桃标准化生产技术、羊肚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兴平葡萄生产技术规程5项,并制牌上墙,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地。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出动人员35人次,检查生产基地26家,对鸡蛋及“三棵菜”进行农残超标重点调查,督促企业自觉进行整改。截止目前,共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59份,张贴和发放安全管控责任告知书50余份,下发整改通知书28份;5、实施“问题链”处理机制,将全市108家生产经营纳入监管名录,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签订安全承诺书。落实“黑名单”制度,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前置条件,纳入“诚信体系”建设。兴平市农拓葡萄专业合作社被推荐参评“陕西省诚信企业”。6、推进监管体系建设。全市13个镇办监管站监管检测工作正常运行,我站对乡镇检测人员开展检测技能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共计5场次。组织市、镇、村三级监管人员分批次开展标准化技术宣传培训,重点宣贯绿色食品认证及监管检查,农产品生产基地内部管控,标准化生产技术、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农业气象灾害知识及陕西气象APP推广使用。通过培训,切实提升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扩大了标准应用推广。7、开展农产品全程追溯管理。强化线上监控和线下监管,用可追溯制度倒逼生产经营主体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召开追溯体系建设培训3次,培训人员180余人,制定《兴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规范》,提高追溯覆盖率。目前,全市有50余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在监管平台进行注册,实现农产品扫码追溯,加贴率70%以上。8、强力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行制度。合格证作为农产品安全入市的基本证明,在目前市场安全供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制定了《兴平市“承诺达标合格证”管理办法》,全年累计有小田家、秦兴农业等37家企业对外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10万余份,为我市农产品安全市场供应注入了一剂“强心针”。9、着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结合疫情防控实时政策变化,宣传培训主要以线上为主,通过微信工作群、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指导安全生产。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农安公益线上专题培训6期,举办检测培训班5场次,受训人数达到280人次。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宣传活动4场次,进行流动宣传32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0余份;制作安全县创建纪录片在电视台播出,设立大型立柱广告牌3块,公交车张贴宣传标语23条,墙体标语35条,大力宣传我市安全县创建工作,极大的提升公众的知晓率、生产者安全生产、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意识。10、大力开展检验检测资质“双认证”工作。根据检测机构实验室设置有关要求,将实验室功能区间重新划分,完成环境设施等装修改造工程。同时与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接洽,完成仪器设备计量认证。指导完成了法律法规,实验安全,质量控制的相关培训;完成液相气相色谱的仪器培训,及其前处理的培训。11、强力建设兴平辣椒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坚持以全产业链培育为方向,扎实推进标准化、品牌化、品控化环节为重点,按照“六个一”标准,遴选5家实施主体,建立了1000亩的辣椒核心生产基地,示范推广绿色防控、肥力保持等辣椒标准化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了病虫害防控及物联网设施。编制了《兴平市辣椒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明白纸和风险防控手册,修订了《兴平市辣椒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同时,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购置了质量安全追溯设备,制作了一物一码产品地标保护防伪身份数字化标识50万枚,提升了生产、监管、服务等信息化水平。12、积极推进兴平市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项目。以陕西小田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兴平市芹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个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以辣椒、速生叶菜等2个具有明显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蔬菜产品为重点,建立了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300亩,其中小田家辣椒200亩,速生叶菜100亩。配置了质量安全追溯设备电脑、打码机、打印机各1套,全面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编印了《兴平市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知识手册》《蔬菜质量安全口袋书》等简明手册标准宣贯材料2000本;委托编制《标准综合体》工作,已经完成了兴平辣椒生产加工情况的现场调研,标准架构成形,初稿已初步形成。二、共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1、干部纪律作风整顿。不折不扣的按照局党委要求开展干部纪律作风整顿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工作纪律。通过深刻集中整顿使我站干部纪律作风好转,全体干部凝心聚力,负重爬坡,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仍能圆满完成各项任务。2、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计划,将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生产责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了三级抓安全生产的责任体系,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按照要求,加强消防知识宣传,狠抓消防安全措施落实,全年未发生消防事故。3、其他工作。疫情防控、科技入户、精神文明建设等共性任务也能按照局上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三、取得的主要效益1、严格按照省级实施方案开展安全县创建工作,验收通过。2、完善监管体系。现已按照“六有”的标准建成乡镇监管站13个,4个镇办监管站完成本年度目标任务;3、建立了兴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立监管名录,平台注册企业44家,农资经营门店200余家;4、12家企业打印了追溯二维码,实现了网上追溯,生产信息共享。四、存在问题1、农产品监管经费不足,检验检测经费方面缺口较大,给农产品监管和检测工作带来一定困难;2、监管体系及建设缓慢,各级监管机构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检测技术人员缺乏,致使监测工作仅仅停留在农残速测上。不能很好地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3、农业标准化水平低,生产经营主体对认证工作认识不到位,不积极配合,使认证工作开展缓慢,认证面积和认证产品数量都相对较少。五、整改措施加强宣传培训。1、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是生产者能按照标准生产,消费者放心消费,营造一个人人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2、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招聘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看来补充人员缺口,同时对在职人员进行强化培训。3、创新投入模式,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园,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大力推广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六、2022年工作计划1、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咸农办、咸农业农村局《关于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双认证”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快工作进度,全力通过实验室检测资质双认证。2、兴平辣椒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以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品牌建设、质量管控三部分为重点,加大项目实施进度,力争通过省级项目考评验收。3、争取“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全省现场会在兴平召开。4、加强检测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拟组织检测培训5期,将村级协管员培训纳入培训范围,并开展检测工作“创绩评优”和检测技术大比武活动,提升市、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5、加大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力度。县级机构完成监督抽检样品不少于1500个,镇办监管站完成监督抽检样品不少于5000个,例行送检380个。6、积极开展“两品一标”认证,指导完成2个绿色认证;申报2个名特优新产品;创建2个省级诚信企业。7、实施标准化建设。打造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强标准化乡镇监管站标准化建设。8、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试行。印制承诺达标合格证20000份,逐步引导小规模种植户规范使用;建立和完善监管主体数据库,并确保经营主体100%纳入省级监管平台,实施追溯管理的企业新增6家,力争带包装的农产品全部“携证”上市。9、严格产地监管、强化安全执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执法,协同相关单位对各类农资门店、生产基地和冷库储运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不少于2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